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3(7):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1
摘要:外寄生虫波斯锐缘蜱和拉合尔钝缘蜱在甘肃省民勤县的首次发现,不仅加大了该地区蜱虫防制的难度,还增大了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本文对在民勤县首次发现的两种软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对其流行和防控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提高该地区养殖业对蜱及蜱媒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为蜱的整体防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
2016, 33(7):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2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2016, 33(7):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3
摘要:利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进行检测,分析2010—2014年连续5年来自东莞32个镇街820个养猪场点12 108份血清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2010—2012年,东莞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阳性率最低(8.37%),2013年开始反弹,2014年达到46.97%;每年各季度均能检出伪狂犬病毒gE抗体,其中2014年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最高,但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分析认为,2013年后东莞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出现了新变异毒株;定期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毒gE抗体水平,尤其是种猪,及时淘汰阳性猪,仍是控制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2016, 33(7):10-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4
摘要:为了解无锡市生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对种猪场、部分规模猪场,检测伪狂犬gE抗体,调查分析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阳性猪场所占比例为66.67%,阳性样品比例为21.52%。结果表明,无锡市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加强控制与净化。
2016, 33(7):12-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5
摘要:为确定导致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EHN)进入我国的各种可能因素,通过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逐一评估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风险。分析认为,EHN传入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虹鳟和鲈鱼,其次是冰冻和冰鲜的虹鳟和鲈鱼。分析指出,只有根据感染特点,采取不同的检疫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进口鱼携带病毒传入我国。
2016, 33(7):18-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6
摘要:为评估蛙病毒跨境传播的风险,提出科学可行的控制手段,对导致蛙病毒进入我国的可能因素进行了风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传入蛙病毒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的养殖用两栖类动物,其次是养殖用爬行类动物。对进口活的养殖用两栖类,要求出口渔场进行2年以上的监测。对用于动物园或实验室的敏感动物,建议不从疫区进口;对进口动物种蛋,要进行表面消毒;对其它敏感鱼类(活的和冰冻、冰鲜的),在不从疫区进口的前提下,需要进口后抽样检疫;对加工后的制品以及其它非敏感水生动物,可以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需要强制进行常规消毒。这些检疫措施,是按照SPS的原则和科学原则提出来的,不仅能保障进口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安全,也能降低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2016, 33(7):25-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7
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出境口岸频繁截获旅客携带和邮寄的水产品。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规范进境旅客携带物、邮寄物的查验工作,便于针对性监管,对活的、冰冻的、初加工的和深加工的水产品传入病原的风险分别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携带活的水产品入境是高风险行为,应当严格禁止;初加工和深加工的水产品传入疾病的风险非常低,其风险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冰冻水产品的传入疫病风险较低,但影响因素很多,难以得出一个统一的风险标准,建议采取较为保守的措施。本文根据SPS协议,对这四类水产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
2016, 33(7):30-3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8
摘要:本文对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现存的标准规范不统一、范围不明确、现场临床健康检查方法有待改进、养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确定统一的动物检疫范围、制订完善的动物检疫标准、改进临床健康检查方法、加强日常动物疫病监测、改变检疫合格证明形式等改革建议。
2016, 33(7):33-3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09
摘要:本文从伴侣动物产地检疫的法律规定入手,分析了犬猫产地检疫的工作现状,列举了当前存在的缺少统一畜禽标识、实验室检测成本过高、贩卖的幼犬难以完成规定免疫程序、省内动物检疫证明的有效期设置过短、对携带犬猫自驾外出难以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宠物身份识别系统、尽快出台宠物健康标准、引入风险评估机制、下放省内动物检疫的管理权限、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
2016, 33(7):36-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0
摘要:由于屠宰职能从商务主管部门划转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时间较短,导致在屠宰执法的认识和操作上有些模糊和混乱,影响了屠宰执法工作的开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范屠宰执法行为,针对目前屠宰执法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供屠宰执法参考。
2016, 33(7):38-4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1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时,照片、视频和档案资料等证据材料采集审核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规范的采集要求,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基层人员上报的照片、数据资料的真伪进行鉴别审核的新方法,对各地在防止骗取、套取国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6, 33(7):41-4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2
摘要:本文就一起疫苗使用纠纷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就今后如何在畜禽养殖技术服务过程中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兽药生物制品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解决动物疫苗使用技术指导不到位、冷链运输设施不完善、注射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提供参考。
2016, 33(7):43-4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3
摘要:江西省南丰县畜禽屠宰管理职责由商务局移交农业部门后,相关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模式。但制度设计、单位状况、社会习惯等方面因素影响了交接后畜禽屠宰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对于南丰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大力查办违法违规案件及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2016, 33(7):45-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4
摘要:辽宁省以《动物防疫法》赋予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为出发点,以其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积累的大数据为依托,探索性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工作。本文简要叙述了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的发展沿革和政策背景,重点介绍了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体系的指标设置、方法构建、结果运用、作用特点等相关内容,发挥了大数据在动物卫生监管过程中的风险预警、数据出口、工作考核、政策指导等作用。
