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志,张丽丽,张 峰,刘 爽,董雅琴,张 慧,崔 进,吴发兴,李晓成
2019, 36(1):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1
摘要: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最近新出现的可引起猪水泡样病变的单股小RNA病毒。为了解SVA的流行状况,采集对2016—2018年从我国辽宁等省份猪群的164份病料和2018年从我国福建等7省份35个屠宰场的458份组织混合样品和95份血清样品,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行SVA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年的48份样品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4.6%。2017年的32份病料中,从5个省份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1.9%;2018年的84份病料中,从3个省份检测出19份阳性样品,占比为22.6%。屠宰场组织样品中,从6个省份检出55份SVA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2.0%;血清样品中,从1个省份检出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7.4%。结果表明,我国猪群SVA感染年份至少可追溯到2016年;SVA在我国流行面相对较广,且猪群中存在隐性带毒,因此须重视猪群的SVA监视和监测。
2019, 36(1):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2
摘要:为了解我国猪乙型脑炎的免疫效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全国部分地区529家猪场的10 99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乙型脑炎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7年乙型脑炎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86%、83.79%和89.89%,总阳性率为88.39%;春季(3月—5月)抗体水平较低,平均阳性率为78.69%,冬季(12月—次年2月)抗体水平最高,平均阳性率为91.24%;西南地区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0.09%,华东地区最高,为93.57%;经产母猪和公猪抗体水平最高,阳性率分别为95.61%和92.11%,商品猪阳性率最低,为41.38%。结果表明,我国猪群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水平整体情况较好,但春季、商品猪群以及部分猪场的抗体水平偏低,需要加强监测,及时进行疫苗免疫。
胡明明,王治维,孙 杰,宁 艳,雷 冲,王 锦,赵 凯,图门巴雅尔,付国兵,白艳艳,赵胜杰,雷宇平,韦欣捷,王仲兵
2019, 36(1):10-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3
摘要:为了解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群流行率,寻找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以母猪存栏大于100头的75个规模猪场为研究目标,按照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个规模猪场,在每个养殖场随机抽取30份血清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检测,并对所有检测的规模猪场开展问卷调查。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场群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单因素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护性因素为“引进猪只时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调查结果提示,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的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
赵胜杰,王靖飞,闫若潜,靳 冬,曹伟伟,胡明明,曾邦权,赵美雪,班付国
2019, 36(1):15-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4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病死猪常见病原分布规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7年河南省病死猪常见病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以病死猪聚集地——无害化处理厂为采样单元,按病死猪体重进行分层抽样,采集不同阶段病死猪的扁桃体、淋巴结、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样品526份,未检出FMDV、TGEV和PEDV,其他7种病原的检出率在0.76%~58.17%之间;春夏季节检出的病原种类较多,检出率也较高,秋冬季较少;不同区域病原种类分布情况差异较大,豫西检出病原种类最少,豫中检出病原种类最多,不同区域内各病原检出率差异较大;不同体重猪群的病原种类数量有差异,体重越小,检出病原种类越多。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常见猪病病原复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病原流行情况并不一致,需通过加强监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019, 36(1):19-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5
摘要:2018年11月19日,江西省新余市在进行疫情排查时,发现一养殖场出现生猪异常死亡情况。为了解生猪异常死亡的病因,分析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首先建立病例定义,采集样本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座谈和实地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此次暴发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袭击率为16.95%(131/773),病死率为63.36%(83/131)。调查认为,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以及天气寒冷潮湿时较差的饲养管理,人员和车辆的流动也引起了一定的疫情扩散风险。经注射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场区内戊二醛葵甲臭溶液喷洒消毒,疫情得到了控制。
刘 莹,李文刚,刘建文,王秀生,郑瑞峰,孙 涛,孙玉霜,李 争,董依满,梁智选
2019, 36(1):22-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6
摘要: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2019, 36(1):29-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7
摘要:为寻找河北省承德市接坝地区牛羊群包虫病潜在风险因素,对承德市接坝地区23个乡镇的184个养殖户进行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牛羊养殖方式粗放、犬粪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犬密切接触羊牛群、 驱虫后没有对犬进行拴养是包虫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较好。结果表明,养殖户加强牛羊管理,对犬合理驱虫,限制散养犬接触牛羊群对于降低包虫病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9, 36(1):32-3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8
