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勤勤,刘 朔,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庄青叶,王素春,费荣梅,陈继明
2018, 35(11):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1
摘要:为调查我国家禽H7N9和H9N2亚型流感流行状况,2018年3—5月,在我国11个省份67个场点,随机采集4 792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通过RT-PCR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4 792份样品中,H7N9亚型阳性率为0,H9N2亚型阳性率为25.21%;场点阳性率为80.60%,其中活禽市场场点阳性率(96.30%)显著高于其他场所(15.38%)。与历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比,2018上半年H9N2亚型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检测值(P<0.05),达到近年来最高点。病毒核酸序列分析显示,检出的H9N2亚型病毒属于2007年以来我国H9亚型主要流行分支,即h9.4.2.5分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H7N9疫苗免疫政策有效遏制了H7N9亚型流感的蔓延,而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我国持续流行多年,感染范围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需要采取新的防控策略。
2018, 35(11):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2
摘要:2017年,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1 86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易感禽约2 000万只,导致280多万只禽发病,210多万只死亡,1 200多万只被销毁。从空间分布看,欧洲疫情国家数量最多,共有29个国家报告疫情,其次是亚洲,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疫情;从时间分布看,1—3月份报告疫情数最多,占77.6%(1 444/1 860),其他月份报告疫情数较少,每月不足70起;从流行毒株亚型看,涉及H5N1、H5N2、H5N5、H5N6、H5N8、H7N3和H7N9等多个亚型,其中H5N8亚型引发的疫情数最多,占83.0%(1 544/1 860);从群间分布看,感染禽类涉及鸡、鸭、鹅、火鸡和鹌鹑等5种家养禽类以及38种野生禽类,疫点涉及规模场、散养场、公园、村庄、森林、动物园、屠宰场、市场等多个场点。总的来说,与前几年相比,2017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更为严重:疫情分布较广,且欧洲最严重;感染禽类众多,涉及多种家禽和野禽;流行毒株复杂,疫情流行面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全球禽流感流行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
白艳艳,王利云,薛琳珏,薛久洲,韩 斌,刘健鹏,陈裕华,胡明明
2018, 35(11):9-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3
摘要:为了解H7亚型流感在规模鸡场的血清学流行率、分布情况和风险因素,2017年4—5月,以陕西省榆林市某县存栏大于500羽的267个规模鸡场为研究对象,采取两阶段抽样方法,对该县144个规模场开展了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县规模鸡场H7亚型流感表观流行率(HPA)为13.89%(95%CI:8.69%~20.63%);阳性区域相对集中,20个血清学阳性场中,有11个分布在2个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本场人员到过其他禽场”“有外来车辆进入本场”2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上述2个风险因素,建立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的拟合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585~0.843)。结果提示,规模鸡场要严格控制场间的人员流动,外来车辆进入本场时要做好消毒。
2018, 35(11):13-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4
摘要:2018年3月9日晚,一辆原本装有1 600只活鸡的运输车内,有750只鸡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46.88%。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鸡的死亡与低温降雨天气密切相关,最终诊断引起鸡群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冷应激综合症。结合此次事例的损失估算,提出了低温天气长途运输鸡只时,要提前做好防寒措施,若气温低于4 ℃,要暂停活禽长途运输等建议。本调查为低温天气下降低活鸡长途运输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了借鉴。
陈明非,谭立文,李 巍,苍真伟,李 帅,陈 林,许志国,王承功
2018, 35(11):17-2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5
摘要: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2018, 35(11):21-2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6
摘要:猪瘟和蓝耳病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极为重要。为了解规模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情况,2017年4—8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结合便利抽样方法,采集莱州市6个规模猪场的629份血清样品,通过ELISA方法进行猪瘟和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19%和92.85%,均高于国家规定的70%的基本要求,但有1家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保育猪群的猪瘟和蓝耳病抗体合格率整体偏低。检测结果表明:莱州市猪场猪瘟和蓝耳病的免疫效果较好,猪群基本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但对于抗体合格率偏低的猪场以及保育猪群应注意加强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和抗体监测。
高晓龙,李 月,李慧芳,冯小宇,张 弼,张启龙,郑雪莹,邓柏林,梅 力
