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康,王镇,赵焕云,杨东,李国云,段博芳,张应国,范泉水,李莲军,张文东,张富强
2017, 34(6):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1
摘要:[目的]监测活禽零售市场休市前后家禽和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波动状况,评估定期休市干预效果。[方法] 在2015年9月28日至11月11日的3轮休市期间,从云南省选取4个有代表性的活禽零售市场,于休市的前1天、休市当日及休市后1天(复市当日)、3天、5天、10天,采集家禽喉气管、咽喉/泄殖腔棉拭子和环境样品,连续进行3轮采样,采用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RT-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病毒核酸,开展禽流感病毒分布动态监测和休市干预效果评估。[结果]不同市场、不同休市轮次的休市干预效果参差不齐;禽流感病毒在鸡鸭混杂销售的市场中呈现持续分布,而在仅有鸡销售的市场中呈间断或零星分布;鸭群样品阳性率高于环境样品和鸡群样品阳性率。[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鸭群对活禽零售市场的禽流感病毒传入、扩散和持续分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活禽零售市场的休市干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科学规范实施休市制度和严格执行监管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休市干预效果。
陈裕华,林鸿,彭南秀,沈丹,钟锦辉,陈裕,胡永辉,邓小敏,杨穗娟,殷实,钟卓玲,杨秋菲,彭聪,段晓冬,李印,张海明
2017, 34(6):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2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的活禽来源、数量等情况。[方法]对2015年广州市全部6个活禽批发市场的活禽来源地、批次和数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输入活禽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分布,以及来源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广州市交易活禽来源广泛,涉及全国16个省的122个地级市;活禽交易量大,交易频率高;包括广州市在内7个珠三角地区城市是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活禽的主要来源地,其供应量占供应总量的80%以上;批发市场的交易活禽种类复杂,除鸡外,还有水禽和珍禽等。[结论]禽流感等疫病跨省传入广州市的风险以及病毒发生基因重组的风险较高,同时也存在病毒随运输车辆向外散播的风险;广州市批发市场活禽主要来源于本省,需重点加强广东省内的疫病防疫工作;本研究可对禽类疫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017, 34(6):10-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3
摘要:为了解我国野鸟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与特征,2015—2016年对鄱阳湖与青海湖地区野鸟中的H9N2病毒进行监测,结果共分离到1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分离的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受体分析和SPF鸡、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12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226位氨基酸残基为亮氨酸(L),具有结合人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试验表明,分离毒株既能结合禽样受体,也能结合人样受体;SPF鸡攻毒试验表明,分离株为低致病性毒株;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和肺中有限复制,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蒋文明,田文霞,侯广宇,李金平,程隆,王素春,彭程,王仲兵,陈继明
2017, 34(6):14-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4
摘要:2016年12月,山西省芮城县圣天湖景区的18只白天鹅陆续出现异常死亡。经病毒分离、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确定此次疫情的病原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该毒株与同期在欧洲流行的H5N8病毒同源性很高,其HA和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1%~99.6%和98.7%~99.6%;同期在欧洲流行的H5N8病毒的HA基因主要从2010—2013年在韩国、保加利亚、泰国、越南流行的病毒进化而来。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016年流行的H5N8病毒是一种新重组病毒。病毒的不断变异进化,造成了全球H5亚型禽流感流行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其防控的难度,疫苗也需要随之更新换代。因此,建议加大疫苗的研发投入力度,改进水禽养殖模式,提高水禽免疫覆盖率和合格率,从而降低其感染和排毒的风险。
王灏,李金平,侯广宇,王素春,彭程,庄青叶,刘朔,于建敏,王楷宬,邱源,费荣梅,陈继明,蒋文明
2017, 34(6):18-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5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禽中H7N9病毒感染状况,2017年2月在我国东部4个省份的123个场点进行了H7N9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7N9病毒的样品总阳性率为2.48%,其中活禽市场的阳性率与往年监测数据相比出现上升;阳性场点范围较大,涵盖了养殖场、屠宰场和市场等多个区域;鸭类样品中的H7N9病毒阳性率高于往年,为1.89%。H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调查中检出的H7N9病毒均为低致病性病毒。这些数据为今后全面了解我国家禽中的H7N9病毒感染现状和制定有关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7, 34(6):22-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6
摘要:2017年第1季度全球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欧洲27个),有6个国家报告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病毒血清型众多,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5N2、H5N5、H5N6、H5N8和H7N9等6个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包括H7N3、H7N6、H5N2、H5N3、H5N1、H5N9和H7N9亚型等7个亚型,而H7N9亚型首次确认为高致病性亚型。全球2月份报告的禽流感疫情数最多,共报告了650起;1月份次之,为580起;3月份则大幅减少,为215起。总体而言,2017年第1季度的全球禽流感疫情形势较为复杂,全球化特征明显,欧洲成为疫情的重灾区。
2017, 34(6):26-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7
摘要:201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考和研究合作中心对南极企鹅开展了禽流感病毒监测。在270份企鹅血样中,检出34份禽流感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16%;对301份咽喉?泄殖腔拭子进行禽流感病原学检测,检出8份阳性,病原阳性率为2.5%,并成功分离到4株H11N2禽流感病毒。企鹅携带禽流感病毒这一事实,引发了全球共同抗击全球化动物疫情的思考。
2017, 34(6):29-3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8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3年来的效果,在项目示范区界首市,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开展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该项目通过采取强化犬只免疫、开展宣传培训、加强督查和规范管理等策略,取得了明显的实施效果:一是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以来无人间和畜间狂犬病病例发生;二是公众对狂犬病的知晓率明显上升,由项目实施前的86.3%提高到95%;三是农村犬免疫密度和免疫合格率大幅提升,项目乡镇的免疫密度由2%提高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由不到70%提升至94.6%左右。但该项目在实施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经费少、工作难度大、红项圈易损毁、流浪犬难管理、持续免疫难维持等。建议加大项目的经费投入,由政府统一部署流浪犬的管理,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延长项目实施年限,并尽快在全国试点推广。
