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冰,杨穗娟,彭南秀,沈丹,薛红,何日文,陈裕,胡永辉,钟锦辉,林鸿,钟卓玲,殷实,张桢,林钟婷,邓小敏,彭聪,段晓冬,郑丽兰,张海明
2017, 34(3):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1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禽流感病毒的污染情况,为广州市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月,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广州市2个活禽批发市场进行调查,每月采集1次棉拭子样品(共3 090份),并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结果]在该期间内,2个活禽批发市场的样品禽流感总阳性率为52.50%(1 625/3 090);禽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较高的月份是4月和9—12月,较低的是6—8月;水禽的禽流感感染风险是鸡的1.6倍,环境中存在禽流感病毒的风险是鸡的1.39倍;各月份中,1月、3月、11月和12月环境样品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家禽样品(P<0.01),而6月份家禽样品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环境样品(P<0.01);来自广东省内(广州市除外)的活禽样品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49.31%,来自外省市的禽流感通用型阳性率最低,为31.43%(P<0.01)。[结论]调查发现,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的禽流感高发期为春夏及秋冬交替季节;活禽批发市场中的水禽和批发市场环境是禽流感病毒流行的关键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提示,今后要加强春夏和秋冬交替季节的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对批发市场水禽的禽流感防控和批发市场环境的清洗、消毒,以切实降低活禽批发市场的禽流感污染水平。
2017, 34(3):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2
摘要:2013年3月底,上海市报道了全国首例人H7N9流感确诊病例。随后全国其他地区又有多例病例被确诊,而且多被证实有活禽接触史。根据调查,上海市市场售卖的活禽大多来自外省(市),其中沪淮批发市场的活禽全部来源于某省大型养殖公司,主要是黄羽肉鸡。本研究利用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评估沪淮批发市场在2015年12月从该省引进至少1羽感染H7N9流感病毒活鸡的可能性。根据情景树,建立了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并利用@RISK软件,模拟计算出2015年12月至少有1羽活鸡携带H7N9流感病毒进入批发市场混群的概率为11.9%(95%CI:6.22%~19.82%)。该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中等。模型敏感性结果显示,检测技术敏感性、H7N9流感个体流行率和H7N9流感场群流行率是重要参数。评估结果提示,养殖场应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有效降低养殖场中病原存在的概率。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检测技术,提升产地检疫效能,通过多种方式减少活禽交易量,推广规范化交易模式,提高交易各环节的生物安全水平。
2017, 34(3):9-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3
摘要:2015年初,湖北省某县启动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为了解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阳性场户的地理分布,对该县1 567户养羊场户分两阶段抽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cELISA垂直试验进行检测,获知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群体血清流行率。结果显示: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真实群体血清流行率为2.00%,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的群体血清流行率分别在0~11.16%和0.67%~25.58%之间不等;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74户,其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主要集中在4个乡镇,以存栏量在50只以下的养羊场户居多;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中的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不同。调查结果提示,应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制订净化方案,实行布鲁氏菌病区域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不同流行区域间羊群移动的检疫监管。
夏炉明,孙泉云,卢春光,沈朝建,朱九超,陈琦,沈素芳,赵洪进,卢军,王曲直
2017, 34(3):13-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4
摘要:2015年5月25日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区关于在养羊专业户羊群中检出10份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样品的报告,经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疾病诊断中心复检,这10份样品亦为布鲁氏菌病阳性。为掌握疫病的发生原因、调查疫病可能来源和追踪疫病去向,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某区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赶赴该养羊专业户养殖现场,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样品采集和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开展了紧急调查。调查发现,本次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的原因为养羊专业户私自使用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由此,建议收缴存留的羊布鲁氏菌病疫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私自滥用疫苗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加强政策宣贯,及时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杜绝再次出现私自滥用疫苗行为。
2017, 34(3):17-2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5
摘要:2015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某奶牛场报告发现25头奶牛结核病阳性病例。为了解疫病来源及风险因素,对该奶牛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场4~6月龄犊牛的结核病流行率为9.41%,6~10月龄发育牛的结核病流行率为6.25%;4个阳性棚舍均接近生活区,其中22号棚舍最接近办公区,暴露在其内的牛确诊为结核的风险最高,是21号棚舍牛的10.67倍(95%CI:3,37.91)。调查认为,该奶牛场结核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引进动物以及人员流动。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将该奶牛场所有结核病检测阳性牛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员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测,降低人员流动频率,对进出本场的车辆、器具冲洗干净后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散播。
2017, 34(3):21-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6
摘要:[目的]了解奶牛结核病在陕西省某县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该地区存栏量3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进行测定,估算其个体和群体阳性率,并绘制阳性场空间分布图。目标场是陕西省某县奶牛存栏量≥30头的奶牛场(共20个)。选择两阶段抽样策略:第一阶段,选择所有的20个奶牛场;第二阶段,计算选定奶牛场抽样量并随机选择抽样个体。抽样量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通过Win Episcope 2.0软件计算,设定置信水平(CL)、预期流行率(P)和可接受误差(E)分别为95%、3%和2%。试验方法(PPD皮试)及阳性结果的判定标准参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执行。[结果]该县规模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为1.7%,群体阳性率为60%。因检测方法特异性偏低,无法得到真实流行率。[结论]通过PPD皮试方法测得陕西省某县规模化奶牛场个体阳性率为1.7%,牛群阳性率为60%。阳性场空间分布相对聚集,均沿公路和河流分布。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牛结核病检测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诊断试验的特异性,并持续做好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
2017, 34(3):25-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7
