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2(9):1-3.
摘要:[目的]掌握山西省猪伪狂犬病(PR)野毒株感染情况,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和根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西11地市41个养猪场和屠宰场采集721份猪血清样品,用gpI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山西省11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平均阳性率达21.64%;母猪群体野毒感染率最高,仔猪次之,育肥猪感染率最低;规模猪场与散养户的抽检猪群野毒感染率相差不大,屠宰场的抽检猪群感染率最高。[结论]猪伪狂犬病野毒在山西省普遍存在,这与养猪场的环境、管理体系、防疫措施等因素有关, 要根除和消灭本病,除做好免疫预防外,还应采取检疫、隔离、消毒和淘汰病猪、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2015, 32(9):4-6.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B基因)、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gE基因)、圆环病毒病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9%~92%、87%、92%~95%、33%~40%和76%。各阶段猪群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中和(gB基因)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都在80%以上;伪狂犬野毒(gE基因)抗体阳性率在14%~90%之间,其中流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1~4周的仔猪圆环抗体阳性率为76%(152/199),4~10周的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7%(327/489)。[结论]这四种猪病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猪基本能得到保护,但在个别猪场仍有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败、新流行毒株的出现、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提示各大猪场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2015, 32(9):7-10.
摘要:为评估甘肃省河西五市2015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效果,在河西五市共采集强制免疫畜禽血清640份,对家禽和家畜血清分别采用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和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河西五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总体较好。
2015, 32(9):11-15.
摘要:非洲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2000年以前曾传播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加勒比地区,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并在高加索地区“扎根”。该病主要通过航班或港口废弃物、猪肉及其制品、野猪携带病毒和软蜱携带病毒等方式传播,一旦传入某一地区极易形成完整的繁殖循环链,成为自然疫源地,ASFV的繁殖循环链主要有三种:森林循环、家猪循环以及在森林循环和家猪之间循环。本文对疫情引发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病国防控措施的优点与不足,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2015, 32(9):16-18.
摘要:为有效防控犬、猫传染病,确保犬、猫的正常流通,成都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规范检疫申报点和指定动物检疫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出具检疫证明,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规范了犬、猫产地检疫工作。但仍需要解决检疫标准不统一、检测报告信息缺乏共享、有资质的实验室数量不足等问题。
2015, 32(9):19-21.
摘要:本文阐述了保靖县基层动物产地检疫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检疫手段落后、经费不足、认识不深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执法体系、加强培训、强化监管、推进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基层产地检疫的健康发展,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5, 32(9):22-25.
摘要:本文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口岸动物检疫工作对国家安全尤其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新业态和国内外动物疫病新形势,分析了口岸检疫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基于风险的动物检疫监管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检测溯源和新型处理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
2015, 32(9):26-28.
摘要:为进一步发挥举报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现线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作用,本文对2012-2014年间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受理的举报,从时间、区域和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3年间,市所共受理举报194起,立案查处41起,反馈满意率100%。分析发现,市民对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关注度依然很高,1月和4月的举报数量较多,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举报更加集中,有关未附有检疫证明、私屠滥宰、动物诊疗、执法规范性等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需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举报,提高执法效率。
2015, 32(9):29-31.
摘要:本文从规章规范、定点屠宰厂设置、政策保障、产销对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浙江省推行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制度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规范家禽“定点屠宰”行为和“杀白”禽产品经营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家禽全产业链建设的相关对策。
2015, 32(9):32-34.
摘要:近年来,昭通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昭通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管理机构,强化屠宰场升级改造,加强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力度,强化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作,保障屠宰行业管理经费投入等六项对策,旨在为昭通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管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2015, 32(9):35-37.
摘要:安康市的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已由商务部门全部转交至农业部门。农业相关部门通过责任落实、组织调研、专项检查、培训教育和示范建设等活动,保障了全市屠宰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执法力量不足、企业条件简陋、私屠乱宰现象尚未根除、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健全法规、明确机构设置、落实责任主体、科学规划等建议。
2015, 32(9):38-40.
摘要:本文从成立背景、工作职责和运转成效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型基层兽医服务模式——张家港兽医(服务)站,并从当地兽医体制改革、机构性质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张家港兽医(服务)站的先进性,提出了推动兽医(服务)站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5, 32(9):41-42.
摘要:以2011年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提出的相关内容为指导,从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分析了危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职业因素,提出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防护措施、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防护和管理,以保证基层兽医人员的职业安全。
2015, 32(9):43-44.
