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3(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1
摘要:本研究旨在查明湖南省湘西州牦牛流产衣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风险因素。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检测了该地区的825份牦牛血清,并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牦牛衣原体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牦牛流产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17.2%,季节和性别是牦牛流产衣原体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本研究表明湖南省湘西州牦牛流产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当对本地区的流产衣原体病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2016, 33(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2
摘要:通过对2006—2015年甘肃省26 789个场点517 172头奶牛样品的血清学检测,发现甘肃省近十年间的平均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26%(阳性样品1 319份),阳性数量和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养殖场点的阳性样品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散养户中的检出率较高;人和奶牛的布鲁氏菌病感染呈正相关。本文综合分析了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和该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建议。
2016, 33(6):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3
摘要:为了解青海省棘球蚴病(包虫病)现状及流行特点,在果洛州和海北州开展了棘球蚴病宣传干预调查。调查发现,青海省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广、流行强度大,类型多样,泡型和囊型均有。目前青海省政府特别重视对该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狠抓传染源控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防治经费投入不足、流浪犬管理难等。提议政府统一部署流浪犬的管理工作,继续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对棘球蚴病防治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的作用。
韩雪,顾小雪,张倩,刘玉良,刘洋,毕一鸣,翟新验,辛盛鹏,王传彬
2016, 33(6):1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4
摘要:为了解我国祖代以上种鸡场的养殖情况、疫病净化的技术能力及面临的问题,2015年7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23个省开展了规模化种鸡场主要疫病净化现状调查,共收到123个祖代以上种鸡场反馈的调查问卷。本文汇总和分析了祖代以上种鸡场饲养管理、种源来源、疫病监测和疫病净化的相关信息,为推动我国种鸡种源净化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2016, 33(6):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5
摘要:2014—2015年,随机从安徽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的部分种禽场、商品代饲养场、村散养户、交易市场采集家禽血清样品18 286份,其中鸡血清13 788份、鸭血清3 422份、鹅血清1 076份,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2.45%,其中鸡血清合格率为84.38%、鸭血清合格率为74.99%、鹅血清合格率为81.41%;种禽、规模场商品禽、散养禽、交易市场禽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25%、84.32%、77.70%、70.19%。结果表明,安徽省H5亚型禽流感总体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但交易市场的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交易市场家禽的检疫。
2016, 33(6):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6
摘要:[目的]调查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水平,测定该地区的禽流感流行率,分析流行的风险因素。[方法]在全市家禽养殖场(户)、农贸市场、屠宰场和野鸟栖息地随机抽样,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测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原,同时开展禽流感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利用GIS、EXCEL软件,分析青岛市禽流感检测样品的空间分布、免疫抗体水平、病原流行率及分布。[结果]青岛市家禽H5N1禽流感(Re-6)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6.3%,个体合格率为74.8%;H5N1禽流感(Re-7)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2.5%,个体合格率为71.4%;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全部阴性;H9亚型禽流感个体流行率为1.18%,全部来源于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结论]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良好,在所有家禽和野禽活动场点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表明青岛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较好。
2016, 33(6):2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7
摘要: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运行以来积累了大量数据,大数据的效用逐渐显现。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就辽宁省2015年猪、牛、羊、鸡产地检疫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揭示全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为了解和分析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状况提供基础数据。
2016, 33(6):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8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子出证在基层的应用实践情况及其困难,提出了完善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加强检疫队伍建设、推行“现场检疫-报检点出证”产地检疫新模式、完善电子出证系统、研发电子出证配套设备等改进建议。
2016, 33(6):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09
摘要:本文结合动物检疫风险管理制度调研,总结了部分省份在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动物检疫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从法律保障、分级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创设动物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2016, 33(6):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0
摘要:本文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三个供给侧改革主要项目为突破口,从强化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大中型动物检疫业务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提出了农业质检等机构强化协调、盘活资源、提高效能、服务行业和人民群众的若干建议。
2016, 33(6):3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1
摘要:澳大利亚出入境检疫制度最先进,其检疫犬应用水平较高。本文旨在介绍澳大利亚检疫犬应用项目,了解其在检疫犬训练使用、应用模式、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先进做法,并与我国检疫犬应用工作进行比较,为提升检疫犬管理使用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6, 33(6):4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2
摘要:为适应屠宰监管体制的变化,更好地落实畜禽屠宰监督执法,对山东省烟台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当前烟台市畜禽屠宰企业布局、监督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肉品品质检验和检疫人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私屠滥宰现象,提出了优化畜禽屠宰企业布局、加强屠宰监督管理执法机构建设、增加肉品品质检验员和动物检疫员数量、持续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的措施,旨在为烟台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016, 33(6):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起由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查处的违法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生猪案,并对案件的定性、行政处罚相对人的认定、涉案动物的补检和处置、处罚金额的认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016, 33(6):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4
摘要:在日常进口兽药监督执法过程中发现,一些进口兽药存在没有中文标注、未标明《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号码、《进口兽药注册证书》过期、未随货提供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兽药经销商未取得经销商授权书、进口兽药经销商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的发生原因,提示应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流通过程中对相关证书的管理,引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进口兽药采购、使用和保管的管理。