2017, 34(6):33-3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09
摘要:为了解陕西省乡镇机构改革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影响,通过对《动物防疫法》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综合执法、官方兽医资格确认等有关政令法规进行研习,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检疫队伍不稳定、人员与权责矛盾日益凸显等问题,探讨了乡镇机构改革后从事动物防疫人员能否作为官方兽医开展产地检疫工作、能否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否必须协助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等问题。同时,从健全法规制度、规范检疫流程、严格依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国家兽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李波,朱尤帅,杨云,张峰,尹占国,涂世英,路靖,乔玉洁,张永仙,洪瑞凤
2017, 34(6):35-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0
摘要:为实现肉品从生产到屠宰等环节的全程实时监管及全方位快速追踪,云南省于2014年启动了畜产品“放心肉”工程建设,构建了“放心肉”追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猪肉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及来源追溯的网络化管理,追溯准确、效率明显、质量安全。本文对推广应用可能遇到的经费、制度、宣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各地实施“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提供参考。
2017, 34(6):38-4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1
摘要:活禽市场在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着病毒汇集、增殖、杂交、变异、储存和传播的作用,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禽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与我国禽流感防控和养禽业转型升级方向相悖。随着冰鲜禽肉上市和日益普及的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使其全面取代传统的活禽市场成为可能,并可以让民众通过更好的途径消费新鲜美味的禽肉。全面取代活禽市场,禽流感防控事半功倍。
2017, 34(6):41-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2
摘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海东市畜禽屠宰监管现状,分析了屠宰场设置不合理、监管制度及程序不完善、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屠宰场的属性认识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编制市县(区)屠宰场设置规划、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建立肉品品质检验体系、建设肉品配送体系、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完善配套法规体系等建议,以期为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提供借鉴。
2017, 34(6):44-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起未申报检疫向海南省无疫区输入活牛的案件。因输入活牛抽样检验结果为阳性,有引起重大动物疫情的危险,认定当事人涉嫌妨害动植物检疫罪,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但由于缺乏“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险”的风险评估材料,导致案件移送被搁置将近1年,最终在检察院的审查建议下才移送成功。本文总结出强化移送意识、重视鉴定和风险评估、把握移送时机等建议,以期为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践提供参考。
2017, 34(6):46-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起违法分销贮藏冷冻猪肉案的查处及诉讼过程,总结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积极举证、提供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全部证据、充分重视听证程序等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诉能力的关键要素。
2017, 34(6):48-4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5
摘要:通过对一起兽药经营矛盾纠纷的调处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兽药经营过程中矛盾纠纷的调处方法与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化解兽药经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矛盾,规范兽药经营秩序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7, 34(6):50-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6
摘要:2016年6—8月,湖北省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采取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包括综合指导、动物防疫、监测预警、消毒灭源等,指出了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个难点,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条件致病性疫病发病风险加大、家畜补栏及流通促进动物疫病的扩散、洪涝灾害引起动物疫病反弹等,提出了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做好灾区消毒防疫、加强免疫和检疫、做好防灾应急准备、提高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落实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等建议,对其他地区的灾后动物疫病控制工作提供了借鉴。
2017, 34(6):54-5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7
摘要:2016年湖北省因多次出现大到暴雨,致使畜禽养殖业受灾严重。本文分析了洪涝灾害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及其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强化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如完善防汛抗灾应急预案、做好灾情预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规范灾后消毒灭源工作、加强免疫接种和管理、做好防控人员自身防护等。
2017, 34(6):57-5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8
摘要:2016年7月,因受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养殖户的畜禽大量死亡。本文介绍了此次灾情给宜昌市畜牧业带来的危害,包括可能诱发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战线长难度大、动物疫情传播风险加剧等,列举了宜昌市在发生洪涝灾害后采取的措施,包括及时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制定科学有序的综合防控体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等,以期为今后应对洪涝灾害提供有益借鉴。
2017, 34(6):60-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19
摘要:2016年入汛后,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多地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湖北省黄冈市作为此次降雨的重灾区,畜牧业受损较重。本文结合黄冈市畜牧养殖的具体受灾情况,阐述了洪灾对动物检疫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禽畜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以及加快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应对预案等建议。
2017, 34(6):63-6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0
