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2(12):1-4.
摘要:结合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从时间分布、家禽生产和流通环节分布以及种间分布对H7N9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冬春季节、活禽交易市场特别是活禽零售市场,以及鸡、污水、饮水、砧板分别是H7N9流感发生和存在的高风险时段、高风险环节以及高风险种类。建议在今后的H7N9流感防控过程中采取基于风险分析的监测和防控,切实降低人感染H7N9流感的风险。
郑冠伟,陈智,刘增再,谭丹,薛爽,王洪亮,李蜜,朱振,宁华杰
2015, 32(12):5-7.
摘要:为了解长沙市中心城区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通过不定期采集全市城区17家授权免疫点犬只血样,使用法国SYBIOTICS犬猫狂犬病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长沙市中心城区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65.4%;6月龄以下犬只免疫抗体水平较低,仅为25.6%;免疫一次与免疫两次以上的抗体合格率差异性显著(P<0.05);免疫两次不同生产厂家疫苗的抗体合格率差异性显著(P<0.05);免疫三次及以上不同生产厂家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国产疫苗比进口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要高,但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应重点关注6月龄以下犬的免疫工作;免疫程序需进一步优化;应继续加大对国产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2015, 32(12):8-10.
摘要:随着我国生皮、羊毛进口量的逐年增加,国外炭疽疫情随皮毛传入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为掌握炭疽随进口皮毛传入的情况,采集进口皮毛集中加工地区最有可能感染炭疽的土壤、水和从业人员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本和水样均呈阴性;从业人员血清样本阳性率为23.9%,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阳性率(1.6%),表明进口皮毛加工从业人员存在感染炭疽的可能。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防控炭疽的建议。
2015, 32(12):11-15.
摘要:基于北京市消费者的调研数据,研究了消费者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认知及应对行为。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重大动物疫病认知浅显,获取的相关信息总体质量不高,但对政府确有很高的信任。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动物疫病信息公布渠道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5, 32(12):16-17.
摘要:在“互联网+”与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融合的背景下,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在全国的推行,实现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在检疫环节的全程监管、追踪溯源,提高了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文章分析了目前电子出证系统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养殖档案的管理、开发新的标识读取技术、实现标识信息读取自动化、改变动物标识佩戴模式等建议,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的互通、开放、共享奠定了基础。
2015, 32(12):18-20.
摘要:山东省莒南县是一个典型的畜牧业大县,但其养殖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时刻面临动物疫情的威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切断动物疫病传播,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经过近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全县统一了检疫工作全程记录链条,全面实现了痕迹化管理,走出了一条防检结合、以检促防、防检保生产的动物检疫新路子。
2015, 32(12):21-22.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后,辽宁省在研究屠宰场检疫监管的新模式方面,力求明晰权责、提升检疫能力、实现规范执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无疫安全的做法,在查证验物、检疫申报、快速检测、电子出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5, 32(12):23-25.
摘要: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快递隐蔽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进行非法托运、贩运假劣兽药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该类案件的查处和定罪难度较大。本文分析了假劣兽药监管在物流快递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日常执法、调查取证、线索收集、部门联合、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监管,净化区域兽药经营的市场秩序的建议。
2015, 32(12):26-27.
摘要:通过对新修订《行政诉讼法》的学习和思考,结合《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被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从诉讼法的角度提出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工作提供借鉴。
2015, 32(12):28-29.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起由河南省濮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查处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案。执法机关接到举报后,全面收集证据,正确运用证据规则,客观把握法律事实,准确适用法规规定,使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为规范饲料监管秩序提供借鉴。
2015, 32(12):30-31.
摘要:本文从官方兽医的专业属性、政府职能、当局授权、工作范围法定等方面阐述了其内涵与外延,分析了我国官方兽医制度建设遇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履职风险越来越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福利待遇保障机制需要健全等问题,建议继续开展官方兽医培训,健全官方兽医制度建设,提高兽医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促使兽医部门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刘洪明,周灵芝,王彬,王俊卿,赵明晓,宋玉财,于小川,于晓云,张健
2015, 32(12):32-34.
摘要:执法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烟台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制约队伍素质提高的因素和症结主要在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人员待遇等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提出了建立后勤保障、良性竞争、分类培养等三个体系来提升队伍素质的建议。
2015, 32(12):35-37.
摘要:兽医实验室是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疫病防控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重庆市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职能职责,推动兽医实验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结合重庆市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的建设情况,探索建立以兽医实验室监(检)测结果为导向、推进兽医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模式。
2015, 32(12):38-40.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重大马术活动的监管,结合《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的实施,北京市逐步形成马属动物展览演出比赛的“赛事报告、报检报验、档案记录、防疫条件审查、隔离观察、赛中监管、应急预备和宣传告知”八大监管制度,确保了北京市马属动物无疫安全。
2015, 32(12):41-44.
