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31(10):1-4.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动物卫生监督立法存在法律体系和结构不够完善、法律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强、法规标准相互重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主要问题。指出了分段立法的弊端,提出了健全法律体系、整合法律法规、厘清部门职责,以及实现行政法规与技术规范无缝对接等建议。
2014, 31(10):5-8.
摘要:
2014, 31(10):9-12.
摘要:为解湖南省家禽屠宰加工和活禽经营市场现状,分析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湖南省活禽经营市场和家禽屠宰加工业进行调查后,提出了促进家禽屠宰加工业发展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管理的建议,以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家禽屠宰及活禽交易管理提供启示和参考。
2014, 31(10):12-14.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动物疫情面临的严峻形势及阜阳市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对当下动物疫情的处理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列出导致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因素,提出了制订控制风险因素的评估模块和办法。
2014, 31(10):15-16.
摘要:本文对陕西宝鸡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迅速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并及时加以解决。
2014, 31(10):17-18.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南省规模猪场自购疫苗试点工作采取的基本做法:一制定试点实施方案,二遴选规模猪场,三核算发放补贴。总结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专项经费,二补贴核算标准低,三申报材料烦琐,核实难,四自购疫苗监管难,最后提出规模猪场自购疫苗补贴的相关建议。
2014, 31(10):19-21.
摘要:为使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阐述了长沙市县级兽医实验室近年来的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给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功能建设提供了经验。
2014, 31(10):21-24.
摘要:为进一步做好动物及其产品入沪监管工作,本文就上海市指定八条入沪通道后,在基础建设、人员管理、道口监管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提高准入水平、加强执法保障、细化执法规范等建议。
2014, 31(10):25-26.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海南省贮藏冷冻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的现状,指出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有限,管理不规范的三个问题,针对三个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冷冻动物产品监督管理的五点建议。
2014, 31(10):27-32.
摘要:自抗菌药产业化以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就无处不在并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研究发现只有多学科参与,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应对此类问题。欧盟和国际社会提出了应对耐药性动议,多个耐药性监测项目发现全球对耐药性的关切不断增强。此外,新型抗生素及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缓慢,耐药性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北欧因谨慎使用抗菌药及其综合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因而耐药性问题比较小。总的来说,多学科参与,采取综合性措施应对耐药性问题的效果相当乐观。
2014, 31(10):33-37.
摘要:[背景]流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广泛,自2004年犬流感作为一种新型流感类型被检出后,人们对流感又有了新的认识。[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犬在流感病毒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方法]分析概述国内外有关犬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揭示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结论]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和马直接感染犬,且在我国已经发现了人源和禽源的重组犬流感毒株;犬流感病毒可在犬种间传播但死亡率不高,目前还没有犬流感感染人的病例报道。对于犬在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中是否像猪一样起着“混合器”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研究结果,这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4, 31(10):38-40.
摘要:我国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庞大了的流浪动物群。流浪动物群体的不断增长不仅影响着城市面貌,也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埋下了隐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通过研究我国流浪动物现状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流浪动物的立法及管理措施,针对我国流浪动物存在的隐患和管理问题,探讨我国流浪动物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我国流浪动物管理水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014, 31(10):42-46.
摘要:2013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疫情在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对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的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给造成极大影响。对全球PED疫情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PED流行范围逐步扩大,毒力不断增强,全球病毒基因序列相似,饲料特别是猪血液制品贸易可能是该病跨国界传播的潜在途径。
2014, 31(10):47-46.
摘要:[目的]为摸清我国猪群流行性腹泻的感染状况,[方法]从2011年底到2014年3月,对云南、广西等29个省份开展了猪群腹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收集了发生腹泻症状的发病猪群样品(新鲜粪便、肠道组织等),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多种病原检测。[结果]在7021个调查猪场中,出现腹泻的阳性猪场4060个(57.83%)。在收集的1383份腹泻样品中,利用RT-PCR方法检测到PEDV阳性样本686份(49.58%),其中腹泻发病猪样品中PEDV的检出率为67.82%,675份组织样品共检测出PEDV阳性样本86份(12.75%)。[结论]这表明我国猪场PEDV的感染十分普遍。对S基因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我国PEDV流行毒株与已有PEDV毒株可以分为2个完全不同的进化分支G1和G2,G1以CV777和DR13等疫苗株和早期毒株为主,G2则以2011-2013年流行毒株为主,流行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8%-100%,与疫苗株CV777之间的同源性为94.3%-94.5%。
2014, 31(10):52-55.
