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2(2):5-7.
摘要:[目的]为研究推广种猪群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的技术。[方法]在3个试验猪场的种猪群中开展应用研究。对试验种猪群采取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每隔3个月检测PRV-gE抗体,淘汰阳性猪,采取外引种猪隔离、检疫、灭鼠、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结果]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3个猪场不同类别种猪群的伪狂犬病阳性率不断下降,到第3次检测时全部为阴性;3个猪场30%的后代猪群的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在根除猪伪狂犬病2年后,3个猪场的抽检结果全为阴性。[结论]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3个试验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提高了猪群健康水平。
于淼,王洪利,王新福,王涛,王克伟,于江,张玉玉,韩红,吴家强
2015, 32(2):8-10.
摘要:[目的] 为分析猪肺炎支原体(MHP)、猪鼻支原体(MHR)与猪蓝耳病病毒(PRRSV)在临床感染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从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收集的213份疑似病料进行PRRSV、MHP和MHR的检测,结合猪场的免疫背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猪场,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比例显著降低,而在猪肺炎支原体非免疫猪场,猪鼻支原体与猪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率极高。无论在肺炎支原体免疫场还是非免疫场,猪蓝耳病病毒与猪鼻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都超过了猪蓝耳病病毒与猪肺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结论]PRRSV与MHP和MHR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猪肺炎支原体外,猪鼻支原体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2015, 32(2):11-13.
摘要:[目的]了解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的常见传染病。[方法]对采集的2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6种疾病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24份野生野猪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样品1份,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样品22份,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样品均为0份。[结论]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猪瘟和细小病毒病。
谭海,段晓冬,张海明,钟锦辉,沈丹,王令,魏文康,何日文,钟卓玲,杨穗娟,杨秋菲,林鸿,郑丽兰,张帧,杨建宇,朱建翠
2015, 32(2):14-18.
摘要:[目的] 为了解广州市区犬狂犬病流行情况和免疫状况。[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天河和荔湾3个区的部分宠物犬以及白云区和番禺区的部分农村犬进行随机采样和问卷调查,对血清样品和唾液样品分别进行抗体ELISA和荧光RT-PCR检测,并与免疫合格率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757只犬唾液棉拭子样品中未发现狂犬病病毒;调查的犬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4.19%(95%CI:92.28%~95.75%)和59.05%(95%CI:55.45%~62.58%);统计学分析发现,犬的数量、类别和性别三个因素与狂犬病抗体合格率之间不存在差异,疫苗类型(进口或国产疫苗)、生产厂家以及最后一次免疫时间3个因素与狂犬病抗体合格率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未发现狂犬病病毒,犬的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均较高,近几年广州市仅出现零星几例人狂犬病病例,因此总体认为广州市的狂犬病防控工作成效较为明显,但在部分区犬狂犬病抗体合格率较低,仍有一定的狂犬病发生风险,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2015, 32(2):19-23.
摘要:[目的]利用巴马小香猪构建空肠弯曲菌致GBS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致人GBS源空肠弯曲菌株,采用3×1012 cfu/mL、3×1011 cfu/mL、3×1010 cfu/mL、3×109 cfu/mL等浓度对4组巴马小型猪灌胃攻毒,每头猪攻毒10mL,同时设立对照组。从第二周开始定期采集组织样及血液样本,通过免疫学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判定病变情况。[结果]免疫学检测发现,在16份攻毒组样品中有12份血清中GM1-IgG抗体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1.25%。但是,并没有显著的攻毒浓度梯度差异。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抗体阳性试验猪的大脑出现了噬神经元、小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中央染色溶解等现象;切片LFB染色显示,在发病模型动物的小脑白质和腰膨大出现了轻度脱髓鞘现象。[结论]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诱导GBS的浓度在3×109 cfu/mL~3×1012 cfu/mL均可,组织样本及血液采集在攻毒后4~5周较理想。
2015, 32(2):24-26.
摘要:广东台山是我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其鳗鱼产品以出口为主,如活鳗的出口量约占全国活鳗总出口量的80%。药残是影响出口鳗鱼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台山鳗鱼产品可能含有的100种药物残留做了两年的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台山鳗鱼养殖业发展平稳,具有养殖科学、管理完善、用药合理、监管到位,养殖场用药少,疫病发生率低等特点。
2015, 32(2):27-29.
摘要:为评估国内法律法规在国际赛马进出境检疫方面的适用性,将国际赛马跨境移动的特殊性与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法律法规进行了对照,发现国内法律法规在此方面的适用性较差,建议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
2015, 32(2):30-31.
摘要:为提高对进境赛马的检疫监管水平,保障赛马健康和赛事顺利举办,对进境赛马的特点、检疫监管要求和主要工作环节进行了简述、分析,指出了赛马检疫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比赛期间应加强赛马临床检疫、训练和赛时监管以及饲草、饲料使用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2015, 32(2):32-33.
摘要:[目的]为摸清澳大利亚进境种羊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810头种羊进行调查。[结果] 104头羊副结核病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1.53%。[结论] 澳大利亚进境种羊副结核病的感染率虽然不高,但此病严重威胁着羊业的发展,应该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
2015, 32(2):34-35.
