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6(10):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1
摘要:2018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来源、波及范围,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对该猪场的饲养管理、猪群发病状况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关联点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可能由人为机械带毒传播引起。由此建议:暂时关闭辖区内生猪屠宰场,并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停止疫情相关区域的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测受威胁区猪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2019, 36(10):8-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2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部分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的抗体保护水平,2018年采用ELISA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一级监测网点猪场开展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总阳性率为91.28%,猪瘟抗体总阳性率为95.87%。其中:后备猪、种公猪、经产母猪、保育猪、育肥猪血清样品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8%、93.87%、92.16%、88.93%、88.65%,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1%、98.77%、98.45%、85.71%、91.82%;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血清样品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63%、88.02%、89.46%,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40%、96.16%、91.03%。检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一级监测网点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抗体水平较高,但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偏低,需要对其加强抗体监测,以确定最佳免疫方案;商品代猪场抗体水平略低于祖代和父母代猪场,这要求畜牧兽医部门需同时加强对所有猪场的日常监督与监管。
苏晓慧,任娟,李舵,马晓艳,美热木古丽?巴依待拉提,乌那尔汗?吉斯汗,王文,薛文,秦菊,居马别克?夏拉巴依
2019, 36(10):12-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3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新疆开展了非洲猪瘟专项监测排查,2018年12月5日,在公路检查站拦截的A厂5个批次速冻水饺样品中,首次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为防止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产品引发疫情,针对公路检查站、冷库及超市的猪肉馅水饺进行排查,随后又在B厂4个批次水饺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这是新疆首次连续集中在外地输入的猪肉馅水饺中发现非洲猪瘟病毒,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因此,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场的实验室检测,继续加大跨省入疆猪肉及其产品的检查和查处力度,严格控制疫区生猪及猪肉产品调入新疆。
2019, 36(10):15-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4
摘要:为评估长沙市城区犬狂犬病免疫效果,了解影响犬免疫抗体合格率的因素,2015—2018年连续4年,对长沙市定点监测点的犬只进行抽样,共在41个场点,采集犬血清样品2 137份,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定性检测狂犬病血清抗体,并对比分析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检测结果显示,2015年狂犬病抗体合格率为46.13%,2017年上升为73.39%,2018年略微下降至71.11%,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比较显示,芙蓉区和雨花区抗体合格率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开福区抗体合格率在2017年后增长快速,而其他3个区在2018年略有下降。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城区狂犬病免疫合格率与年龄、免疫次数、免疫后时间及疫苗厂家有一定关系,而性别、疫苗种类对抗体合格率影响不大。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犬狂犬病免疫效果整体形势较好,但部分城区免疫合格率偏低,存在狂犬病病毒感染风险;首次免疫后,需要做好犬的加强免疫工作,尤其幼龄犬和老龄犬,以保证其处于较高的免疫保护水平。
邹敏,宫晓,张青,杨旭兵,于可超,刘东,刘蕾,李陆梅,刘拥军,范根成
2019, 36(10):20-2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5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猪群中猪瘟病毒(CSF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采用RT-PCR方法,对2012—2018年收集到的79份临床疑似猪瘟病例组织样品,进行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扩增与序列测定,对获取的59个CSFV 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并构建了遗传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7株CSFV属1.1亚型,其中有3个毒株的E2基因与疫苗株E2基因几乎一致,提示这7个毒株可能来自疫苗毒或为类疫苗毒株;SDJZ-15株归属2.1b亚型,其 E2基因推导氨基酸仅A51(丙氨酸)突变为V51(缬氨酸);其他51个毒株属2.1d亚型,与2型CSFV的 E2基因主要抗原区(28~90 aa)氨基酸序列相比发生了4处突变,总体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2.1亚群中的2.1d分支CSFV是山东省当前的优势流行毒株。
王海燕,谢静,王涛,刘静,管远红,张斌,徐亚亚,曹明凤,崔乐遥,刘宗平
2019, 36(10):27-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6
摘要:犬细小病毒(CPV)自1978年被首次分离到以来,已由CPV-2演化出CPV-2a、CPV-2b和CPV-2c 3种新抗原型。为了解江苏省扬泰地区的CPV分子特征和基因型,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扬州和泰州地区宠物医院,根据患病犬临床症状以及CPV快速检测试纸条初步诊断结果,收集可疑病例的肛门棉拭子或粪便作为检测样品,扩增样本中CPV的VP2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在48份样品中,4份被鉴定为CPV-2型,24份被鉴定为CPV-2a型,20份被鉴定为CPV-2b型,并未发现CPV-2c型。结果表明,该期间CPV-2a 型与CPV-2b型成为扬泰州地区的优势基因型,需开展这些新基因型的深入研究和防控。
