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联斌,莫胜兰,屈素洁,施开创,陆文俊,尹彦文,李军,邓国华
2018, 35(5):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1
摘要:为了给广西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阻截带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以及了解中越边境地区家禽禽流感病毒生态学,2012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对广西边境地区主要活禽批发市场家禽及市场环境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显示:广西边境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内禽流感病毒污染较重,呈多亚型病毒共存状态;家禽样品的平均病毒分离率为15.95%,环境样品则高达23.65 %,明显高于家禽样品。市场调查发现:广西9个边境县(市、区)中,年活禽交易量在100万只以上的有5个;市场交易活禽主要为本地散养或规模场养殖家禽、从其他地区批发转运来的家禽以及边境走私家禽;大部分活禽市场没有配备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也未严格执行休市制度。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边境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家禽交易量大且频繁,来源复杂;市场中禽流感病毒污染严重,多亚型病毒在市场内常年蓄积循环,且存在家禽隐性带毒现象,因而有病毒散播风险。污染严重主要是因市场管理水平不高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需要加强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管,提高禽流感监测力度。
陈裕华,何日文,朱建翠,张海冰,肖杰,于飞,黄森,王令,张海明,沈丹
2018, 35(5):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2
摘要:为探究活禽进入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前后的流感感染率动态变化及相关风险因素,从而为科学防控人感染H7N9流感提供依据,2017年4月,选择广州市2个活禽批发市场,于进场时和进场后24 h两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活禽口咽/泄殖腔棉拭子990份,采用荧光 RT-PCR 方法检测通用型流感病毒,同时以问卷方式,对有关流感传播风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个活禽批发市场进场前后的活禽通用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4.24%和53.79%,活鸡、来自外省的活禽、档口清洗消毒频次小于1次/周等因素是活禽批发市场活禽感染流感的主要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618~0.700)。结果表明:活禽从养殖场进入批发市场24 h后,通用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明显上升,说明活禽市场助推了病毒的散播;外省活禽感染率高于本地活禽,提示应加强对外省活禽的流感监测;活禽档口的存栏密度及清洗消毒频次与活禽流感感染相关,因而应保持经营档口适当的活禽密度,并严格落实清洗消毒措施。
邹玖零,吴昌奇,郝知友,屈蓓蓓,禹小芳,刘刚,李英明,尹秋元
2018, 35(5):9-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3
摘要:为了解湖南省永州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2017年4—12月,永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冷水滩区采集571份家禽和环境样品,进行了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结果显示:571份样品中,检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44份,阳性检出率为7.7%,未检出H7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除5月份外,每月都能监测到阳性样品,且冬季阳性检出率明显偏高;活禽在摊位中停留时间越长,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越高;鸭源样品和污水样品中的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城乡农贸市场的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城区活禽交易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活禽市场中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率较高,尤其是水禽和污水以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市场。因此,要严把市场休市清洗消毒关,提升市场环境卫生水平,严格活禽调运检疫和监管,禁止陆禽和水禽混合销售。
2018, 35(5):12-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4
摘要: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全球动物卫生信息系统的疫病报告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有10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57起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其他4大洲均有疫情报告。报告发现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包括H5N1、H5N2、H5N3、H5N6、H5N9、H7N3、H7N6和H7N9等多个亚型,其中H5N2亚型疫情数最多,报告20起。从时间分布上看,气温偏低的1—3月份报告的疫情数最多,共报告40起。从疫情发生场点类型看,绝大多数疫情发生在规模场。综合来看,2017年全球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呈散发态势,但流行亚型众多,应持续保持关注。
2018, 35(5):16-2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5
摘要:为了解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苏、上海等6省市活禽批发商户和零售商户对“1110”制度的认知和态度,及其主要活禽销售行为,并探讨其相关性,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宣传干预,降低H7N9发病风险,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现场调查,对199户活禽销售商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活禽销售商户的“1110”制度知晓率、接受率普遍偏低,其中批发商户和零售商户的知晓率分别为32.61%(30/92)和40.19%(43/107),接受率分别为20.65%(19/92)和28.04%(30/10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种活禽销售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零售商户的认知与态度呈正相关(P<0.05);认知和态度与部分销售行为相关(P<0.05)。因此,应对活禽销售商户加强“1110”制度宣传,促使其形成积极正向的态度,转变不良销售行为,从而提高活禽市场生物安全水平。
