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3(12):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1
摘要:2015年全球共有16个非洲国家和7个欧洲国家暴发了2 500多起家猪和野猪的非洲猪瘟疫情。非洲地区以家猪疫情为主,欧洲地区频发野猪疫情;带毒野猪与家猪交叉感染,导致病毒在欧洲出现循环传播,且在秋冬季节集中暴发。非洲猪瘟从非洲和欧洲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提示我国应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王淑娟,宋晓晖,迟田英,孙成友,王清华,吕艳,邹艳丽,吴晓东,王志亮
2016, 33(12):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2
摘要:通过介绍西尼罗河热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指出该病具有流行区域不断扩展、流行频率增加、致病性严重等特点,提出了加强对国际运输工具的杀虫消毒,以及加强口岸动物检疫、预警性监测和诊断技术储备等建议,以期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史雪萍,樊晓旭,吴晓东,张永强,李林,李金明,戈胜强,王志亮,马洪超
2016, 33(12):7-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3
摘要:自1999年美国报道首例人西尼罗河病毒(WNV)感染以来,已出现了41 000多例临床感染病例和1 700多例死亡病例。1999年至2012年间,美国因人感染WNV住院造成的花费累计约7.78亿美元。同时,马属动物的治疗和免疫接种及WNV的监控也给美国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负担。针对WNV感染,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建立国家虫媒病毒监测系统(ArboNET)、控制流行地区蚊虫、开发新型诊断方法、实施疫苗免疫等。但是,由于美国至少有65种蚊子能够传播WNV,感染WNV的候鸟可长距离传播病毒,加之季节、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WNV在美国难以根除。本案例提示我国应注重完善国家外来人兽共患病监测系统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建立WNV长期预警模型;确定理想的哨兵动物;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疫苗、驱蚊剂的研发;加强宣传,突出防控重点。
2016, 33(12):12-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4
摘要:目前我国尚未有发现鲑甲病毒(SAV)感染的相关报道。如果SAV随进口贸易的鱼类进入我国,会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进境水生动物种类开展了SAV跨境传播的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综合风险分析认为,我国传入SAV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的大西洋鲑、褐鳟鱼和虹鳟,其次是冰冻和冰鲜的大西洋鲑、褐鳟鱼和虹鳟。建议对活的、冰冻和冰鲜的易感鱼类以及用做鲜活饵料的鱼类,禁止从疫区进口;鱼肉、加工后的制品以及其它非易感鱼类是低风险的,可以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要进行强制常规消毒,无需检测。
2016, 33(12):17-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5
摘要:为评估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的免疫抗体水平,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对9个项目核心示范猪场2013—2016年间1 606份血清样品进行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3种主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检测,并对不同规模场、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采样时间点和不同阶段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5.13%(95% CI:83.39%~86.87%),猪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4.65%(95% CI:82.89%~86.4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5.77%(95% CI:94.79%~96.75%);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的部分疫病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9个核心示范猪场3种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采样时间点的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极显著,其他疫病不显著;生产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优于商品肉猪。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持续跟踪监测、不断优化免疫程序、调整疫苗种类,上海市规模猪场的主要疫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2016, 33(12):22-2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6
摘要:[目的]掌握张掖市猪伪狂犬病(PR)、猪细小病毒病(PP)、猪乙型脑炎(JE)的感染情况。[方法]在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等5个县区规模化养猪场、散养户,随机采集未免疫这3种疫病的猪血清689份,分别检测PR、PP、JE的感染抗体。[结果]检出PR抗体阳性19份,平均阳性率为10.33%;检出PP抗体阳性51份,平均阳性率为27.72%;检出JE抗体阳性162份,平均阳性率为23.51%。[结论]2015年张掖市PR、PP、JE抗体的阳性率较高,说明该地区猪场存在这几种病原的带毒现象,建议加强这些疫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控。
2016, 33(12):24-2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7
摘要:[目的]了解非洲猪瘟(ASF)传入江西省的风险,找出关键风险点。[方法]首先进行危害确认,然后参照有关国际组织的风险分析系统,将风险评估划分为四个步骤: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和风险计算,并对其进行定义,逐步评估。[结果]综合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结果,认为ASF传入江西省的风险较高,可信度为中等。释放评估的关键风险点主要为经海港和空港进入的动物产品及副产品、外来船舶和集装箱可能携带的生物传播媒介。[结论]风险分析结果提示,江西省应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有效的宣传培训,防止ASF传入,做到一旦传入,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
2016, 33(12):27-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8
摘要:新疆地域辽阔,周边国家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随时有传入外来动物疫病的危险。调查结果表明新疆接壤国家多且边境线长,地理环境复杂,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频繁,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虽然边界线隔离设施较好,但仍然存在跨界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边境防控措施。