摘要:本文针对发生腹泻疫情的某猪场开展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表明该疫情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腹泻疫情于2013年11月份开始暴发,2014年3月份结束,发病猪的种类具有明显的次序,育肥猪首先发生,其次是母猪,新生仔猪最后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的种类、日龄密切相关,育肥猪和母猪发病后仅出现腹泻症状而不死亡,仔猪发病后腹泻症状明显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下降,3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可达100%,1周龄仔猪死亡率降至72.73%,12日龄仔猪死亡率仅有10%。对猪场风险因素分析表明,饲料车辆直接进入猪场、卖猪车辆与饲养人员接触、粪便通道没有封闭、饲养人员流动等是影响此次腹泻疫情的高风险因素,通过降低高风险因素很好地控制了疫病。
王彩霞,林祥梅,张永宁,吕继洲,冯春燕,袁向芬,邓俊花,吴绍强
2014, 31(10):57-61.
摘要:为适应口岸施马伦贝格病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需求,建立一种基于RT-PCR及焦磷酸测序技术平台的施马伦贝格病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施马伦贝格病毒基因组RNA的S、M和L三个基因节段保守区域利用焦磷酸测序软件PyroMark Q96ID分别设计RT-PCR扩增引物及焦磷酸测序引物,以人工合成的SBV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建立了SBV S、M、L基因的PCR-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比较三基因的PCR扩增结果以及测序分析结果,结合特异性检测结果,最终确定以M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效果最好,并以德国FLI提供的SBV(BH80株)RNA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测得序列的比对分析可确定为施马伦贝格病毒,这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可以用于施马伦贝格病毒基因序列水平上的精准检测鉴定。
2014, 31(10):62-65.
摘要:[目的]以含量测定为重点,开展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的质量标准研究,为规范诊断液的技术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直接两相滴定法测定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中的阴离子活性物含量,并以诊断液LMT为例,进行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专属性评价。[结果]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RE为-0.86%(-3.88%~3.06%);精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日内RSD为0.57%~3.14%,日间RSD为2.19%;专属性分析结果显示,LMT中的辅料成分不影响阴离子活性物的测定。直接两相滴定法测定LMT中的阴离子活性物,具备必要的准确度、精密度和专属性。[结论]因为无论是组成还是技术,LMT均能代表同类的诊断液,所以直接两相滴定法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2014, 31(10):66-69.
摘要:[目的]为鉴定引发某养殖场水貂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方法]从送检病貂获取的两株优势菌进行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23S rRNA ISR基因的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16S-23S rRNA ISR基因的PCR序列分析显示两分离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9%。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高度敏感。致病性试验表明两菌株对小鼠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9×106cfu/mL、3.1×106cfu/mL。[结论]确诊分离到的两株优势菌是肺炎克雷伯菌,且该菌是导致水貂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2014, 31(10):70-73.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荷斯坦奶牛脊柱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的分子检测方法,根据CVM是由于SLC35A3基因第4外显子559位处发生G→T突变的遗传学基础,利用Assay Design SW软件设计了1对PCR引物和1条测序引物对三种不同基因型的基因材料进行测序分析,建立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对55份进境荷斯坦奶牛血样进行检测,发现有1例为隐性基因携带者,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其DNA序列与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可用于荷斯坦奶牛脊椎畸形综合征的检测。
王昱,叶自霞,聂福平,肖进文,杨俊,袁增壮,王国民,李应国,李正国
2014, 31(10):74-78.
摘要:为鉴定市场抽检的来源不明的伪劣“羊肉卷”中的肉种成分,采用随机引物法,PCR扩增肉制品DNA,将阳性产物回收、克隆并测序,然后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的荧光定量引物进行再次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针对伪劣“羊肉卷”的阳性克隆,序列比对表明样品中含有北极狐或火狐肉成分,经特异性的荧光定量PCR确认样品为火狐肉。结果表明,可以应用随机引物PCR鉴定伪劣“羊肉卷”中的肉种成分。
2014, 31(10):79-83.
摘要:针对基层兽医部门与工商、食药监部门对动物产品在市场环节、冻库环节的监管争议,本文结合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前后的若干规定和各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当前形势下,对动物产品市场和冻库的监管以食药监部门监管为主,兽医部门为辅。
2014, 31(10):84-85.
摘要:
2014, 31(10):86-88.
摘要:2013年,上海某区连续发生多起群众举报非法收购、贩运活猫的事件。随着流浪猫的数量激增,一些人发现活猫有利可图而进行贩卖,与之相反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动物福利,由此引发了矛盾。这一问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难以依法处理。本文围绕城市流浪猫引发若干问题及其监管,特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困惑,作者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