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洁,孙彦伟,韩雪,万美梅,田云,林乃锋,王福广,焦颖,薛念波,贾贝贝
2016, 33(10):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1
摘要:[目的] 估计广东省规模化猪场仔猪病毒性腹泻(PVD)的群体流行率,分析PVD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对广东省197个规模化猪场进行调查和横断面分析研究。[结果] 调查发现:广东省规模化猪场的PVD场流行率为48.55%(95%CI:42.27%~56.21%)。PVD流行与猪场规模(OR=1.340,P=0.020)、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OR=4.740,P=0.007)、距县级以上公路距离(OR=0.389,P=0.008)、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否(OR=0.244,P=0.035)有关联。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观者进入生产区(OR=5.003,95%CI:1.555~16.096,P=0.007)是发生PVD的风险因素;免疫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PED+TGE)二联灭活疫苗(OR=2.012,95%CI:1.035~3.912,P=0.039)、未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OR=0.306,95%CI:0.080~1.175,P=0.084)、距县级以上公路距离过近(OR=0.530,95%CI:0.080~1.175,P=0.090)可能是混杂因素。[结论] 本研究弄清了广东省规模化猪场PVD的场流行率,确定了参观者进入生产区是发生PVD的风险因素,提示生物安全措施对PVD控制的重要性。
2016, 33(10):7-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2
摘要:为评估未来3年内猪伪狂犬病毒(PRV)变异株传入某阴性种猪场的风险,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国家定点监测分析结果和专家经验,建立了PRV传入猪场的风险路径。以该风险路径为依据,采集和整理与风险路径中各风险因素相关的数据,开展了定性分析评估。结果发现,PRV通过未经野毒抗体检测的种猪、外购精液,以及气溶胶和带毒老鼠传入的风险极高。
2016, 33(10):13-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3
摘要:为摸清大竹县仔猪腹泻的病因及流行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回顾性调查、现场查看、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大竹县41个乡镇56个猪场的9.07万头仔猪进行了相关调查及病料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大竹县仔猪腹泻严重,流行范围较广,发病率高达50.32%,且病因复杂。非病原因素主要是季节、母猪胎次、仔猪日龄、仔猪补饲情况、饲料来源、驱虫情况、母猪健康状况、圈舍综合环境等。病原因素主要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蛇形螺旋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和寄生虫等。其中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主要血清型为O20、O101、O141,并且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呈现多重耐药。调查认为,仔猪腹泻的防控不能单纯针对某种病因进行,需要针对所有病因实施系统性地综合管理和防控,以保证猪场的产仔成活率及仔猪育成率。
罗炼钊,龙安格,田成林,陈健勇,杜永新,冯培峰,张云贵,马鲜平,唐明霞,易华山
2016, 33(10):17-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4
摘要:为调查重庆市部分规模化猪场2014—2015年猪轮状病毒(PRV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集18个疑似发生PRVs感染猪场的599份猪血液样品,采用美国KERNEL PRVs野毒感染抗体 ELISA方法,分析猪场腹泻病猪中PRVs感染情况。调查发现;重庆市部分发生腹泻的规模化猪场中,PRVs在1~5日龄仔猪中的阳性率为95.70%,在5~10日龄仔猪中的阳性率为91.30%,在10日龄至断奶前仔猪中的阳性率为86.77%,在怀孕的出现腹泻症状的母猪中的阳性率为73.12%;PRVs感染在冬春季节高发,呈区域性流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发生腹泻的规模化猪场中,PRVs是引发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在养猪生产中,应加强对PRVs的免疫、监测及综合防控工作。
2016, 33(10):20-2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5
摘要:为评估安徽省2015年秋季政府采购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在全省16个市、2个直管县,随机选取427个规模养殖场,采集畜禽血清9 918份,利用ELISA、HA/HI试验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禽流感灭活苗(H5)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0%、86.8%、94.3%、89.6%、87.8%、82.0%;而3种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差,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牛羊O-亚I型口蹄疫灭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41.0%、41.3%、50.5%。建议今后要加强O型和亚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使有效果监测。
2016, 33(10):23-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6
摘要:[目的]为了解辽宁省大连市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与耐药情况。[方法]采集该市生鲜猪肉78份,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并划线纯化,通过invA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得到15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9.23%。分离的沙门氏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0~73.3%之间。其中,对硫酸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7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是盐酸诺氟沙星(60%)、氟苯尼考和盐酸环丙沙星(均为53.3%)、阿莫西林(13.3%)、头孢噻吩、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均为6.7%),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均为0)。共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大连市开发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并且沙门氏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多重耐药谱,应给予重视。