2018, 35(11):24-2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7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对狂犬病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选取海淀区、怀柔区、延庆区9个居民区的160名当地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12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3.92%(94/112)的居民对狂犬病知识认知程度一般,15.18%(17/112)的居民部分了解,而仅0.89%(1/112)的居民非常了解。其中,居民对狂犬病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被犬咬伤后正确处理方法等问题回答正确率低于40%。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北京地区城镇居民狂犬病认知水平有较大影响(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回答正确率不断提高。另外,当地居民希望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80.36%)、电视(78.57%)、社区宣传(72.32%)等方式获取狂犬病知识。以上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对狂犬病认知程度一般,对狂犬病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被犬咬伤后正确处理等方面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应选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结合电视、社区宣传等方式,开展狂犬病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宣传,以此提升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狂犬病认知水平。
2018, 35(11):28-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8
摘要:当前畜禽及其产品调运活动频繁且迅速,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在防范动物疫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鉴于交通路网的规划革新,原有检查站设置已难以充分发挥防疫屏障作用。本文介绍辽宁省指定通道建设及分布情况,阐述了其在控制输入性动物疫病传播,把控动物及其产品的输出安全,助推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指出当前存在公路增多冲击防疫屏障体系,指定通道作用被弱化,高速绿色通道存在较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等突出问题。由此提出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调整优化部分检查站,严惩违法行为,做好法律法规宣贯等有关思考,以期充分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作用,提升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2018, 35(11):31-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09
摘要: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当前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动物防疫力量的重要补充。本文分析了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阐述了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约束、政策不具体、推进抓手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要从强制免疫、检测检验、专项服务、养殖保险等方面突破,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制度创新、主体培育及规范管理,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2018, 35(11):34-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0
摘要:玻利维亚通过对口蹄疫实施区域化管理,有效控制了口蹄疫。截至目前,玻利维亚少部分区域是非免疫无口蹄疫区,其他区域全部为免疫无口蹄疫区,并全部得到了OIE认可。本文概述了玻利维亚畜牧业和兽医体系的基本状况,并通过以往疫情处置情况,总结了该国口蹄疫区域化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强制免疫(牛)、严格养殖场和屠宰厂管理、及时出具疫病报告、设置应急处置程序、主动/被动监测等。该国的口蹄疫区域化管理做法对我国的无疫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2018, 35(11):38-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1
摘要:本文对入沪指定通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关于主体资格、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和执法程序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分析。主体资格方面:执法主体应明晰与有关执法部门的职权边界,依法履行动物卫生监督职责,案件查办中应清晰认定违法行为人;法律适用方面:应依据调查实证确定执法案由,对违反《动物防疫法》《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的违法行为准确定性,确保法律规范适用准确;执法程序方面:应区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化操作行为,合理处置非因动物疫病造成的途亡动物,慎重实施动物(动物产品)入沪劝退以及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手段收缴罚款行为。以期上述思考对官方兽医依法开展监督执法活动提供参考。
2018, 35(11):42-4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2
摘要:深圳市宝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抽检发现,当事人李×涉嫌购销含有盐酸克伦特罗及其他有害成分的生猪。经立案调查,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当事人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深圳市畜禽屠宰与检疫检验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本文从适用法律、办案思路、抽样取证、快速检测及立案调查、采取销毁的行政强制措施和审查决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层面健全完善快速处理有毒有害的鲜活畜禽及其产品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建议。
2018, 35(11):45-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3
摘要:海南省海警某队巡逻检查发现, 当事人殷×涉嫌经营未经检疫和指定通道引入省外肉羊。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根据《动物防疫法》《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等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通过对案件主体适格、法律适用、行政相对人法律责任认定的讨论,立足巩固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安全,提出强化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畜禽引入落实指定通道制度,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修订法律法规,强化违法惩处力度等方面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动物卫生行政执法监管水平。