2016, 33(12):31-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09
摘要:[目的]研究克伦特罗在猪尿液中的消除规律。[方法]用含有克伦特罗1.5 mg/kg的饲料,饲喂一组体重约50 kg的90日龄育肥猪,正常饲喂35天后停药,收集停药后前32天的猪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克伦特罗含量分析。[结果]停药后的前4天,猪尿液中的克伦特罗浓度迅速下降,第4天降至13.23 μg/kg,之后消除速度放慢,第32天为0.44 μg/kg,仍然高于最低检测限0.05 μg/kg。[结论]克伦特罗在猪体内消除缓慢,容易蓄积。
2016, 33(12):34-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0
摘要:针对当前生猪定点屠宰中检疫检验分设的制度现状,本文对其设置的历史演变、存在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利用屠宰场品质检验人员作为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实施屠宰检疫操作,优化检疫检验流程,从而化解屠宰检疫检验要求与官方兽医人员不足的矛盾等建议,从而实现保障屠宰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2016, 33(12):38-4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1
摘要:我国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标准、体系和机制建设已日趋完善。本文通过整理当前我国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分析了我国进口非食用动物产品的标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标准制定的基础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不同环节法规体系等建议。
2016, 33(12):43-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2
摘要:全国各省级电子出证系统与中央电子出证平台全面实施数据对接,实现了动物原产地、目的地检疫监督信息互联互通与实时共享,有助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深度融合。本文分析了全国各省级电子出证系统与中央电子出证平台数据对接方案、技术实现及工作原理,梳理了目前数据对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发APP,加强专有云建设及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等相关对策。
2016, 33(12):46-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3
摘要:本文阐述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的优点,强调了开展该项工作对规范动物检疫出证,提高检疫效率以及提升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了电子出证在系统设计、便携使用出证不规范及设备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通过完善电子出证系统和出证设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以期进一步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深入开展。
2016, 33(12):48-5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4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颁布,检疫证明成为野生动物经检疫合格的唯一法律凭证,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不得经营和运输。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晰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职责,本文从野生动物监管涉及的部门、名录、防疫、检疫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兽医主管部门提供思路和建议,以促进国家建立内检与外检、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养殖动物与野生动物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
2016, 33(12):52-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5
摘要:本文从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禽肉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等三个方面客观分析了甘肃省玉门市推行家禽定点屠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推行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法规、机构建设、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2016, 33(12):54-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6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南省永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查处的一起屠宰病死黄牛案,通过分析案件调查取证的方法、步骤,查处情况和法律适用,阐述了依法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相关体会,旨在为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供参考。
2016, 33(12):56-5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7
摘要:作为大型消费型城市,上海市对畜禽肉品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公众对畜禽肉品的质量安全的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在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畜禽肉品监管现状及流通环节畜禽肉品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存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对滞后、管理理念尚未根本转变、队伍建设有待统一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对批发企业进行分级管理、理顺部门职能和队伍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从而确保畜禽肉品的信息传递和质量安全。
2016, 33(12):60-6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8
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对于PCV2的防控主要通过疫苗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可大致分为全病毒灭活疫苗、嵌合病毒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三大类。病毒样颗粒(VLPs)作为一种伪病毒,以其高免疫原性、高安全性成为新型疫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VLPs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研究和开发的意义,提出了VLPs作为一种基因转载工具,其研究为疫苗研发开拓了新的方向。