摘要: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猪弓形虫病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和ELISA)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PCR-RFLP、原位PCR、免疫-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核度探针技术)等,阐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猪弓形虫病的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2017, 34(6):68-7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1
摘要:旋毛虫病对畜牧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对动物及人类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如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压片镜检法和集样消化法)、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抗体检测、循环抗原检测和蛋白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寻找更快速、高效、便捷、准确的诊断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2017, 34(6):74-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2
摘要:猪伪狂犬病(PR)在全球广泛流行,给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何实现对该病快速、准确、方便、价廉地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PCR和 ELISA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判定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一线兽医队伍快速检测PR。本文就PCR和ELISA技术在猪伪狂犬病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的快检快筛检测提供参考。
2017, 34(6):78-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3
摘要:为了解我国禽白血病的研究现状,本文概述了禽白血病及禽白血病病毒基本特征,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建立的多种禽白血病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出了加强监督和疫病净化、预防疫苗污染等防控建议,以期为禽白血病防控提供参考。
2017, 34(6):82-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4
摘要: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给养鸭户特别是蛋鸭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江西省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内外学者研究资料,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江西省蛋鸭场流行概况以及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王素春,袁万哲,王灏,程善菊,陈继明
2017, 34(6):86-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5
摘要:近期的禽流感主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H7N9亚型流感病毒已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为预防H7N9流感在禽群中引发大流行,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鸡胚适应毒A/Puerto 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分别以H7N9亚型流感弱毒A/chicken/SH/3277/2016(S3277)和强毒A/chicken/SD/GDRZ/2017(GDRZ)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HA及NA基因,并对GDRZ HA基因进行修饰,去除裂解位点处的多个碱性氨基酸,使其获得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最终成功构建了H7N9流感疫苗候选株rS3277和rGDRZ。将两株病毒与自然分离的H7N3弱毒株A/duck/ZJ/1208/2009(ZJ1208)同时作为候选疫苗株,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rS3277、rGDRZ和ZJ1208灭活疫苗免疫SPF鸡21 d后,针对GDRZ的平均HI抗体效价分别达到7.2 log2、10.1 log2和6.2 log2。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种灭活疫苗均可100%保护SPF鸡免受H7N9强毒攻击。本研究所构建的rGDRZ重组候选疫苗株可为H7N9高致病性流感的防控提供支持。
2017, 34(6):90-9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6
摘要:为建立可以区分H7亚型流感病毒强弱毒的方法,根椐Genbank和GISAID中H7病毒的HA基因序列,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扩增H7病毒HA裂解位点区域的通用RT-PCR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裂解位点处设计1条引物,建立了可以区分H7强弱毒的RT-PCR方法。该方法对弱毒株可以扩增出约337 bp的片段,对强毒株可以扩增出约349 bp和227 bp的片段,对其他常见亚型流感病毒的RT-PCR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RT-PCR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 fg的H7N9病毒模板。该方法对10份实验室已鉴定好的H7N9病毒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符合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H7亚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同时还可区分强弱毒,对H7N9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控可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刘爽,张如民,王晓东,张兴进,张浩,宫枫举,邵钰,邵卫星,孙学强
2017, 34(6):94-9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7
摘要:本实验首次以4单位病毒为标准物质,定量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量,用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接种SPF鸡胚,制备尿囊液,经血凝试验测定滴度为27;将尿囊液倍比稀释后,提取各稀释度样品核酸,用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扩增,结果多数样品均可检出特定长度的核酸。用该尿囊液制备4单位病毒为标准物质,倍比稀释后,提取各稀释度病毒核酸,对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量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量为4单位病毒的1:32倍。该方法对于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等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比对具有参考意义。
吕艳,王静静,罗瑶瑶,李林,赵云玲,郑东霞,左媛媛,于松梅,刘华雷,王志亮
2017, 34(6):98-10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6.028
摘要:本研究采用罗氏、天隆、赛默飞世尔等公司生产的5种核酸提取试剂盒,对新城疫病毒RNA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以优选出提取效率高、耗时短、成本低的核酸提取方法,为各级实验室开展新城疫病毒核酸检测提供技术参考。采用5种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对不同浓度(稀释度100~10-8/EID50 108.3)的新城疫病毒标准样品进行RNA提取,通过实时定量荧光RT-PCR进行检测,以Ct值评价5种试剂盒的RNA提取效率,并对试剂盒的RNA提取时间和价格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High Pure Viral RNA Kit(罗氏)、动物疫病病毒RNA核酸提取试剂盒(天隆)和LabServ Viral Total NA Kit(赛默飞世尔)的RNA提取效率较高。其中,LabServ Viral Total NA Kit对低浓度样本的RNA提取效率最高,价格最便宜;Tian Long的RNA提取所需时间也较短,但操作最为简便。综合提取效率、时间及成本等因素,分析认为LabServ Viral Total NA Kit(赛默飞世尔)性价比最高,适用于大批量临床样品的集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