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李文刚,刘建文,李颖,孙涛,李争, 冯治永,袁增,崔基贤,梁智选
2019, 36(2):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1
摘要:2017年5月13日,天津市某蛋鸡场出现疑似流感疫情,发病鸡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死亡率持续升高,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疫情。为查找可能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疫情袭击率为10.8%,车流、人流以及野鸟带毒入场可能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未发生扩散。
胡明明,王治维,田文霞,雷宇平,白艳艳,赵胜杰,韦欣捷,王仲兵
2019, 36(2):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2
摘要:2017年5月26日至6月5日,山西省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灰雁出现了发热、腹泻(拉黑绿稀便)、头颈后仰、失明等症状,并陆续死亡,共死亡625只,袭击率为52.08%(625/1 200),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场内基本情况、免疫情况、调运情况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发病灰雁系5月26日调入,调运前未进行H5N6亚型禽流感免疫,因此调入时可能已感染禽流感病毒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原因。对全市范围的养殖禽类进行禽流感疫情排查,未发现其他疫情。调查结果提示:加强所有饲养禽类的禽流感免疫,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对于控制禽流感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养殖场在购入禽类时,应认真查验检疫票证,了解免疫背景,并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档案。
2019, 36(2):10-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3
摘要:为了解拉萨市禽流感流行情况,2017年11月—2018年3月,在拉萨市6个养殖场和11个活禽交易市场,随机采集1 394份棉试子进行禽流感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结果显示: 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87%,未检出H3、H5、H6、H7等其他亚型病毒;活禽市场H9亚型阳性率(4.64%)显著高于养殖场阳性率(0.35%,P<0.01)。结果表明,拉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风险较小,低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以H9亚型为主,且流行率不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养殖环节的防疫、检疫,以及活禽市场的清洗、消毒等工作,防止禽流感传入和流行。
张启龙,郑雪莹,傅彩霞,周德刚,张玮,刘海莹,董雅琴,余琦,刘晓冬
2019, 36(2):12-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4
摘要:2018年1月8日,北京市平谷区某养猪场报告出现大量仔猪死亡。为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控制疫情,通过问询、现场察看、剖检、实验室检测及风险因素分析等方式,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猪场发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并继发沙门氏菌感染。风险因素分析认为,未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是引起本次暴发的重要因素。建议养殖户加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监测,改善圈舍环境卫生,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以降低该病发生风险。
2019, 36(2):17-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5
摘要:为估计山东省莱西市奶牛结核病(bTB)的流行率,分析场间传播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该地区54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ELISA检测,估计bTB的群表观流行率(AP)为6.9%,群真实流行率(TP)为7.3%(95%CI:4.7%~10.0%);通过ELISA和单纯皮内变态反应(SICT)垂直试验,估计bTB个体AP为1.0%,TP为1.9%(95%CI:1.6%~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规模场、无隔离措施、无产犊场地、场外人员接生是bTB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08(95%CI:0.736~0.880),预测概率较好。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结核病防控策略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郑雪莹,谷传慧,韦海涛,宋彦军,姜兰兰,李扬,刘海莹,邓柏林
2019, 36(2):22-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6
摘要:为了解伴侣动物(宠物)寄养机构建设现状,给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对北京市90家寄养机构的寄养方式、环境条件、饮食情况、收费情况、服务模式,以及伴侣动物主人的服务体验反馈、动物寄养适应性情况、发生纠纷原因、问题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寄养方式主要有宠物店寄养、动物医院寄养和家庭寄养伴侣动物O2O平台;伴侣动物寄养机构从整体上看,寄养环境和服务管理模式较好,但存在寄养面积小、寄养收费不规范、纠纷多发等不足;寄养机构一般采用专人专事的服务管理模式,且根据寄养动物体型进行收费。结果提示:寄养O2O平台应提高寄养家庭的服务水平;行业需制定寄养机构寄养条件、环境要求等标准,用标准规范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伴侣动物寄养机构准入门槛。