2016, 33(12):64-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19
摘要: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 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system,CRISPR/Ca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其中由Ⅱ型CRISPR/Cas系统改造而来的第三代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主要从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作用原理、应用进展及与其他新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对比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前景。
2016, 33(12):69-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0
摘要:为详细阐述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合格群体判定标准等问题,进而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对相关流行病学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在免疫后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结果判定等方面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规模场户评价免疫合格率时的抽样量及结果判定方法。分析结果证实了目前我国在免疫抗体监测中存在不足,并说明了为何不应固守“70%抗体免疫合格率”这一指标的理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动物免疫后的抗体监测提供了借鉴。
熊炜,魏晓锋,王艳,林颖峥,张强,李春阳,黄忠荣,胡建华,李健
2016, 33(12):75-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1
摘要:由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引起的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具有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为加强口岸动物源性产品中2型猪链球菌的现场查验力度,建立了2型猪链球菌LAMP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在LAMP反应产物中加入显色液,提高了对检测结果肉眼判定的准确性,实现了结果判定可视化的目标,有助于在出入境口岸货物查验现场及猪场等一线实验室使用。
2016, 33(12):78-8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2
摘要:在GenBank中收集猪细小病毒(PPV)结构蛋白VP2基因、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2序列、猪伪狂犬病毒(PRV)的gB基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NSP2基因、猪瘟病毒(CSFV)的E2基因和乙型脑炎病毒(JEV)的M基因,利用Primer 5.0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收集的序列分析比较,筛选出上述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并设计引物和探针,将设计好的探针与相应的微球偶联,优化条件,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PPV、PCV2、PRV、PRRSV、CSFV、JEV 6种病毒核酸的多重液相芯片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PPV、PCV2、PRV、PRRSV、CSFV、JEV 6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8.50×102 copies/μL、2.87×102 copies /μL、2.07×102 copies /μL、2.61×102 copies/μL、2.34×102 copies/μL、2.05×102 copies /μL,与相应病毒 PCR/RT-PCR 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提高了 100~1 000倍;对临床388份样品同步进行荧光PCR与液相芯片检测,结果99.87%相符。本方法为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多病毒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别诊断等应用方面奠定了基础。
王建华,陈小金,肖妍,王玉玲,谭旭菲,赵丹,张俊哲,陈本龙,王乃福,董志珍,赵祥平
2016, 33(12):85-8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3
摘要:根据A型猪流感病毒(SIV)的基质蛋白(M)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A型SIV的荧光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H1N1、H3N2和H9N2亚型SIV均呈特异性扩增,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猪的其他常见病毒无交叉扩增反应;该方法对M基因RNA对照(SIV-M-RNA)的最适线性检测范围为3.8×101~3.8×108拷贝数/反应,标准曲线方程为Y= -3.4365X+40.091,相关系数(R2)为0. 999 8,最低检出限为38个拷贝数的SIV-M-RNA。对3个不同浓度(3.8×103~3.8×105 copies /μL)的SIV-M-RNA进行组间和组内重复试验,每个浓度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用该方法对860份进口猪的鼻拭子样本和78份国内猪场猪鼻拭子样本进行SIV检测,结果进口猪鼻拭子样本的SIV检测均为阴性,17份国内猪场猪鼻拭子样本SIV检测为阳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A型猪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2016, 33(12):89-9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4
摘要:本研究通过以牛线粒体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通过模拟浓度标准曲线,完成了对牛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01%)的特点,适用于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及含量的快速检测。
2016, 33(12):94-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5
摘要:根据牛cytB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运用GenieⅡ等温扩增荧光检测系统,以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荧光检测方法为基础,建立了牛源性成分LAMP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达到5.408×10-2 μg/μL;反应时间短,最快的10分钟内即可完成反应。
2016, 33(12):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12.02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