摘要: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2019, 36(1):36-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09
摘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养犬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本文对上海养犬管理中存在的犬只销售备案制度,违法行为定性与法律适用,以及非狂犬病强制免疫点的监督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法理分析,提示有关部门应明确备案条件,统一备案口径;发现未经工商登记、未经备案以及销售无检疫证明犬只等违法行为时应正确定性,准确适用法律;对未经认定为狂犬病强制免疫点的动物诊疗机构可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019, 36(1):39-4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0
摘要:2017年4月,甘南藏族自治州接上级交办任务,查处甘肃省某公司涉嫌生产劣兽药。经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生产的阿苯达唑片、清肺止咳散为劣兽药的违法事实确实,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本文通过对案件来源、查处过程及行业规范举措进行讨论,提出了严查原料购进渠道,严格生产工艺流程,重视产品质量检验的企业质量内控措施,也指出了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瑕疵和后续规范措施,为切实加强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增强企业产品质量自律意识,规范相关案件查办提供参考。
胡鹏辉,朱 振,曹 槊,吴运钊,孙 治,黄 琼,陈宇明,刘 浩,谭镜明
2019, 36(1):41-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1
摘要:2018年3月,A省B市农业委员会接群众举报,C省某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涉嫌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经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违法事实存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规定,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50 000元,罚款150 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本文对该案的案件定性、违法事实认定、违法所得认定、案件调查范围及D省某生物公司库存产品的处置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情,对生产企业发证地以外经营和设立仓库应如何监管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完善兽药监管机制,严格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2019, 36(1):44-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2
摘要:2017年9月,甘肃省凉州区农牧局在日常检查时,查处一公司经营的饲料产品涉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经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经营的四黄止痢颗粒、抗病毒消炎颗粒、参芪增免颗粒、感冒神奇颗粒中擅自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物质的违法事实确实,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本文通过对案件定性、查处过程及行业规范监管策略进行讨论,提出了多视角案件定性、先行追溯核查生产企业、陈述申辩与申请听证的不同处理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监管举措。为切实规范兽药饲料经营秩序,强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管提供参考。
2019, 36(1):47-4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3
摘要:行政复议对监督和维护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对X省Y县一起行政决定被行政复议撤销案例的分析,对行政复议决定认定的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和主要证据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行政许可注销手续应严格依法办理,规范注销程序和完善证据收集,由此建议制定农业行政许可注销程序,以提升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
戈胜强,张秀娟,樊晓旭,张志诚,李金明,刘雨田,徐天刚,吴晓东,王志亮
2019, 36(1):50-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4
摘要: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暴发非洲猪瘟(ASF)。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开的数据,泔水是传播ASF的重要因素之一。泔水传播ASF的风险也已被国际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分析泔水传播ASF的原因,解读泔水传播ASF的国际实例,结合我国泔水饲喂情况,提出了避免ASF通过泔水饲喂扩散,必须依据现实、堵疏兼顾、科学规划整个养殖链条的想法。
2019, 36(1):54-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5
摘要:监测是证明无疫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无疫区建设管理和评估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本文论述了无疫区监测的重要性,列举了国际国内无疫区监测要求实例,探讨了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思考,从而提出了在制定监测方案时明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方式的建议,以期为无疫区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2019, 36(1):58-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6
摘要:为建立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LAMP技术,基于羟基萘酚蓝(HNB)的可视化显色特点,根据PEDV M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1套引物,通过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闭管检测的PEDV 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RT-LAMP检测技术快速、灵敏、特异,可于1 h内检出0.2 mL 0.1 TCID50/mL的病毒RNA,与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一致,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以及猪链球菌2型核酸不发生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对187份送检的粪拭子及病死猪组织样品进行应用检测,检出阳性样品9份,与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特异,重复性满足要求,适用于送检样品的PEDV快速检测。