2019, 36(2):26-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7
摘要:动物检疫验讫标志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检疫行政许可的法律凭证之一,具有进一步完善动物产品检疫监管的功能。本文结合上海市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实际,总结了当前运输环节检疫验讫标志查验中存在的式样不统一、品类差异大、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应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先进科技,加强执法监管与会商机制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完善动物检疫验讫标志的管理使用提供参考。
2019, 36(2):29-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8
摘要:自 2015 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出台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以来,即“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延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及畜禽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渝北区已在全区范围推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科学划分监(检)测单元、出台考核细则等实施办法,激发了基层兽医人员工作主动性,推进了服务管理对象自主(委托)检测,提升了产地检疫权威性;但仍存在养殖业主主观能动性不高和基层兽医队伍需更新补充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培训及巡查督导,加快基层兽医队伍的更新换代。
2019, 36(2):31-3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09
摘要:我国周边地区动物疫情复杂,动物走私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而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的区域化管理是破解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动物疫病防控难题的重要措施。区域化管理采用“4+2”模式,即国外4层管理、国内2层管理。国外4层管理包括集中饲养场、缓冲区、无疫区、出口隔离场管理;国内2层管理包括入境隔离场、指定屠宰场管理。目前已建成了老挝屠宰牛项目、蒙古国屠宰羊项目,而缅甸屠宰牛项目、吉尔吉斯斯坦口蹄疫无疫区建设合作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门的生物安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GIS技术应用将更加充分,这种管理新模式必将受到更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2019, 36(2):35-3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0
摘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都承载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2018年7月,甘肃省金塔县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检测发现,养殖户杨某涉嫌经营染疫动物。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其行为违犯了《动物防疫法》《刑法》的有关规定,随即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经法院判决,当事人杨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依法给予了惩处。这提示官方兽医应熟知法律法规,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的犯罪界限,严格审查移送案件证据,正确履行职责,实现打击违法犯罪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有效平衡。
2019, 36(2):39-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1
摘要:2017年,甘肃省夏河县农牧林业局对一起经营假兽药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立案查处。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义务,执法机关申请人民法院进行了强制执行,案件执行完毕。本文通过对案件来源、查处过程和申请强制执行情况进行了讨论,梳理了假兽药认定和违法所得核算的相关依据,明确了申请强制执行的业务流程,为切实加强农业行政处罚管理,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措施提供参考。
2019, 36(2):42-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2
摘要:新时代保障“四个安全”的更高要求,需要动物疫病防控舆论引导水平迈上新台阶。强化动物疫病防 控主动舆论引导观念是科学防控动物疫病,提升动物卫生部门社会地位与形象以及协调舆论生态环境不确定性的需求。动物疫病防控主动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要围绕以下 3 个关键点:首先要加强面向公众和媒体的舆论引导体系和队伍建设,其次要尽快累积人兽共患突发病、外来病暴发时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技术,同时要充分发挥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
2019, 36(2):47-4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3
摘要: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降低非洲猪瘟的扩散风险,本文结合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及部分国际已发疫情,对非洲猪瘟扩散风险点进行简要分析。分析认为:养殖环节风险点主要是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低及饲喂餐厨剩余物(泔水);流通环节风险点主要存在于生猪及猪肉产品长距离调运、猪肉及其产品销售;屠宰环节关键风险点是私屠滥宰。因此,应严禁泔水及猪源性蛋白饲料产品饲喂生猪,加强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措施,完善活畜禽长途调运监管,强化生猪屠宰企业管理等。