摘要:完善有效的法规体系,是美、欧、澳根除牛结核病等动物疫病的基础保障。其要点主要包括: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财政支持,减少利益方抵触行为;规范检测方法,对屠宰牛进行全部检疫;对阳性牛实施严格追溯制度,并分类实施标识制度;建立病牛扑杀的基本标准,选择性采取扑杀措施;推行区域化管理制度,建立差异性市场准入标准;实施野生动物隔离及监测制度,防止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传播疫情;强化利益方的宣传教育,营建群防群控氛围。这些策略和措施,对我国健全结核病防治策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5, 32(12):45-48.
摘要:在畜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型的新常态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畜牧业生产方式、产业化链条、产业结构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机遇,从疫控体系建设、疫病流行形势、畜产品消费需求及疫病防控理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挑战,提出了新常态下疫病防控的对策,为科学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015, 32(12):49-52.
摘要:鸭在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控制鸭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根除该病在家禽中的流行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鸭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使用和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疫苗效率的因素(疫苗类型、鸭的品种、免疫程序、疫苗的抗原匹配性、佐剂、免疫覆盖率)进行了综述。
2015, 32(12):53-55.
摘要:通过总结、分析蒙古国动物疫病防控的管理机制、政策、措施、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动物疫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找到中蒙两国动物疫病防控合作的共同点,提出建立必要的联防联控机制,在畜牧饲养、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病监测、兽医科研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建议。
古努尔·吐尔逊,努尔拜合提,沙依兰·卡依扎,王俊伟,呼西旦·阿巴拜克力
2015, 32(12):56-58.
摘要:[目的]应用引进的Va间接培养方法、传统的丙酮酸钠、L-J培养基直接培养方法对牛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间进行对比试验。[方法]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含0.1%琼脂Va培养基中预培养24 h,转接到含0.3%琼脂Va培养基中培养6 d后分别转接到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上(间接法);同时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菌于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培养,在37 ℃培养箱内孵育(直接方法),每天观察,并记录出现菌落时间。[结果]接种Va培养基的菌株分别转接丙酮酸钠培养基和L-J培养基后第3 d可见菌落,第12 d培养基斜面可见典型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而直接接种于丙酮酸钠培养基与L-J培养基后分别于第26 d和第31 d可见典型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结论]引进的Va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间接培养方法可以缩短菌落培养时间,为牛型结核杆菌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2015, 32(12):59-65.
摘要:为给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囊膜糖蛋白选择良好的抗原域和宿主表达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选取DTMUV QD株基因文库中的一个重组质粒并测序,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发现一个全长为1488 bp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片段。将该ORF编码蛋白通过NCBI的BLASTP分析和DNAstar进化树分析,确定该蛋白与类黄病毒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随后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Conserved Domains确定保守结构域、运用SignalP4.1预测信号肽、TMHMM 2.0预测跨膜区。应用在线程序NetNGlyc1.0预测糖基化位点,NetPhos2.0预测磷酸化位点、ProtScale进行疏水性分析。最后运用在线EMBOSS和自动蛋白同源建模数据库进行3D结构预测以及密码子偏爱性分析。结果表明,E蛋白与其它黄病毒衣壳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没有信号肽切割位点,在451-468和475-492aa区域含有跨膜区,为相对低表达基因,含有较多种类的稀有密码子,与人密码子使用频率较为接近。这为进一步研究DTMUV E基因的体外表达和宿主选择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2015, 32(12):66-68.
摘要:本研究旨在以纯化的山羊痘病毒P32蛋白为免疫原,构建杂交瘤细胞株,制备P32蛋白单克隆抗体。用纯化的P3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构建抗山羊痘病毒P3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制备P32蛋白单克隆抗体,获得4株能识别重组蛋白且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抗体效价均在105以上。山羊痘病毒P32蛋白杂交瘤细胞株的构建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开展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材料。
2015, 32(12):69-72.
摘要:通过采集一匹患病马的病料及后续的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提取、RT-PCR、连接T载体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测序,经NCBI比对分析,获得一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将获得的毒株与我国分离的A/equine/Jilin/1/1989禽源性毒株、2002年美国肯塔基分离株A/equine/Kentucky/1/02(美洲谱系Florida亚型)、A/equine/Argentine/77(美洲谱系Argentine亚型)等有代表性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该毒株与Florida-2型马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同源率最高。根据马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将这毒株命名为A/equine/Heilongjiang/1/2010。本次所分离到的黑龙江株马流感病毒,丰富了我国马流感病毒资源库,为我国马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诊断技术及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2015, 32(12):73-77.
摘要:为给水貂阿留申病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疑似感染阿留申病死亡的水貂内脏处理后,接种猫肾传代细胞(CRFK)分离病毒,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PCR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与此同时,首次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IPMA)对所分离的水貂阿留申病毒进行TCID50的测定。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出5株水貂阿留申病毒株,分别命名为ADV-DL124、ADV-DL125、ADV-ZJ3、ADV-QD2、ADV-QD3,各分离株的TCID50分别为105.7TCID50/ml、105.0TCID50/ml、104.6 TCID50/mL、105.2 TCID50/mL、104.1 TCID50/mL。动物回归实验显示,所分离的病毒对水貂具有致病性,为水貂阿留申病毒强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