摘要:简要梳理了有关兽医执业立法的法律法规,指出了在兽医执业实践中存在的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法律层面明确兽医执业机构,规范兽医执业行为,严格行政许可制度等8点建议。
2015, 32(2):36-39.
摘要:在文献研究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拟定了4个大框架下22个可能对我国兽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采用德尔菲法以背对背形式对31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了三轮问卷咨询,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评价各因素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人才激励保障、人才培养机制和领军人才占比3个因素对我国兽医科技人才建设影响力最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1个因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体系。本研究可为我国兽医科技人才队伍的中长期建设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15, 32(2):40-41.
摘要:张家港市加强基层兽医体系建设,组建乡镇兽医服务站(企业性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官方兽医机构的委托下,从事动物免疫注射、动物诊疗等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统一规范、强化监督、行业自律、政府扶持等措施,确保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规范开展。
2015, 32(2):42-46.
摘要:博卡病毒是近几年被发现的一种人、猪、牛、犬、猩猩等多种哺乳动物共患的新型DNA病毒,本文概述了博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介绍了猪博卡病在国内外流行情况及对猪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为猪博卡病毒的深入研究、防控及做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2015, 32(2):47-49.
摘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后的资源利用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外动物无害化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的综述,列出了未来病死动物资源利用的方向与出路,为我国动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发展提供借鉴。
2015, 32(2):51-56.
摘要:畜禽产品残留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为完善我国残留监控工作,深入了解美国畜禽产品残留监控计划并借鉴其先进经验。本文从法律法规、残留监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兽药清单、残留检测方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2013年美国国家畜禽产品残留监控计划的调整情况,针对我国畜禽产品残留监控计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蒲静,汪琳,尹羿,柏亚铎,任彤,张伟,高志强,乌日古玛拉,时培蛟,肖春芳
2015, 32(2):57-62.
摘要:本研究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美洲型ORF6基因的6个区域,利用2对引物建立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点,在2小时左右即可得出结果,其灵敏度与PRRSV荧光RT-PCR检测方法相近,高于普通RT-PCR检测方法。将灭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美洲型培养物作10倍系列稀释,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RT-PCR的检测极限可达10-7,RT-PCR检测方法的检测极限为10-5,RT-LAMP检测方法达到10-8,表明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非常灵敏,可用于检测猪组织样本中的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周宇,唐连飞,朱事康,朱中武,佟铁铸,禹思宇,林志雄,刘星,陈燕忠,罗卓军
2015, 32(2):63-68.
摘要:为了解猪博卡病毒(PBoV)的遗传进化规律,研究可行的 PBoV 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利用 GenBank 中登录的 29条 PBoV 和2条本实验室测得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NS1 基因、NP1 基因和 VP1 基因编码氨基酸构建的系统进化树,PBoV 均被划分为 3 个基因群,但三种氨基酸序列绘制的进化树存在差异;基因群内各病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而各基因群之间病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非常低,基因组结构差异较大。
2015, 32(2):69-71.
摘要:[目的] 比较IHA和 ELISA 2种基层使用较广泛的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用产品A(IHA)和产品B(ELISA)对237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分别计算阳性率、阳性一致性、阴性一致性、符合率,并进行Kappa检验。[结果] 产品B检测的阳性率(73.8%)高于A(67.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试剂盒共同检出128份猪瘟抗体阳性和31份阴性,阳性一致性为80.5%(95%置信区间:74.3%-86.7%),阴性一致性为39.7%(95%置信区间:28.9%-50.6%),符合率67.1%(95%置信区间:61.1%-73.1%);Kappa 值为0.214(95%置信区间:0.088-0.339)。[结论] 2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有差异,结果一致性强度为弱。
2015, 32(2):72-77.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颜色变化的北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RT-LAMP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方法,方便LAMP技术的现场检测应用。根据GenBank中美洲型PRRSV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套LAMP引物,对反应进行优化后建立了PRRSV LAMP检测方法。对比Dye63、钙黄绿素(Calcein)、SYBR Green I和Picogreen 4种核酸染料对于LAMP反应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只有Calcein、Dye63适于LAMP反应前加入,但对扩增效率均产生一定抑制,造成反应时间延迟:Calcein的延迟作用更强(约10min),Dye63延迟作用较小(约5min)。加入Dye63的LAMP反应灵敏度为2×101拷贝,而加入Calcein的灵敏度要低10倍。经多功能酶标仪对荧光强度的检测,含Dye63的反应阴阳性差异明显,可用于LAMP反应结果的判定。据此建立的基于新型核酸染料Dye63的PRRSV RT-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直观,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假阳性。Dye63有望成为继Calcein之后,可用于LAMP反应前加入,反应后闭管判定的一种新核酸染料,方便LAMP检测技术现场应用。
2015, 32(2):78-81.
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情况,本研究对2013年分离到的13株猪源沙门氏菌(10株为猪霍乱沙门氏菌,3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3株沙门氏菌对磺胺异恶唑、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噻呋敏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10株猪霍乱沙门氏菌中有8株为流行病学相关,是本次研究中猪霍乱沙门氏菌的优势基因型。
2015, 32(2):82-83.
摘要:
2015, 32(2):84-85.
摘要: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以及责任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尽快修订进出境检验法律制度,变更行政执法主体、设置兜底条款、完善责任设置等,使我国的进出境检疫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