1988(1).
摘要:猪流感是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流感病毒均有易感性。 1918年美国最先报道发生猪流感,Shope氏于1930年由猪体中分离获得第一株流感
1988(1).
摘要: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B群疱疹病毒所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病毒寄生部位因年龄而异,幼鸡病毒主要寄生于羽囊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羽囊中病毒含量逐渐下降,而血清中抗体含量逐渐升高。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具
1988(1).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我国进口检疫应检疫病之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中和试验和血清病毒分离。由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BT细胞)对BVD—MD病毒最敏感,常用于病毒分离。而在检测中和抗体效价时,人们常用牛肾次代细
1988(1).
摘要:在诊断布病的多种血清学方法中,以试管凝集试验(SHT)和补反(CFT)最为经典和常用。但若以此二法作为普查布病的方法,则工作量相当浩大。理想的办法是在做这两种试验之前,先用一种敏感性高,简单省时的试验对大量样品进行筛选,除去阴
1988(1).
摘要:1987年4月11日至23日,湛江市某水产企业有限公司先后从台湾省引进斑节对虾苗六批次共632.12万尾。我们对引进的虾苗进行了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现将检疫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988(1).
摘要:嗜盐菌(Halophilic bacteria)能在含盐较浓(3—4%)的环境中生长,而在无盐环境中则不能生长。本菌现已在分类上划归弧菌属,其学名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本菌常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食用污染本菌的食品常引起中毒。潜伏期一般很
1988(1).
摘要:1987年2月,拱北口岸某金鱼场从外地购回一批种用金鱼共600尾,饲养半个月后,该批金鱼陆续发病,每天死亡几十尾,至3月底止,共死亡400多尾。病鱼主要症状为:鳃部充血,严重时鳃丝糜烂发白,头部肉瘤、身体两侧、鳃盖及鳍条充血、溃
1988(1).
摘要:病毒本身无完整的代谢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酶和代谢系统才能繁殖。因此,病毒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给病毒以合适的细胞和生长环境来支持病毒的繁殖。培养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细胞系和培养条件。然而,适宜的细胞系和培养条件并不易获得。尤其
1988(1).
摘要:泰泽氏病(Tyzzer′s disease,简称TD)是由毛状杆菌(Bacillus piliforms)引起的一种以坏死性肝炎、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综合症。其感染动物的范围很广,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及野生哺乳动物,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引起马驹感染的报道,这已引起各
1988(1).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病,特征是呕吐、水样腹泻,幼龄仔猪死亡率很高。控制此病得有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反向被动血凝(RPHA)试验测急性肠胃炎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有效而实用,此法操作简便,快速,
1988(1).
摘要:轮状病毒在新生犊牛腹泻复合症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感染动物可排泄大量病毒颗粒,其粪便中有抗原物质存在,故用电子显微镜和快速免疫测定法测定病毒特别适宜。 应用最广的免疫测定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从1982年起英国中心兽
1988(1).
摘要:本文研究用碱性磷酸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快速诊断细胞培养中的病毒。抗原经相应的抗体处理,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血清进行孵育,在重氮盐坚牢蓝存在下,经萘酚盐处理,酶的部位呈蓝色沉淀,即酶标染色。本法在病毒感染检测中很有价值,可用于快速诊断。
1988(1).
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血凝抑制试验在70年代末首先由欧洲学者提出,由于它比病毒中和(VN)试验简单、快速,故引起广泛重视。 与新城疫病毒不同,大多数IBV毒株不能自然凝集鸟类红细胞,但用磷脂酶C1型
1988(1).
摘要:第一条:为了安全利用市场销售的肉品,维护食用者的人身健康,防止畜禽疫病传播,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农牧渔业部颁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甘肃省政府颁布的《甘肃省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办法》和武威地区农业
1988(1).
摘要:健康牲畜皮:皮的肉面淡色(皮肤血管内没有血液)。剥自肥胖屠宰牲畜的皮,肉面淡黄色;消瘦的牲畜皮,肉面是淡青色。这两样皮经盐腌和干燥保藏时,肉面颜色仍
1988(1).
摘要:自生猪放开经营以来,农贸市场的大量猪肉来自个体屠商,多不进行宰前检疫,加之市场销售的肉尸,脏器、头蹄残缺不齐,使检疫检验工作无法按《肉品卫生检验操作试行规程》全面进行检查,这样就保证不了检验结果的正确。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参阅了有关资料,选用本法对猪肉的新鲜度和病、死肉作测定,以便组织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