谢丽基,谢芝勋,罗思思,邓显文,谢志勤,王盛,黄娇玲,曾婷婷,张艳芳,范晴,张民秀
2018, 35(5):21-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6
摘要:为研究广西野生鸟类中的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状况,从4种临床健康鸟类中,采集口咽/泄殖腔棉拭子650份,通过病毒分离、RT-PCR和F基因序列测定,进行NDV感染状况调查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0株NDV,分离率为1.54%;10株分离株F基因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 R-R-Q-K-R-F 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典型特征;分离的10株毒株中,5株来源于斑鸠,3株来源于鸽子,2株来源于鹧鸪,8株为II类NDV基因VI型,2株为XII 型。结果表明,我国野鸟中流行的NDV以II类基因VI型强毒株为主,但已出现了新基因型(基因XII型)。因此,应加大对野鸟NDV监测的力度,防止其将病毒传染给家禽,同时应开展当前疫苗对NDV XII型的免疫效果评估。
2018, 35(5):25-2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7
摘要:为了解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平台管理情况,通过对农业部电子出证平台上传数据信息和实际送达情况进行核查分析,发现存在电子出证数据比对不一致,签证规范性有待提高,平台设计和管理上不足等问题。通过剖析问题原因,提出加强联合检查与申报信息核查,建立确认制度和诚信机制,优化平台建设和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法,同时建议完善动物检疫制度,制订统一标准的机打检疫证明格式与填写规范,强化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平台管理等措施。
2018, 35(5):28-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8
摘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平稳高效运转的重要抓手,有利于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生产安全与健康发展。本文梳理了检疫证明的发展特点,结合当前动物检疫监管现状,指出了在对检疫证明本身的认知、检疫证明有效期、动物产品检疫标志加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检疫证明名称及表述,细化检疫标志加施条件以及设定监管中判定检疫证明“证物不符”的情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法律制度完善及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2018, 35(5):32-3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09
摘要:目前的动物检疫监管模式虽然在防控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养殖模式的改变和社会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与安全要求的提高,此模式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强化监管对象落实主体责任以及提高动物检疫工作能力等方面出现了不足。为此,在广东省开展的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和动物卫生风险管理两种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这两种做法进行整合的构想。新模式根据风险管理等级,对监管场所采取不同的行政干预和激励措施,促使监管对象主动参与到动物检疫工作中。这种模式能充分体现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风险管控的理念,可缓解监管力量不足的压力,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养殖、屠宰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018, 35(5):35-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0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广猪肉激光灼刻标识和电子出证工作。为实现猪肉全程精准追溯,提高监管效率,河南省提出了将屠宰企业生猪屠宰管理系统,利用激光灼刻、RFID设备等,通过互联网与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连接的总体构想,并设计了技术路线和具体的关联流程,以及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同时,还提出了相关的运行保障措施。
2018, 35(5):39-4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1
摘要:为提高我国狂犬病的综合防控能力,以陕西省韩城市、安徽省界首市以及贵州省桐梓县作为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的代表区,项目组实施了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开展集成新型实用防控技术,落实大规模免疫、监测、宣传培训等措施,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犬只免疫率由项目实施前不足20%提升至92.06%;发病人数显著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个项目区的狂犬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分别由项目实施前的40.3%、50.0%和86.3%提升至93.8%、95.0%和93.0%,公众对狂犬病认知度显著提升,营造了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整合锻炼狂犬病防治队伍,为防治工作储备了人才;社会关系更加和睦,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此外,项目区还提出了改进免疫标识、加强流浪犬管理的建议。
2018, 35(5):43-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2