2016, 33(6):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5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为提升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从生产、消费、贸易的角度,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动物产品的贸易情况;分析了1995-2014年间我国动物产品进出口数量及价格变化趋势。分析认为:我国动物产品内外价格倒挂、国际检疫措施愈加严格、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是影响我国动物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一带一路”战略将给我国动物产品贸易带来实现资源互补、推动互利互惠、完善区域标准的机遇。同时提出了在提高肉类产品自给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进口、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大农业走出去力度、加大双多边谈判力度、拓宽“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等政策建议,为我国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016, 33(6):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6
摘要: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大力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该病的认识,提高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水平,对防控该病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016, 33(6):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7
摘要: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及动物疾病的田间及临床检测。本文概述了RIHA在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兽医临床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该法诊断疾病提供参考。
宋玉财,王彬,王官晓,李鹏,刘洪明,于晓云,于小川,徐晓静,王俊卿
2016, 33(6):6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8
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建立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63~65 ℃的等温条件下扩增特定DNA序列,并在30~60 min内观察到结果。LAMP已经成功用于许多病毒的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了LAMP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朱建翠,彭南秀,谭海,陈耀棠,张桢,王令,何日文,杨建宇,陈裕华,朱家辉,张海明,曾树河,齐敏,郑丽兰,黄森,杨穗娟,钟卓玲,张志茂
2016, 33(6):6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19
摘要:为评价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对鸭的免疫效果,根据兽医流行病学中利用比较率判断疫苗应用效果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得出所需的最小样本量;以田间试验的方式,常规养殖白鸭300只、番鸭240只,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按程序免疫,从10日龄首免后2周开始,每周采集血清测定抗体效价,直至出栏(白鸭45日龄、番鸭66日龄)。结果显示,10日龄白鸭和番鸭的母源抗体分别为3.02 log2和0 log2,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确定最佳首免时间。首免后2周,无论是白鸭还是番鸭,H5N2 D7株疫苗组抗体HI效价和抗体合格率均高于H5N1 Re-6株疫苗组;首免后3~5周,两种疫苗对白鸭和番鸭的HI效价均>4 log2,抗体合格率均≥70%。二免后1周至出栏,两种疫苗对白鸭和番鸭均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HI效价均>7 log2,抗体合格率均>80%。是否采用对应亚型的血凝抑制抗原对抗体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免疫两种疫苗后均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抗体,但相对而言,H5N2 D7株疫苗较H5N1 Re-6株疫苗更适合于鸭的免疫;在鸭等水禽中推广使用该疫苗将能更有效地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
2016, 33(6):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0
摘要:为快速预测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规律,以不同温度下贮存的不同状态的鸡蛋为试材,以Gompertz方程拟合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蛋内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不同温度下三种致病菌的生长情况(R>0.98)。蛋壳完好时接种致病菌后,在4oC低温和22~25oC常温贮存条件下,各个时间点的蛋内容物中均检测不到致病菌,但在32oC高温20 d后,都不同程度地分离到了致病菌。蛋壳轻微裂纹时,低温条件下,只有空肠弯曲杆菌接种组未分离到菌;室温条件下,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一开始即可侵入到蛋内,空肠弯曲杆菌在20 d时可直接检测到较多的菌量;高温条件下,致病菌在 3 d后便均可快速繁殖。本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鸡蛋内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王昌建,邹玖零,何世成,王卫国,唐小明,林源,鲁杏华,邱立新
2016, 33(6):7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1
摘要:为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快速荧光RT-PCR检测方法,应用DNAstar软件对来自NCBI上的PPRV 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保守区设置引物和探针,经条件优化,建立PPRV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阳性结果与商用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PPRV的实验室检测。
2016, 33(6):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2
摘要:为筛选治疗牦牛球虫病的有效药物,使用通扬球精(地克珠利溶液)、通扬血球净(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等抗球虫药物和治疗牛羊腹泻的中药制剂(杨树花口服液),对青海省刚察县沙流河镇4户牧民家饲养的96头牦牛(73头当年牛犊和23头1岁牦牛)分3组进行抗球虫病药物筛选试验。投药前,3组粪便中的球虫卵囊阳性率分别为87.50%,84.38%和93.75%;连续投药3天,1周后各组对应的粪便球虫卵囊转阴率分别为92.86%、0和10%。该结果说明通扬球精对牦牛球虫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通扬血球净和杨树花口服液对牦牛球虫病没有治疗效果。
2016, 33(6):8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3
摘要:2015年6-8月期间,山东某规模奶牛场180头奶牛先后出现蹄子肿胀、溃烂,无法站立,采食饮水困难,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死亡或淘汰80多头,损失重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分离出葡萄球菌。通过对死淘牛蹄部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牛舍环境、日粮搭配、饲养管理等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确认该病例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蹄叶炎。其诱因可能与牛舍环境、日粮搭配、饲养管理等因素相关。基于发病原因对奶牛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2016, 33(6):8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4
摘要:为研究进口斑节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的风险,本文采用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15版手册中推荐的PCR方法,对2015年从泰国输华的329批次斑节对虾进行了IHHNV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其阳性率高达36.8%,且主要是感染1型和2型,以及风险不明的未知型。因此,来自泰国的斑节对虾具有较高的IHHNV传入风险,应加强针对IHHNV的进口监测,减少其对我国对虾养殖的影响。
2016, 33(6):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5
摘要:通过对河南、浙江、天津三省(市)的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产品分销换证工作的主要做法,针对动物产品附具检疫证明的必要性,重新设计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将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的出具场所限定在屠宰厂点,重新界定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的内容,提请农业部明确的相关法律含义,将动物检疫证明与畜禽标识和检疫标志合一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2016, 33(6):8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6
摘要:我国对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属于禁用物质的规定不明确,给基层执法带来困扰。本文分析了相关依据,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此类物质管理、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提供借鉴。
2016, 33(6):9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6.02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