王宏宇,李 超,孟凡亮,刘照虎,马梓承,焦秋林,李 焱,曹 龙,肖一红,刘思当
2019, 36(1):65-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7
摘要:2018年5月,山东省菏泽市某育肥猪场新进仔猪突然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死亡率高达30%以上。为确诊病原,分析病原的遗传演化规律,对病死猪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E2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病变符合猪瘟的病变特征,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3.4%~97.9%和88.7%~98.7%,与本实验室从山东分离的流行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高于其他参考毒株。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本实验室分离的流行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于猪瘟病毒2.1d亚型分支。E2基因推导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表明,分离株的糖基化位点(T806A)与所有参考株均不相同,其具体生物学意义有待研究。上述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的急性发病死亡是由猪瘟病毒感染所致,致病毒株属于猪瘟病毒2.1d亚型。
谢志勤,范 晴,谢芝勋,张民秀,谢丽基,黄娇玲,张艳芳,曾婷婷,王 盛,罗思思,邓显文,李 孟,李 丹,刘加波
2019, 36(1):70-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8
摘要:为建立一种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针对MB的uvrC基因和BVDV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并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二个温度梯度,建立了鉴别MB和BVDV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MB和BVDV,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12和170 bp。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参试的所有毒株只扩增MB和BVDV基因组,对其它牛病原体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4拷贝的两种目的核酸;干扰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检测两个模板不同浓度的组合,试验结果不受模板影响。综上,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应用于MB和BVDV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9, 36(1):76-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19
摘要:为实现袋鼠临床样本中疱疹病毒1型(Macropodid herpesvirus 1,MaHV-1)的出入境快速检测,基于MaHV-1的g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MaHV-1荧光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只对MaHV-1 gB基因呈现特异性扩增,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对阳性标准质粒对照(pCR-MaHV-1-gB)的最低检测限为8个拷贝数/反应。该方法的组内和组间试验的Ct值变异系数介于0.17%~0.96%之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用于袋鼠MaHV-1的病原学检测。
2019, 36(1):80-8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20
摘要:为了分析弓形虫GT1虫株GRA15(GRA15GT1)蛋白的反应原性,通过PCR扩增编码GRA15GT1 52~635氨基酸肽段的基因片段,构建pGEX-6P-1-GRA15GT1载体,转化BL21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表达验证及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SDS-PAGE及以GST标签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均有目的条带,比理论值稍大;以猪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 blot条带与GST抗体孵育后的条带大小一致。上述结果表明,GRA15GT1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这为下一步分段表达GRA15GT1蛋白,研究其在弓形虫血清学分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9, 36(1):85-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21
摘要: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在国内外常引起食源性疾病。为解决食源性疾病中的微生物检测问题,本研究将免疫磁珠技术和ATP发光技术联合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选择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测对象,建立快速检测这3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富集及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在显著缩短预增菌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免疫磁珠的富集作用获得与常规增菌时间同样的效果,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增加了10倍,大大提高了样本检出率,缩短了检测周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免疫磁珠富集后联合ATP发光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和低廉的优点,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9, 36(1):92-9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1.022
摘要:福建省漳浦县某海水养鱼场饲养的10万尾鲈鱼苗(Lateolabrax japonicus)发生以自转、狂游、侧游等运动失调及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病死鱼眼睛发亮、微肿,部分鱼体表有新鲜的破溃伤口,死亡率高达65%。寄生虫、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引物,采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的421 bp基因片段,依此诊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e necrosis,VNN)。采取及时捞取病死鱼,去除网箱沉渣粪便,中草药吊袋消毒,减食和氯苯尼考、黄芪多糖、益生菌拌料等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