2016, 33(7):48-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5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畜禽在运输环节发病甚至死亡如何处理,从承运人的日常培训、应急处置、物资储备,管理者的隔离场、联动机制、保障与优惠机制建立,立法者的加强法律跟进、加重违法成本、完善补偿追偿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畜禽运输途中发病或死亡处理的措施。
2016, 33(7):51-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6
摘要:本文针对《关于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的通知》,从政策的历史沿革、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解读新政策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提出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2016, 33(7):53-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7
摘要: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制定了《甘肃省动物检疫出证人员管理办法》,通过明确动物检疫出证人员的资格条件,制定认定程序和资格注销程序,实行分级管理,使得出证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动物检疫出证行为更加规范,从而保证了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
2016, 33(7):55-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8
摘要:近年来,规模养殖场的分级管理已成为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创新工作热点。但由于缺少一定层面的统一布局,各方对分级管理的认识还不够一致。实地调研表明,分级管理有利于促进精准执法、提高监管水平,但仍然存在分级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对此,就如何完善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赵思俊,孙晓亮,曲志娜,王娟,曹旭敏,王淑婷,王晓茵,李雪莲
2016, 33(7):58-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19
摘要: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开发高效、低毒、副反应小的免疫佐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新型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免疫佐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2016, 33(7):62-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0
摘要:为了确保猕猴属实验动物的顺利出口,满足国际上对实验用猴越来越高的动物福利要求,本文从制度建设,人员要求,以及饲养、隔离、运输环节的动物福利要求进行了分析,起草了一套完整的动物福利规范,供国内养殖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参考。
2016, 33(7):65-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1
摘要:《澳大利亚生物安全法》已于2015年生效。按照新法要求,澳大利亚将配套出台新的生物安全进口风险分析法规。本文详述了澳大利亚新生物安全进口风险分析的组织框架和工作程序,并引入评估工具,以期对我国进口风险分析制度建设有所帮助。
2016, 33(7):69-7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2
摘要:本文对进口饲用鱼粉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影响进口鱼粉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能原因,为有针对性加强进口饲用鱼粉检验检疫监管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对进口鱼粉产品质量品质分级展开探讨,这对持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陈小金,董志珍,赵祥平,王建华,刘洋,王玉玲,陈本龙,肖妍,王乃福,张俊哲
2016, 33(7):72-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3
摘要:对GenBank中基因3型猪戊型肝炎病毒(HEV)代表毒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最终选定ORF3基因的部分序列为目的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构建重组载体pUC-19-ORF3。梯度稀释重组质粒制备标准品,初步建立检测基因3型H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在108~102 copies/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它几种常见猪病病原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未见典型扩增曲线。敏感性试验证实本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1 copies/μL。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3个标准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低于2%。用该方法抽检59份进境猪肉样品,同时用普通RT-PCR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符合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不仅适用于进境猪肉样品中基因3型HEV的监控检测,而且还可用于基因3型HEV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16, 33(7):78-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4
摘要: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分子检测方法,基于ASFV P7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一种ASFV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PA方法在38℃水浴锅中恒温反应30 min,即可实现对目的片段的有效扩增;以包含ASFV P72基因的ORF质粒为模板,RPA的检测限达到102 copies,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限一致,但比OIE推荐方法的检测限高10倍;RPA仅特异性扩增ASFV P72基因,对FMDV、CSFV、PRRSV、PRV和PCV-2基因组cDNA或DNA没有扩增。本研究所建立的RPA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检测成本低、结果确实可靠,为非洲猪瘟的一线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时建立,彭喆,王莉莉,徐胜男,张玲玲,郑书轩,朱晓琳,吴晓燕,徐绍建,王金宝,李俊
2016, 33(7):82-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5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为实现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快速检测,利用PEDV S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各种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LAMP)。此方法特异性好,敏感度强,将反转录后的病毒cDNA稀释到108倍仍可检出,是PCR方法的100倍。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临床PEDV的快速检测和预防奠定基础。
2016, 33(7):86-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6
摘要:为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对从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RRSV,特异性扩增了其ORF3、ORF5、NSP2片段,然后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NSP2编码区、ORF3基因、ORF5基因与国内流行的PRRSV变异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4.9%~97.7%、95.2%~97.7%和96.1%~96.7%。由此推断,该株由国内流行的变异毒株演化而来。
2016, 33(7):90-9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7
摘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新发疫病,对对虾养殖业损失巨大。其病原是携带毒素质粒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但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国外报道的毒素质粒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一批进境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AHPND检测。因其PCR的扩增结果与国外所报道的基因片段一致,初步认定为AHPND阳性。本文对此次检测的结果和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AHPND的检测提供了分析数据。
2016, 33(7):95-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6.07.0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