2019, 36(10):32-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7
摘要:2010—2018年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V)2年期核心培训已举办4期,培养了来自28个省区的流行病学技术骨干81名,创新性建设了以基础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区域流行病学培训、大学师资培训、国内导师培训为有益补充的“1+5”培训模式。本文阐述了CFETPV项目的培养模式来源、组织管理及项目的发展探索,分析了其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模式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成果。项目基本实现了培养一批高级兽医流行病学人才,打造一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队伍的基本目标,但仍需要在建立长期运行机制、本土化案例开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2019, 36(10):38-4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8
摘要:为了解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情况,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现况调查法,制定调查表,对所辖市、县、乡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市级机构配备了动物疫苗冷藏设备,使用率达到92.86%,动物疫苗冷链运输温度100%合格,而县级机构的冷藏设备配备和使用率分别为75.23%和59.63%,仅67.89%能保障冷链运输温度;100%的市级、90.83%的县级、89.90%的乡级机构能够按要求贮存消毒药品,92%以上的各级机构能够按要求正确填写有关物资凭证,95%以上的各级机构能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不到70%的乡级防疫机构回收屠宰、养殖环节的畜禽标识,不到70%的养殖场申报政府采购疫苗计划及对自购强制免疫疫苗进行备案。结果表明:广西市级机构的动物疫苗冷藏和冷链运输设备齐全,而县、乡两级配备明显不足;各级机构能够按要求贮存消毒药品,相关台帐、凭证管理到位,但畜禽标识回收率偏低,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意识淡薄。结果提示:应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完善基层机构的动物疫苗冷藏设施设备配备;加强各环节畜禽标识的回收和销毁管理,尽快建立“移动戴标制度”;继续加强物资监管,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2019, 36(10):43-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09
摘要:为加强畜禽无害化处理,近年来山东省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集中无害化处理成效显著。体系运行期间,存在扶持政策不完善、清洗消毒意识需加强、无害化处理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基于此,建议增加无害化补贴的畜禽种类,落实车辆情况消毒的主体责任,加快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发等。
2019, 36(10):46-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0
摘要: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给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国外的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和我国的区域化管理实践说明,区域化防控已成为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必然举措。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可行性,结合当前国家防控政策,将防疫大区纳入无疫区建设范畴,形成无疫小区、无疫省、无疫大区由点到面到片的区域化管理战略布局,从根本上提高养殖者生物安全意识,管控各环节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同时提出应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推动;出台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标准;完善配套机制,优化市场准入机制,以保障做好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工作。
2019, 36(10):49-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1
摘要: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畜牧产业的优势发展地位,澳大利亚对进境动物疫病检疫性防控高度重视,构建了以《生物安全法》《进口食品管制法》为主要法律,以系列动物卫生制度为支撑的澳大利亚进境动物检疫法治体系,建立并应用了进口生物风险分析、动物福利政策、进口安全条件管理系统、可追溯体系、进境动物许可等制度。本文创新性的阐述了澳大利亚进口陆生动物检疫法治体系建设情况和实施状况,分析了其科学、严格的进境动物管控措施,通过入境申报、口岸检疫、隔离检疫,合格放行等流程监管,以保障生态安全和动物健康。上述内容提示我国应对澳大利亚完善的动物检疫法治体系,严格的风险分析和准入许可,先进的BICON系统应用,有效的可追溯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等进行借鉴学习,以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境陆生动物检疫法治体系提供信息支持。
2019, 36(10):55-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2
摘要:“星期狗”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购犬者维权难的同时,也造成了行业监管之困。本文通过研究18起“星期狗”民事审判案例,分析了发生纠纷的民事解决机制,着重研究了犬只销售监管职责分工、举报投诉处理及对销售染疫犬只行为如何惩处等相关行政法律问题,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供监管思路,这提示应加强犬只来源地动物防疫监管,规范犬只销售行为,完善犬只销售纠纷解决机制。
2019, 36(10):58-6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3
摘要:A市执法人员检查发现,××牧业有限公司涉嫌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本文从案件来源、调查经过和处理结果等进行介绍,并对该案的事实、证据、程序、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应用以及自由裁量等进行了评析,并提出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严防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相关制品以及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环节责任等建议。
2019, 36(10):61-6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4