摘要:海南省在免征动物检疫费后,工作任务量有所增加,由于经费得到保障,全省动检工作仍在有序开展,但在动检工作中依然存在检疫主体不合法、官方兽医队伍不稳定、检疫证章标识经费没保障、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理顺检疫主体合法性、制定官方兽医配置方案、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出台《官方兽医管理办法》等解决思路。
2015, 32(9):45-46.
摘要:为找出阻碍民和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问题,采用查阅档案、询问信息管理员、走访养殖户的方式,对民和县追溯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自2009年开始,民和县已全面启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县畜禽标识佩戴率达95%以上,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100%,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依然存在体系建设滞后、防疫力量薄弱、主管部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培训和调研,加大经费投入和监督力度等建议。
2015, 32(9):47-51.
摘要:当前我国兽医实验室工作任务繁杂,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的引进势在必行。本文以大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兽医实验室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结合日常工作介绍了管理系统的运转情况,分析了管理系统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关键因素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管理系统在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方面的优势。
2015, 32(9):52-54.
摘要:目前,山西省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平均每年新增1000个规模场。同时,畜牧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也在日益增大。山西省从落实动物防疫补助政策、出台补贴扶持政策和开展产业监测预警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入手,建立保障机制,降低了畜牧业面临的风险,保障了农民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目前的政策性保险畜种和补贴畜种相对较少,没有覆盖农民全部的养殖畜种,因此需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养殖市场风险保障机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5, 32(9):55-59.
摘要:本文对兽医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几种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方法以及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基于风险的抽样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实例对每种抽样方法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2015, 32(9):60-63.
摘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学术界对地方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广泛探讨。本文从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的角度,对政府应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发现影响地方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组织保障、信息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防控意识、技术保障、基础设施、物资管理八方面。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应结合主观和客观赋权法,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015, 32(9):64-68.
摘要:目前有多种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是酵母双杂交技术,可以在生物体内验证2个蛋白的相互作用。二是构建分枝杆菌基因突变株,研究蛋白作用的机理,其基本策略为,基因敲除双链DNA的扩增;牛结核分枝杆菌/pJV5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将基因敲除双链DNA片段转化至牛结核分枝杆菌细胞中;筛选、鉴定阳性菌落。三是通过GST pull-down试验检测已知蛋白和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牛分枝杆菌蛋白基因相互作用较多是RD1 区基因。研究表明,阐明分枝杆菌蛋白的作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研发高效的牛结核病诊断试剂和疫苗。
2015, 32(9):69-71.
摘要:卡拉胶是一种提取自红藻类海草的亲水性胶体,具有强大的保水性,被用于生猪屠宰前使用,以增加机体含水量形成“注胶肉”。本文分析了卡拉胶在生猪屠宰过程中的违法使用及其危害,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等检测注胶后肉品中卡拉胶成分的技术进展。
2015, 32(9):72-76.
摘要:为建立可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经RT-PCR扩增IBDV VP2(1nt-708nt)基因片段,并应用p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IB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应用所建方法和IDEXX试剂盒,对采自不同地区的156份鸡血清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RT-PCR扩增获得708bp的VP2基因片段;含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2的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了约27kDa的VP2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30.1%;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与IDEXX试剂盒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分别达到90.24%、95.65%和94.23%。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特异,适用于IBDV血清抗体的检测。
2015, 32(9):77-81.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苏丹型埃博拉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设计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保守区段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通过人工方法合成一段基因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体外转录制备c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针对目的基因进行保守核苷酸区段的测序分析。[结果] 通过序列信息比对寻找到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基因型的核苷酸保守区段,经焦磷酸测序后能进一步确证毒株的序列信息为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经过与华大基因公司进行Sanger法测序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基于序列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方法使用。
王津津,贾鹏,史秀杰,于力,阮周曦,郑晓聪,何俊强,兰文升,宋思静,刘荭
2015, 32(9):82-86.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仪快速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滴度的方法。运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技术检测SVCV A1株对草鱼性腺细胞系(GCO)的感染情况。用SVCV病毒单克隆抗体为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为二抗,运用FACS来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病毒接种量的阳性细胞率。感染第3天时为最佳的病毒滴度测定时间点,测得SVCV的病毒滴度为8.31×105 FIU/mL,最低检测病毒滴度为(1000 FIU/mL),与传统空斑试验(plaque assay,PA)相比,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FACS是一种简捷、高效、直接的检测SVCV滴度的方法,是一种新型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