摘要:2016年5月,宁夏同心县暴发一起羊炭疽疫情,共有4只羊发病死亡。当地相关部门依据《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对疫情进行了处置。为降低炭疽疫情再次发生的风险,避免形成新的疫源地,对疫点内不同途径的炭疽杆菌释放风险、疫区内易感动物和养殖户的暴露风险进行了定性评估。结果显示:本次疫情中的一处死亡羊只无害化处理点释放病原的风险高,未知私埋点和自然疫源地的病原释放风险为中等;紧急免疫动物的暴露风险低,但新生羔羊和超过免疫保护期的牛羊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因当地存在家畜宰杀、放血、剥皮等习俗,牛羊饲养者的暴露风险为中等。根据评估结果,建议对病原释放风险较高的死亡羊只处理点重新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对疫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免疫;落实好禁牧政策,严禁私埋病死动物;加大对易感人群炭疽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贾皓,宝音达来,武拉俊,马立峰,戴晓光,申捷,萨茹拉,郝璐,云涛,郭文,苏胜杰,郭金贵,菊花,刘志伟,崔基贤,孙鹏飞,王大伟,赵心力
2017, 34(3):30-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8
摘要:2015年5月14—15日,内蒙古自治区某淡水湖出现大量黑颈??死亡。5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黑颈??的死亡原因,评估该事件对当地家禽养殖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件中的黑颈??死亡率约为46.2%,未发现有其他鸟类和家禽死亡;该淡水湖周围5 km范围内的其它地点未有禽类死亡,对该范围内的活野鸟和家禽进行抽样检测,未检出禽流感病原,但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送检的死亡野鸟病料样品中均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且检测发现该区域内家禽的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在野鸟向家禽传播疫病的7个风险因素中,家禽养殖方式、家禽免疫状况的风险程度较高。调查认为,本次黑颈??死亡事件是由其自身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暴发所引起的,该区域内家禽发生疫情的风险不高。
2017, 34(3):34-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9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组成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控制,包括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并介绍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如建立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和耐药性细菌资源库、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数据库、摸清了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等。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规范我国兽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动物处方药的管理并建立治疗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畜禽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等。
2017, 34(3):39-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0
摘要:2007—2016年,我国养殖险保费规模由19.69亿元增长到104.75亿元,规模增长了532.00%,积极促进了养殖险的发展,推动了养殖业健康发展。本文梳理了分散处理与养殖险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养殖险相结合的两种主要的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分析了两者的利弊,指出了现有养殖场户主动无害化处理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运营难、病死动物储存收集运输难等问题,提倡大力推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模式,提高支持力度,细化实施细则等。
2017, 34(3):42-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1
摘要:为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购买服务的模式。结果表明: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为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乡镇政府或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等,承接主体以疫苗生产企业、劳务派遣企业、乡镇兽医站、新型兽医服务主体、无害化处理企业、购买专门服务岗位为主。地方多通过协商委托、招标邀标等购买形式,主要购买强制免疫、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等服务内容。随着购买标准日益明晰,实施政府购买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落实了兽医公益性服务职责,培育了兽医社会化服务力量,探索了相应机制等。但同时也存在公益性服务内涵和边界有待明确,承接主体难以满足购买服务需求,机制、服务内容及财政保障有待完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等问题。
2017, 34(3):47-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2
摘要:[目的]了解村级防疫员建设现状,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方法] 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对江苏省村级防疫员的身份、年龄、学历、管理模式和补助资金来源进行调查。[结果]江苏省村级防疫员多由乡村兽医兼任,人员数量和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关,中青年人员占主体但学历相对偏低,江苏省村级防疫员目前存在政府签约、诊疗机构代管和企业化运作三种模式,以省、县两级财政补助为主,市级财政基本没有补助。[结论]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优化财政补助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更好地适应畜牧生产方式变革之需。
2017, 34(3):51-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3
摘要:探究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综合执法改革现状,为新一轮兽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本文以2014—2016年度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数据为对象,着重分析了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前后所面临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执法力量削弱,行使委托执法职权风险大,县、乡机构设置有待规范等新老问题,提出了推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积极沟通并争取支持及做好执法衔接,减少职权委托的有关建议,以适应中央的改革部署及更好的依法履职。
2017, 34(3):54-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4
摘要:公众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逐渐由白条肉向品牌化、精细化的分割肉方向发展,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三种不同类型肉品分割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监管主体、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追溯平台、强化主体责任的建议,供同仁参考。
2017, 34(3):56-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5
摘要:官方兽医是维护兽医卫生正常秩序的“保卫者”,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效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但近期频繁出现官方兽医的违法案例,其中涉嫌犯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案例占了很大比例。本文通过对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进行分析,解析了官方兽医涉嫌犯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若干方面内容。
2017, 34(3):59-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6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市东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集中查处的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案件,分析了该类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严格监督执法、加强法治宣传等建议,进一步健全动物诊疗监管秩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017, 34(3):62-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7