摘要:为了解河北省衡水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实情,通过设定监管组织基础、监管制度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监管3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监管效能评价模型;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市县区进行问卷评分调查,分析各地区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管情况。调查认为,衡水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具体监管工作比较到位,能够保障屠宰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衡水市的屠宰监管制度基本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但需要加强安全生产追溯机制和风险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监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管理水平;衡水市的监管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引进社会技术力量,夯实监管基础。
2018, 35(5):47-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3
摘要:本文以法律授权承担行政职能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事业单位改革背景渊源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变革情况,在深入研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法定职能设定及调整的基础上,结合外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方案,着重分析改革后面临的法定依据模糊、监管力量薄弱、检疫环节漏洞、人员过渡安置等问题,并提出理顺农业(畜牧兽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整合组建农业(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队伍、推进政府购买动物检疫公益性服务、妥善做好人员过渡安置的建议。
2018, 35(5):51-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4
摘要:宣传干预是风险交流的一项任务,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以包虫病宣传干预为例,提出宣传干预研究“五步工作法”,即“预调研-基线调查-宣传材料制作-知识传播-终点调查和效果评估”。根据目标受众特征,设计针对性宣传内容,选取宣传媒介,从而使宣传工作有了系统设计,提高了宣传效率。
李昂,王媛媛,李卫华,翟海华,张衍海,路平,郝峰强,郑增忍,朱琳
2018, 35(5):55-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5
摘要:官方兽医制度是我国新型兽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OIE规则及美国、英国等官方兽医制度建设情况,分析了其官方兽医制度特点,以期为我国官方兽医制度优化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其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官方兽医都具有兽医资格,官方兽医队伍人员精干,官方兽医职责与兽医技术密不可分,重视发挥社会资源承担官方职能,不同部门从事官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兽医都属于官方兽医。
2018, 35(5):59-6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6
摘要: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监督局(USDA-APHIS)设有调查执法处(IES),对全美范围内违反农业检疫、动植物保护、兽医监管和生物技术监管等10部法律的行为进行综合执法。一般性案件的处罚方式为警告和诉前协议和解,严重违法案件则移送USDA法务顾问办公室(OGC),寻求行政裁决,甚至民事和刑事处罚。为提高执法效率,IES于2011年参与了流程改进项目(BPI),按优先顺序分类管理案件,对要案实施精细管理,从而缩短了查办周期,提高了查缉效率,震慑了违法行为。相比而言,当前美国农业(入境)检疫和动物福利领域的违法案件较多,兽医监管、植物保护和生物技术监管方面的违法案例相对较少。本文对美国动植物卫生稽查制度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健全农业综合执法制度提供参考。
2018, 35(5):64-6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7
摘要:A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xx猪业公司涉嫌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本文对该案的适格主体、违法事实、证据、程序、法律适用、自由裁量、文书制作等内容进行了点评,对违法事实认定及完整证据链的形成进行了重点分析,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起止时间、承运人、运输车辆、运输起止地、涉案标的数量、货值金额和危害后果等进行了准确认定,以期为官方兽医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2018, 35(5):67-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8
摘要:《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进行执业兽医管理和动物诊疗机构监管及执法办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法规。本文以法学理论和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结合执法实践,对上述法规中的“不规范使用处方笺”“警告”“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及原法律条文被删除其后续条文序号是否增进替补等实践难点进行思考分析,以期对动监战线上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2018, 35(5):70-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19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弓形虫诊断方法,包括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改良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干扰素释放反应。在使用活的、有毒力的速殖子情况下,染色试验(DT)仍然是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弓形虫病检测手段;间接血凝试验(IHA)特异性不高,但由于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经常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改良凝集试验(MAT)也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且因其特异和敏感性高,目前仍然是检测弓形虫病的金标准;亲和力ELISA省时省力,对于鉴定弓形虫急慢性感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免疫胶体金技术(GICT)适用于弓形虫病早期检测和诊断,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干扰素释放反应(IGRA)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的弓形虫检验,在动物的检测中有待进一步发展。