2019, 36(2):50-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4
摘要:OIE参考实验室是特定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的权威机构,旨在向OIE成员国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专家建议。本文对OIE参考实验室的最新管理规定,涉及实验室设立原则、申请程序指南规则、实验室除名程序及条件、实验室网络化等方面的最新要求进行了研究解读,分析了实验室管理的补充规定和变化背景,为推动我国完善OIE参考实验室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2019, 36(2):53-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5
摘要:为评价重组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对鹌鹑和鸽子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重组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鹌鹑和肉鸽,在25日龄首免,46日龄二免(鹌鹑和肉鸽的剂量分别为0.3 mL和1 mL),观察禽群临床表现,定期采集血清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鹌鹑首免后21 d,H5和H7亚型HI抗体效价均达到高峰,分别为(7.7±1.3)log2和(8.5±1.3)log2,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约为35 d;二免后7 d,H5和H7亚型抗体效价均达到高峰,效价分别为(9.7±0.9)log2和(10.3±0.9)log2,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分别约为147 d和175 d。鸽子首免后21 d,H5和H7抗体效价也均到达高峰,分别为(9.8±0.8)log2和(10.4±1.1)log2,两种亚型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均超过181 d;加强免疫后7 d,H5和H7抗体效价也均达到高峰,效价分别为(10.2±1.0)log2和(10.7±0.9)log2,189 d后效价分别为(5.4±1.3)log2和(6.1±1.5)log2,合格率分别为96.7%和100%。临床观察,未发现该疫苗有严重免疫不良反应。结果表明,(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鹌鹑和鸽子安全有效。生产中推荐:鹌鹑25日龄首免,46日龄和6月龄各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0.3 mL;鸽子25日龄首免,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1次,剂量为1 mL。
2019, 36(2):58-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6
摘要:为了解鸡群中I群禽腺病毒(FAdV-I)的流行现状,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部分大规模养鸡场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PCR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76份病料中分离到10株FAdV-I,分离率为13%;10株FAdV-I中,1株为血清4型,6株为血清8b型,1株为血清9型,2株为血清11型。结果表明,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存在一定的FAdV-I流行,主要流行血清型已由4型转变为8b型,因此需要评估当前的4型灭活苗能否有效防控这些地区的FAdV-I流行。
2019, 36(2):63-6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7
摘要:鸡源沙门氏菌作为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其血清型分布和致病性研究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在西藏拉萨市养鸡密集的城关区、曲水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堆龙德庆县5个地区,选择12个养鸡场,采集疑似发病鸡样品121份,最终分离鉴定出104株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这104株沙门氏菌分属于4个血清群,其中A群(O2)13株、C1群(O7)29株、C2群(O8)9株、D群(O9)53株;优势血清群为D群(51%),其次为C1群(27%)。PCR扩增结果显示,这104株沙门氏菌和标准阳性对照均扩增出invA基因片断,表明均为致病性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7日龄雏鸡接种后感染率可达100%。上述结果表明,拉萨市鸡源沙门氏菌流行较为普遍,且均有致病性,会对当地禽产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西藏地区需要加强鸡源沙门氏菌的控制。
高志强,汪琳,张灿,任彤,赵相鹏,尹羿,蒲静,史雅然,刘凤华
2019, 36(2):68-7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8
摘要:为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现场检测,根据沙门氏菌 invA 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 1 套引物,通过对 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沙门氏菌属特异性 LAMP 检测方法;通过对 invA 基因 8 个区域的 6 条引 物配对进行等温扩增,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 HNB 来指示反应结果,实现了反应的快速闭管检测。灵敏度试验 显示,建立的方法可以检出稀释至 3.6×101 CFU/mL 菌液所提取的 DNA;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方法与大肠杆菌 DNA、志贺氏菌 DNA、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 DNA、炭疽沉淀抗原 DNA 以及猪链球菌 2 型 DNA 不发生交叉反应,但能检出鸡白痢、禽伤寒沙门氏菌凝集抗原以及马流产试管凝集抗原提取的 DNA;重复性试验显示,3 个稀释度菌液 DNA 的 3 次重复检测均为阳性;应用试验显示,从经增菌培养的 200 份进境猴粪拭子样品中检出阳性 2 份,与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重复性满足实际要求,可用于进境动物样品的沙门氏菌检测。