摘要:GIS是一种对地理环境等方面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加工和呈现的综合工具。利用GIS可以把流感病例的相关数据与气候、环境和社会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模型,找到影响流感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因素,对流感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可视化预警。国内外学者利用GIS在禽流感风险因素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对人感染H7N9流感、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野禽流感风险因素和预测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病毒分布特征的研究,兽医决策辅助应用研究等。这些研究对指导兽医流行病学研究人员将GIS更好地应用于禽流感防控具有帮助意义。
2019, 36(10):66-7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5
摘要:本文概述了马梨形虫病的流行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病原学诊断可快速诊断病例,但大量检测时操作较为困难;ELISA 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诊断方法;CFT可准确诊断早期(急性)感染,但无法识别经过药物已产生抗补体反应的个体;PCR方法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敏感性较高,但操作较为复杂;real-time 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但所需仪器昂贵;LAMP技术敏感、简便、快速,但常出现假阳性结果。除病原学检测外,以上方法大多不适于田间检测。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成本低廉的田间检测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将主要侧重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2019, 36(10):71-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6
摘要:羊口疮(传染性脓疱)和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分别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如果通过反向遗传技术进行基因修饰,PPRV可成为表达外源蛋白的有效载体。ORFV含有1个具有高免疫原性的B2L蛋白。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含B2L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重组PPRV cDNA clone,然后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拯救了一株表达B2L蛋白的重组PPRV。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的生长动力学类似其母源病毒;Western blot和质谱分析表明,该重组PPRV可在细胞内表达B2L蛋白。该研究为羊口疮和小反刍兽疫二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9, 36(10):78-8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7
摘要:JAK-STAT信号通路是阐明细胞因子生物学功能及病毒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但对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及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采用PCR列阵方法,建立PK-15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的功能分类芯片,分析JAK-STAT信号通路中所有已知的Jak和Stat家族成员、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的受体,以及与Stat蛋白相关的核辅助因子及共同活化因子、Stat诱导蛋白及该通路的负反馈调节蛋白等基因在PCV2感染后的差异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明确PK-15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对病毒复制力和复制机制奠定基础。
2019, 36(10):84-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8
摘要:为准确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情况,在序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和一条探针,经体系优化建立了PCV2的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可检出10拷贝的PCV2质粒DNA,不与猪瘟病毒等多种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对送检的2批次45份病死猪脏器进行检测,检出25份阳性样品,与套式PCR方法的复合率为95.6%;对3份强阳性样品使用一对全基因组扩增引物,扩增了PCV2型全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3个病毒基因分别属于2种基因亚型(PCV2b和PCV2d)。本研究对于PCV2的准确检测及其变异特征的了解具有参考意义。
2019, 36(10):90-9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19
摘要:在序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和2条MGB探针,经体系优化建立了可快速鉴别检测两种马梨形虫病病原(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分别检出22和31基因拷贝的虫体DNA,且不与其他马病病原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采自进出口马匹的10份马全血和20份马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从马全血中检出2份马泰勒虫阳性样品。使用一对马泰勒虫EMA1全基因扩增引物,从2份阳性样品中扩增了EMA1基因。克隆测序后,对该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证实其为马泰勒虫特异基因序列;2份样品的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存在6个氨基酸变异;2个样品中的EMA1基因不完全一致,表明2个感染样品中的虫体可能为不同的马泰勒虫虫株。
孟凡亮,曹龙龙,焦秋林,李焱,王宏宇,刘照虎,马梓承,刘思当
2019, 36(10):98-10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10.020
摘要:2019年1月,山东省某牙鲆鱼场出现疑似淋巴囊肿病例。患病鱼体表长有灰白色菜花样瘤状物,死亡率超过30%,给养殖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确定发病原因,对该鱼场病死鱼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诊断和病毒检测,并对病毒MCP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眼观及组织学病变符合淋巴囊肿病的病变特征;所检测到的病毒与选定的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7%~99.9%和86.8%~100%。MCP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检测到的病毒与LCDV-C、JF00Kuma、JF03Yoshi、JF03GunNeA、JF、LCDV-K1等毒株同属于淋巴囊肿病毒基因II型,且与我国分离株LCDV-C有较高的同源性。经综合诊断,确定该流行病由淋巴囊肿病毒基因II型所致。该研究为该病的综合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资料,为下一步进行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