2018, 35(11):48-5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4
摘要:2018年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某猪场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了解全球非洲猪瘟流行形势,正确认识非洲猪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防止非洲猪瘟在我国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本文简明阐述了非洲猪瘟特有的病原学特征、主要感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了需特别关注的4种传染源,供相关人员参考,以便及早根除国内的非洲猪瘟疫情,保障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
何继军,靳 野,马维民,杨亚民,吕 律,郑海学,杨 帆,曹伟军,郭建宏,李彦敏,刘在新,刘湘涛
2018, 35(11):52-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5
摘要:2008年以来,外来口蹄疫流行毒株不断侵入,给我国造成巨大危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主要流行毒株,如A/Sea-97、O/Mya-98、O/PanAsia和O/Ind-2001等,均系外来毒株。结合全球口蹄疫流行形势和毒株遗传衍化关系推测,这些毒株由东南亚地区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常年流行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O/PanAsia-2、A/Iran-05和Asia1/Sindh-08等毒株,以及在印度等南亚地区流行的A/G VII和Asia1/G VIII等毒株传入我国的风险依旧存在。为及时判定外来口蹄疫威胁,做好诊断、免疫等阻断技术储备,本文就外来口蹄疫毒株流行情况和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有关技术储备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外来口蹄疫防控提供参考。
2018, 35(11):56-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6
摘要:为初步了解福建省野生水鸟的禽流感病毒携带情况及其潜在危害,对厦门市滨海水鸟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从新鲜粪便中分离到1株H2N6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化分析及致病性分析。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的HA 裂解位点序列为PQIEPKGL↓,不存在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HA受体结合位点左侧缘第236位氨基酸为Q,未发生L突变,仍为嗜禽源性分子生物特征;NA颈部无Aa缺失,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氨基酸序列特征;与毒力相关的内部基因M1存在N30D、T215A突变,NS1存在 P42S突变,PB2存在Q591H突变,与当前在家禽中流行的H9N2、H6N6等亚型毒株突变趋势相似;与耐药性相关的M2特定位点均未发生耐药性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野鸟H2N6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6个内部基因与本地健康家禽分离株H9N2、H6N6、H11N3、H3N3亲缘关系较远(70%~93%),位于不同亚分支。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虽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与致病性相关的突变位点存在部分基因突变,具有潜在的毒力增强趋势,需持续监测。
徐正军,邱 冬,董永毅,吴 瑛,李 瑛,王相子,徐小艳,开 妍,蒋彩霞
2018, 35(11):62-6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7
摘要:为探究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鹅的免疫特性,将100只27日龄四季鹅,随机分成3组:一免组40只,接种剂量0.5 mL/只;二免组40只,二次接种剂量分别为0.5 mL/只、1.5 mL /只;对照组20只,不免疫。结果显示:一免后21 d H5(Re-8株)免疫抗体平均滴度为5.85 log2,抗体合格率为85%,28 d为7 log2,抗体合格率为100%,但60 d后平均滴度降为5.95 log2;二免后7 d为7.15 log2,39 d为7.95 log2,抗体合格率均保持100%。一免后21 d H7N9免疫抗体平均滴度为5.2 log2,抗体合格率为85%,28 d为6.6 log2,抗体合格率达到100%,60 d后降为3.15 log2;二免后7 d为6.8 log2,39 d为7.05 log2,抗体合格率均保持在100%。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有效刺激鹅产生免疫保护抗体,适用于鹅的禽流感免疫;为增强免疫保护效果,建议进行二次免疫。
2018, 35(11):66-7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8
摘要:鹦鹉喙羽病(PBFD)是鹦鹉目前最常见的疾病,对鹦鹉养殖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鹦鹉喙羽病毒(PBFDV)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830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DNA,制备用于检测PBFD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PBFD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PBFD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BFDV,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性。鉴定为阳性的2株PBFDV全基因组序列之间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81.5%~98.9%。本研究为我国开展PBF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张 涵,解长占,李太元,哈 卓,李卓昕,李成辉,李金凤,赵冠宇,郭影成,鲁会军,金宁一
2018, 35(11):71-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19
摘要: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份猪肺脏样品中,检测出3株猪细小病毒毒株。根据PPV7标准株NCBI登录号KU563733设计3对引物,对3个病毒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进行拼接,获得3个病毒株的NS1和CP基因序列,然后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个毒株的NS1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4%~95.2%、94.1%~95.1%和93.5%~94.3%;CP基因序列与经典PPV7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6%~91.8%、89.8%~92.0%和89.6%~91.7%。通过进化树比对分析,确认3株PPV毒株为PPV7亚型。通过对其他病毒进行检测,发现PPV7与PCV2、PPV2的混合感染率较高。该分析结果为我国东北地区猪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2018, 35(11):75-7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20