2016, 33(10):26-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7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工作进行全面风险分析,识别相关风险,采用德尔菲法和风险矩阵法,构建了风险指标体系并开展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存在“缺乏免疫点认定的工作机制”等风险30种,其中极高风险2个,分别为“应免疫犬只未实施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结果不合格”;存在“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风险控制点42个,其中高等级关键控制点5个,分别为“监督检查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定点免疫单位内部管理问题”和“实施免疫人员问题”;存在“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等12个风险事件责任方,其中高关键度方3个,分别为“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定点免疫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论,运用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了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风险管理措施,为动物防疫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33(10):31-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8
摘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国内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所建设与运营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所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供大家参考。
2016, 33(10):34-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09
摘要:为了解蜂产品安全中的风险因子及欧盟关注的重点,重点从通报国家、被通报国家、通报类型、通报原因等方面,对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中涉及1999—2015年蜂产品的通报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通报国家及被通报国家以欧洲国家为主;通报类型中的信息通报比例最高;通报原因主要为兽药残留。同时发现,我国出口蜂产品的风险以兽药残留为主。分析提示我国出口蜂产品企业应严格控制兽药残留,并提醒监管部门关注蜂产品出口中的突出问题,加强风险监控。
2016, 33(10):38-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0
摘要:本文对我国冻品走私现状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冻品走私呈现走私案值大、走私品种多样、来源国家广泛及走私手法繁多等特点。造成我国冻品走私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巨大的价格差异、调查取证困难和公众宣传力度不足。针对走私冻品成因,提出了适当调整政策、利用来源国追溯体系对走私源头进行精确打击、成立冻品进口行业协会、建立走私情报收集分析中心和加强冷库管理等五项建议。
2016, 33(10):42-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1
摘要: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自1997年首次报道以来,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流行,给鲤鱼及锦鲤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是鲤鱼养殖和贸易大国,KHVD严重威胁着我国鲤鱼的健康养殖。本文分析了KHVD在全球的流行分布情况和不同地区的病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病毒跨界传播的风险,预测了KHVD的流行形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为我国KHVD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016, 33(10):47-4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2
摘要:本文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例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了分析,将决定书分为案由、违法条款、处罚依据和处罚内容四个要点,并将这四个要点翻译为四个命题。通过这对四个命题进行逻辑推理,提出了相应的逻辑语言符号。进一步运用这四个要点的逻辑符号进行推理,提出了处罚决定书的论证方法、违法条款的认证方法和针对处罚决定意见存在异议时的反驳方法。
2016, 33(10):50-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3
摘要:上海市每年消费的动物产品近80%由外省市供应。据统计2015年供沪家畜331.65万头(只),年均途亡死猪约600头。笔者介绍了途亡动物收集、储存体系及处理程序,提出了途亡动物监管存在的四项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设动物健康状况追踪反馈信息平台、制订动物运输技术标准及完善动物福利立法等四项建议。
2016, 33(10):54-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4
摘要:河南省自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执法体系得到强化,保障制度更加完善,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执法监督更加有力,监督模式不断创新,执法办案更加严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执法体系、执法保障、执法办案、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全方位提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提供借鉴。
2016, 33(10):58-5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5
摘要:四川省金堂县作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县,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理顺了生猪屠宰管理体制,加强了执法力量,优化了人员结构,推动了执法办案工作开展,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参考。
2016, 33(10):60-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6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法律法规滞后、界限模糊、准入门槛低、数量配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厘清职责、明确身份、分类管理、充实数量等建议,为官方兽医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2016, 33(10):63-6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7