沙依兰?卡依扎,达吾列提?努尔木汗,巴特力?贾尼木汗,艾力西热?买买提, 赛力克波力?哈吉别克,黄炯
2019, 36(2):73-7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19
摘要:为探索有效的杀灭蜱方法,减少蜱虫危害,选择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蜱虫流行较严重的一家农户,开展了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联合应用防控家畜蜱虫试验。试验分为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和不用药的对照组。每组有50只不同年龄的牛、羊、马等家畜,其饲养管理、放牧条件、圈室条件都基本相同。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间隔1个月,同法同量进行2次用药;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先使用杀虫油剂,1个月后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用药后观察无蜱的维持时间和第1次用药90 d后仍发现蜱的试验动物数量,计算不同试验组的杀虫效果。结果显示,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用药后的无蜱维持时间分别为70、60、90 d,预防效率分别为90%、86%、100%。结果表明,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可起到最佳的蜱虫预防效果。
2019, 36(2):77-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20
摘要:为了给犬副流感病毒(CPIV)疫苗研制提供支持,无菌采集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犬的脑和肺脏样品,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通过RT-PCR、红细胞吸附试验,对盲传3代的细胞培养液进行鉴定,成功分离到1株CPIV。该病毒能使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病变,且具有吸附鸡红细胞的能力,将其命名为CPIV-D121004株。对该毒株的F糖蛋白全基因进行克隆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分离株的F基因较为保守,未出现大的遗传变异。今后需要对分离株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以探究其作为候选疫苗株的潜力。
2019, 36(2):82-8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21
摘要:为给I型犬腺病毒(CAV-I)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材料,采集疑似犬传染性肝炎患犬粪便,用PCR方法进行CAV-I核酸检测,并运用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PCR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检测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状态。结果显示:患犬粪便样品PCR检测为CAV-I核酸阳性,病料接种MDCK细胞培养24 h后出现明显的“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培养物血清学鉴定为CAV抗原阳性,不同代次病毒培养物均为CAV-I核酸强阳性;第9代病毒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CAV-I毒株核苷酸相似性在99.0%以上,与CAV-Ⅱ相似性仅为65.3%;该病毒与CAV-I毒株处于同一遗传分支;病毒接种MDCK后8 h内均无抗原检出,12 h后细胞核中分布大量的CAV抗原,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葡萄串样”病变,抗原在细胞中呈弥散分布。上述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毒株为CAV-I,命名为CAV-ZY180711。
2019, 36(2):88-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22
摘要:影响MALDI-TOF-MS微生物鉴定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微生物培养基、培养状态、菌体前处理、上样量等方面进行MALDI-TOF-MS操作技术和方法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进行MALDI-TOF-MS细菌鉴定,培养时间在4~24 h之间为佳;尽量选择无色、不含盐的液体培养基;0.1 μL菌液是最低鉴定菌量;上样量对结果无影响;对于菌体前处理,除按照标准化前处理程序操作外,也可将菌体加ddH2O制成混悬液进行点靶鉴定,这样更加简便。本研究有助于减少MALDI-TOF-MS操作盲目性,提高鉴定质量,利于操作的规范化和简便化。
刘红亮,王奇奇,张改平,祁艳华,周景明,刘燕凯,马丽萍,王爱萍
2019, 36(2):97-10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2.023
摘要:本研究以洛克沙胂(ROX)的结构类似物3-氨基-4-羟基苯胂酸(HAPA)为小分子半抗原,采用碳二亚胺法,分别将其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HAPA-BSA和检测抗原HAPA-OVA。经紫外光谱扫描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后,以20 μg/只剂量的HAPA-BSA免疫BALB/c小鼠;选择血清效价高、敏感性强的小鼠,取脾脏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株。利用间接ELISA法筛选得到1株可以稳定分泌抗ROX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命名为G12;间接ELISA法测定其细胞上清效价为1:512,间接竞争ELISA 测定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为3.147 ng/μL。经小鼠体内诱生腹水,辛酸-硫酸铵法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为1:102 400,IC50为1.433 ng/μ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试验成功合成了ROX人工抗原,并制备了可以分泌高敏感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为ROX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