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6(6):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1
摘要:2017年4月,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开始出现母猪生产异常情况,产出的木乃伊胎数量突然增多,后期早产和产死胎现象也开始增加。为探寻发病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母猪生产异常,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测,推断本次疫情系猪圆环病毒感染所致。调查发现,技术人员擅改免疫程序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是诱发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推断的病因,提出了对母猪群紧急免疫圆环病毒疫苗的建议。养殖场实施该措施1个月后,母猪生产恢复正常。调查表明,对主要疫病净化程度较好的规模化种猪场,调整PCV2免疫程序前,应以生产性能监测和疫病检测为基础开展评估。
何世成,王昌建,林源,贺银辉,彭志,鲁杏华,唐小明,王卫国,刘道新
2019, 36(6):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2
摘要:为了解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情况,评估其潜在传播风险,2018年10月,在湖南省86个屠宰场采集样品895份,使用荧光PCR方法进行ASF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1个屠宰场的43份样品呈ASFV核酸阳性,场阳性率为12.8%,样品阳性率为4.8%。调查分析表明,ASFV阳性屠宰场与是否屠宰过来自疫点的生猪及场内环境、工具、车辆的消毒情况相关。调查提示,屠宰场应继续加大ASFV自检力度,政府和主管部门需继续加强检疫监管,以降低ASF扩散风险。
2019, 36(6):9-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3
摘要:2019年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督导组对此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扩散风险分析。调查分析显示: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可能性最大,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高,但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和野猪的风险较小。督导组由此提出,明确各相关部门防疫责任,继续加大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加大对餐厨剩余物和猪肉销售点废弃碎肉的监管,禁止泔水喂猪,进一步提升猪场的猪病防控能力。此起疫情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和边境动物卫生安全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2019, 36(6):12-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4
摘要:为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广西病死番鸭中的感染情况,通过PCR方法,对2016—2018年广西地区送检的362份病死番鸭样品进行MDPV检测,并进行群间和时间分布以及混合感染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8年广西病死番鸭平均MDPV样品检出率为10.22%(37/362),其中未免疫MDPV疫苗的样品检出率(16.36%)高于已免疫的(1.35%),20日龄以内的(19.51%)高于21日龄以上的(2.53%),2018年的(12.84%)高于2017 年(8.62%)和2016年的(8.16%),3—5月(15.46%)和9—11月(11.49%)的高于 1—2月(9.68%)和6—8月(3.53%)的;群阳性检出率在10.20%~21.62%之间,分布特点同样品检出率基本相同。送检的MDPV阳性和阴性样品中,均检出鸭黄病毒、鸭圆环病毒、鸭I型肝炎病毒以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5种病原菌。结果表明:广西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MDPV流行且有加重趋势;MDPV在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幼鸭;免疫对于控制MDPV感染具有较好效果,病死番鸭中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结果提示,要加强春、秋季节的MDPV疫苗免疫,尤其是对20日龄以内的幼鸭,同时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原的混合感染。
元振杰,马弘财,拉巴次旦,次仁多吉,班旦,格桑卓嘎,施建忠,曾江勇
2019, 36(6):16-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5
摘要:为了解西藏拉萨市家禽禽流感抗体水平,2017年8月随机选择免疫过H5禽流感疫苗的8个规模养殖场、2个散养户、3个活禽交易市场,共13个群体,采集1 041份家禽血清样品进行H5、H7、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检测。结果显示: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45.73%,H7、H9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13%、52.64%;养殖场、散养户和活禽交易市场的不同亚型抗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规模化养殖场的H7亚型抗体阳性率最高(29.92%),活禽市场的H5、H9亚型阳性率最高(78.16%、79.31%),散养户的所有亚型抗体阳性率均最低。结果表明,拉萨市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较差,特别是散养户,疫病发生风险较高,H7、H9亚型疑似自然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发生。
夏炉明,孙泉云,陈琦,朱九超,张敏,沈素芳,黄忠,王曲直,赵洪进
2019, 36(6):20-2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6
摘要:为降低上海市非洲猪瘟(ASF)传入和发生风险,从养殖、流通、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上海市ASF防控关键风险点开展了分析评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生物安全水平低的规模猪场、携带ASF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以及“屠宰场—规模场”和 “无害化处理场—规模场”风险路径是当前上海市ASF防控的关键风险点。为此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强化疫情排查,落实疫情报告义务;加强各环节监测和风险管理;压实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区域性生物安全水平,尝试建设无疫小区。
2019, 36(6):23-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7