摘要:本文针对青海省西宁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主要问题,以报考人数与实际考试人数存在较大差距、考试通过率和注册率较低、执业兽医的需求大而在从业人员中占比低等为切入点,从报考环节、考试环节、注册环节和从业环节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6, 33(10):66-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8
摘要:为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发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并于2015年12月上线运行。LIMS运行于新疆动物卫生监督所内部网络,其授权客户登陆部分发布在外网。该系统采用完全B/S架构,使用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利用,具有系统集成、离线地图、统计查询、结果导入等技术特点,实现了对实验的全过程监控,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利用数据统计功能,实现了疫情预警预报。今后,该系统还需在移动采样、功能拓展、信息拓展、大数据平台应用和疫情预警方面进一步优化。
2016, 33(10):70-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19
摘要:综合分析认为,荷兰禽流感防治能力不断提高,内部扩散风险明显下降,但仍有外部释放风险。荷兰禽流感防治的关键措施包括:一是家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总体较高,以封闭规模饲养为主,即使存在散养家禽,也采取了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防鸟网等)。二是监测预警措施完善,不仅实施了针对所有养殖场的定期抽样检测制度,还特别针对高风险禽群增加抽样频率和监测系统的敏感度。三是禁止活禽上市,且建立了基于实验室检测的出证制度和家禽调运数据库,以此降低禽流感循环扩散风险,提升疫情追溯能力。四是完善禽流感应急处置机制,特别是补偿制度,使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大幅下降。
2016, 33(10):75-7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0
摘要:俄罗斯曾多次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HPAI),造成3千多万只禽类死亡或被销毁,给该国养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俄罗斯禽流感疫情主要以H5亚型的野禽疫情为主,呈散发状态。针对国内散放的禽流感疫情,俄罗斯并没有实施大范围的免疫措施,仅在局部高风险地区实施免疫预防,重点采取定期监测、建立应急和保障机制等控制措施。这些防控经验提示我国在禽流感防控方面,应进一步健全兽医法规体系,加强多方合作,强化候鸟监测。
2016, 33(10):79-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1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并比较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排泄分泌物(ES)抗原的免疫学特性,探索可用于临床检测出栏猪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方法] 分别以旋毛虫肠道期10 h肌幼虫(10 h ML)、肠道期30 h成虫(30 h Ad)、3 d 成虫(Ad3)、6 d 成虫与新生幼虫混合(Ad6+NBL)以及肌幼虫(ML)五个不同发育时期的ES作为包被抗原,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不同剂量、不同天数的猪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IgM和IgG水平,绘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 h ML ES和ML ES作为包被抗原适合检测不同感染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M抗体,低剂量感染10 d左右可以检出,高剂量感染5 d也可以检出;Ad3 ES作为包被抗原对高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M抗体检测敏感;Ad3和ML的ES作为包被抗原可检测不同剂量、感染35 d之后的猪抗旋毛虫IgG抗体,其中Ad3 ES抗原检测低剂量感染的效果优于ML ES抗原。[结论] 肠道期肌幼虫、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旋毛虫的早期感染,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出栏猪的旋毛虫感染。本研究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建立更有效的检测屠宰动物旋毛虫感染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参考。
2016, 33(10):86-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2
摘要: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A检测HCLV感染的ST细胞清晰、特异,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细胞阴性。对不同猪瘟疫苗半成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FA测定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测定兔体感染量(RI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为RID/mL=2.783TCID50/mL +110107.213。
王建华,陈小金,张俊哲,王玉玲,肖妍,赵丹,谭旭菲,王乃福,陈本龙,董志珍,赵祥平
2016, 33(10):90-9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3
摘要:根据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A)编码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H1和H3亚型SIV的二重荧光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H1和H3亚型SIV呈特异性扩增,对H9亚型SI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无交叉扩增反应;用该方法检测H1和H3亚型SIV的HA基因的 RNA标准对照(SIV-H1-RNA,SIV-H3-RNA),最适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3.7×101~3.7×108拷贝数/反应和3.4×100~3.4×108拷贝数/反应,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8和34个拷贝数;该方法的组内试验和组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用该方法对520份进口猪的鼻拭子样本和78份国内猪鼻拭子样本进行SIV检测发现,进口猪鼻拭子样本的S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2份国内猪鼻拭子样本的H1亚型SIV检测结果为阳性,5份国内猪鼻拭子样本的H3亚型SIV检测结果为阳性。本方法的建立为H1和H3亚型SIV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技术手段。
2016, 33(10):95-9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4
摘要:
2016, 33(10):99-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5
摘要:
2016, 33(10):100-10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0.02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