摘要:本文针对违反有关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国家规定,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或者有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危险,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研究,就相关法律规定及相关涉刑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多部门查处力度,从追究刑事责任的角度,重拳打击收购、销售染疫动物等违法行为。
2017, 34(3):65-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8
摘要:本文介绍了OIE动物福利标准的工作进展,包括其制定程序、工作组情况、修订现状及成员国义务等,分析了GATT协定、WTO协定、SPS协议、TBT协议与动物福利的关系,阐述了动物福利私立标准与规范,介绍了OIE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及未来动物福利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影响。
2017, 34(3):70-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19
摘要:近年来,新西兰牛结核病防控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全国牛群期间感染率连续三年维持在0.2%左右,提前18个月实现了防控目标。通过资料分析以及走访调查,新西兰牛结核防控的成效,得益于政府的持续投入、第三方机构的科学落实以及养殖行业的全民参与,其监测计划、区域化管控措施和野生宿主清除措施对我国的牛结核防控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2017, 34(3):75-7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0
摘要: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境内多次发生口蹄疫疫情。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兽医体系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在口蹄疫防控方面的成功做法,如完善口蹄疫防控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实验室体系、采取区域化管理措施等,以期对我国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7, 34(3):79-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1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属动物疫病的易感动物、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兽医体系等基本情况,并对其疫情报告管理、免疫、监测、流通控制、出入境监管、饲料垫料和药品监管、应急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其他地区马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2017, 34(3):82-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2
摘要:[目的]研究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定中应用。[方法]对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试验中筛选出的4份样品(样品1、2为阳性,样品3、4为可疑),严格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对这4个奶牛样品的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进行人工判定和450 /630 nm分光光谱分析判读。[结果]人工判定样品1:100的结果为样品1、2、4可疑或阳性,样品3强阳性,分光光度法判读为样品1、2、4阳性,样品3强阳性。[结论]标准比浊管静置45 min后,各可见光谱数据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人工判定结果相比,可见分光光度法判定的结果更直接、客观,受主客观影响因素更少。建议在标准GB/T 18646—2002的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中,增加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判读标准。
2017, 34(3):87-9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3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规模牛场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型,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来自不同规模牛场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25株,采用K-B法检测其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分离到25株产气荚膜梭菌;在耐药检测的9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有4种,其中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92%),其次是对青霉素(84%),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低(4%),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在12%~52%之间;ERIC-PCR谱型表现为9个基因型(Ⅰ~Ⅸ),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不同的克隆株,且有2个克隆株的相似度为100%。[结论]奶牛场的产气荚膜梭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产气荚膜梭菌来源广泛,不同地区、环境和条件下,同一种病原菌的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多个基因型。
2017, 34(3):91-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4
摘要: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QD/2015株)B2L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对其B2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扩增所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细胞抗原表位、三级结构、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ORFV/QD/2015株B2L基因序列长1 137 bp,编码379个氨基酸;该毒株与其他12株羊口疮病毒参考株的B2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RFV/QD/2015株与2015年分离到的ORFV/ShaanXi/2015/China株亲缘关系最近;B2L基因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区域和β-折叠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7个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
2017, 34(3):97-10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5
摘要:利用A72细胞(犬纤维肉瘤细胞系)从上海市某宠物医院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的幼犬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噬斑纯化、病毒理化特性检测以及动物回归实验和RT-PCR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将其命名为CCV-SHdc株。根据GenBank公布的CCV 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成功扩增获得CCV-SHdc株S基因序列,同时进行序列测定和核苷酸系统发育进化树绘制。结果显示,CCV-SHdc株的S基因序列全长4 364 bp;该毒株与日本分离的CCV 5821株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与意大利分离的CCV 23/03和CCV Elmo/02株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CCV-SHdc株与CCV 23/03和CCV Elmo/02株可能属于不同基因型,已有很多点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累积有可能引起病毒毒力的变化。
2017, 34(3):102-10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26
摘要:[目的]快速灵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方法]根据PRV g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RV纳米PCR检测方法。[结果]PRV纳米PCR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 拷贝/μL,其敏感性比未添加纳米金的对照PCR提高100倍;建立的纳米PCR与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常见猪病毒性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应用纳米PCR和PRV国家标准中的PCR方法,对2014—2016年期间采集自17个省市发病猪场的148份临床样品进行平行检测,PRV纳米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9.3%(73/148),PRV国标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3.6%(35/148),并且PRV纳米PCR检测为阳性,而PRV国标PCR方法检测为阴性的38份样品,测序结果均确认为PRV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纳米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