摘要:为建立一种准确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方法,通过对PRRSV基因连续缺失片段dNsp2(87)进行诱导表达,重组pUC57-dNsp2蛋白,经镍柱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了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40 μg/mL,最适封闭液为5%脱脂奶粉,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4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 000,最佳显色时间为1 h,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35(OD450)。该方法均不与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PC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伪狂犬病毒(PRV)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IDEXX PRRSV Kit进行重复性、敏感性、符合性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敏感性、符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PRRSV抗体的检测。
2018, 35(11):79-8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21
摘要:2017年9月,湖南省郴州市某猪场的怀孕母猪突然发生流产、死亡。为确诊病因,对该猪场病死猪脏器进行了细菌分离和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最终确诊病原为猪丹毒丝菌。为了解整个猪场猪群的感染情况,随机抽取流产母猪和同栏舍健康母猪进行猪丹毒丝菌IgG抗体ELISA检测,发现流产母猪阳性率为90%,远高于同栏舍健康母猪(10%)。本次疫情共导致该猪场104头母猪死亡和94头母猪流产。本案例表明,猪丹毒不仅可以引起母猪死亡,也可引起母猪流产,应引起养殖场高度重视,建议把猪丹毒列入免疫计划。
黄秀梅,盖文燕,曲志娜,赵思俊,李月华,王玉东,王君玮,王 娟
2018, 35(11):81-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22
摘要:为了解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情况,用PCR方法对分离的22株沙门氏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后完成PFGE分析,再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为72.73%,其次是对氟苯尼考,耐药率为68.18%;在10种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检出9种;除喹诺酮类药物外,分离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5%,其中88%的分离菌株携带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I)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psE-1/blaCMY-1/blaoxA-1)。在14种毒力基因检测中,共检出13种;所有分离菌株均携带mgtC和bcfA毒力基因,其次是mogA、araB、stn、fimA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95.45%;22株沙门氏菌共分为10个群,包括8个带型,菌株相似度为60%~100%。结果表明:市售猪肉中的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须采取措施防止沙门氏菌污染猪肉产品。
2018, 35(11):87-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23
摘要:为研究从山东省某肉鸭屠宰场分离到的一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对小鼠的致病性,从而了解其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该分离株的药敏性;设计22对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保守区的引物,对其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该分离株菌液,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该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对9大类20种抗菌药中的16种都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PCR扩增测序结果与抗生素敏感性表型一致;该菌可引起试验小鼠剧烈腹泻,直至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耐药严重,且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存在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2018, 35(11):92-9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11.024
摘要:本研究以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为确诊金标准,对353份临床牛、羊和猪血清样品进行确诊,然后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和抗体检测试纸条,对该353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诊断制品在布鲁氏菌病初筛中的差异。经统计分析发现,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7.88%(323/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86;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9.39%(328/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95,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均一致。试验结果证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和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都能满足布鲁氏菌病初筛的需求;由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的储存、运输和操作的便捷性,在部分地区或特殊环境下可替代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用于布鲁氏菌病初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