吕晓楠,徐立蒲,王姝,王静波,王小亮,曹欢,张文,潘勇,江育林
2018, 35(5):75-8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0
摘要:鲤浮肿病(Carp edema virus disease,CEVD),也称锦鲤昏睡病(koi sleepy disease,KSD),是一种严重危害鲤和锦鲤养殖的病毒病。本文对鲤浮肿病的病原生物学特征、临床症状、易感品种、发病条件、传播方式、分布范围、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和介绍,旨在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2018, 35(5):81-8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1
摘要:为了解我国鸽子病毒感染状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华东地区肉鸽携带的病原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5种主要感染病原,包括禽轮状病毒、鸽圆环病毒、鸽星状病毒、鸽冠状病毒和鸽微RNA病毒B。除鸽圆环病毒外,其余4种病毒均在我国鸽群中首次被发现。该检测结果对我国的鸽群疫病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证实高通量技术能够检测出动物群体中的主要感染病原,是动物疫病检测的新思路,有利于全面掌握动物病原感染状况,及时预警、处置和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
2018, 35(5):85-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2
摘要:鸡羽虱为鸡常患的外寄生虫,可通过啮食鸡体羽毛和皮屑,引起患鸡瘙痒和羽毛脱落,造成生长缓慢等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一起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采集病例体表的2种羽虱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虫种鉴定和干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鸡羽虱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2018, 35(5):87-9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3
摘要:为建立一种利用颜色判定的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即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采用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LAMP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出灵敏度为103 copies/μL,仅需1 h即可肉眼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可用于IBRV的进出口检疫。
2018, 35(5):91-9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4
摘要:以原核表达的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相应优化,研制出了猪伪狂犬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并与国内市场标杆产品进行比较,发现阳性符合率为88.03%,阴性符合率为91.47%,总体符合率达到89.84%。同时,该试剂盒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可为猪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郭志宏,才让扎西,彭毛,陈有录,马怡隽,沈秀英,付永,朵红,汤锋,格日力
2018, 35(5):95-9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5
摘要:为明确新型犬棘球绦虫驱虫药物吡喹酮咀嚼片的适口性和药效,在青海省海晏、兴海、达日等地区,对190只家养犬和123只流浪犬开展适口性试验,观察采食效果;对12只感染棘球绦虫的犬,按剂量投药,开展驱虫效果试验。适口性试验显示:190只家养犬中,164只主动采食,采食率达86.32%;123只流浪犬中,46只主动采食,采食率为37.40%。驱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吡喹酮咀嚼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和多头绦虫的驱除效果达100%。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吡喹酮咀嚼片具有投药方便,驱虫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当前犬棘球绦虫的驱虫工作;由于流浪犬警觉性高,采食率低,使犬犬投药非常困难,需要考虑其他防治方法。
郭耀,张艳冰,高晓莎,段晋伟,郑明学,霍乃蕊,刘兴国,古少鹏
2018, 35(5):98-10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5.026
摘要:为了测定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环境真菌的消毒效果,为其使用提供依据,以黑曲霉、青霉分离株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为指示菌,应用5种消毒剂分别进行悬液定性、定量杀灭试验,并应用复方消毒剂进行了羊舍现场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显示:复方消毒剂在推荐中剂量组作用30 min可完全杀灭指示菌,而其他4种消毒剂在推荐中、高剂量组不能完全杀灭3种指示菌;复方消毒剂对真菌消毒合格所需的有效成分浓度均低于其他消毒剂;复方消毒剂以1:256稀释、20 mL/m3剂量喷雾消毒,对羊舍气载真菌作用6 h后的效果最佳(杀灭率为47.8%~68.1%),对地面、墙壁和笼具等表面载体消毒30 min的杀灭率分别为89.3%、72.3%和88.7%,可维持24 h以上。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在实验室消毒和现场消毒试验中1:256稀释作用10 min即可高效杀灭真菌孢子,比市售常见消毒剂所需有效成分浓度更低,用时更短,但在生产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使用浓度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