摘要:为找准云南省内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非洲猪瘟疫情对云南省生猪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采取实地走访和座谈方式,在生猪养殖主产区和猪肉冻品主要流入地,针对相关养殖生产、经营运输从业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情况调研。调研发现:云南全省生猪及产品调运和泔水监管机制仍不健全,省外生猪产品鱼目混杂,大量进入云南,受省外来源复杂冻品影响,省内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同时生猪销售价格受非洲猪瘟冲击严重,养殖农户补栏动力和信心不足,生猪生产形势严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省外生猪及产品监管,提高餐厨剩余物收集运输处置能力,全面开展猪肉冻品和泔水喂猪专项整治,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同时采取激励和补贴政策,稳定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生产。
2019, 36(6):26-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8
摘要:为减少因流浪猫的日益增多而造成的城市环境威胁和公共卫生危害,本研究根据城市流浪猫的成因和危害,将捕获-绝育及医疗处置-放归(TNR)救助原则,应用到流浪猫APP交互式管理的设计和研究中,设计了一套流浪猫登记、信息共享、移动互联网跟踪、放生和领养等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了用户提供救助信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救援方和领养方相互协作的载体,建立了目标用户对流浪猫情感需求的心理模型,构建了突出社会公益交互原则的基层架构,从而为流浪猫的信息化管理、分布、大数据分析、数量控制、社会救助及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流浪猫管理APP平台。
2019, 36(6):32-3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09
摘要:为了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增效及降低成本等需求,上海海关在自贸区积极推进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通过推行分类管理,调整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创新查验模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生物材料相关产品的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并使其进出口增速明显。上海海关将继续改革创新,完善生物材料监管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及放开生物材料进口准入,进而建设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进出境生物材料检疫监管模式。
2019, 36(6):36-3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0
摘要:2016年,天津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在全市规模场试行“先打后补”政策。3年来,通过前期细化方案,落实补贴经费,调整防疫管理方式等工作的实施,在推进养殖者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免疫政策投入效果等方面成效明显,但鉴于养殖者积极性差、试点初期政策门槛高、补贴到位率低、养殖者自主监测意识弱等问题,提示应简化政策实施程序,建立免疫服务市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监测与执法衔接,以建立健全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管理机制,实现养殖者自主免疫,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的目标。
2019, 36(6):40-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1
摘要: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现状,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2017年以来,宁夏地区兽医主管部门全力推进政府购买兽医社会服务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全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面广。全区95.5%(21/22)的县(区)开展了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81.6%(160/196)的乡镇。二是村防员队伍平稳转型,工作效率与薪资待遇显著提高。此外,本文梳理基层兽医服务需求和供给,指出了当前存在养殖主体对政府提供兽医服务的依赖性强,基层兽医机构力量不足,社会兽医服务组织能力不足,兽医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这提示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培育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经费投入的目标导向作用。
2019, 36(6):44-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2
摘要:为满足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攻毒试验需求,参照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相关国家标准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设计和建设了一个双走廊模式、屏障环境、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可满足使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进行的感染性试验的需求。本文针对ABSL-2的设施设计要点、生物安全控制等相关理念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强调建设过程应高度关注生物安全防护问题,以期为建设相关单位建设实验室提供信息参考。
2019, 36(6):49-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3
摘要: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样品检测报告,2018年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检测到口蹄疫病毒。在亚洲、非洲,口蹄疫继续呈地方性或暴发流行,在欧洲(如俄罗斯和土耳其)及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部分国家呈散发性流行。本文介绍了2018年全球口蹄疫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了全球口蹄疫流行特点,简述了全球防控进展,同时结合我国口蹄疫流行情况,对我国口蹄疫防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9, 36(6):56-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4
摘要:病毒性疫病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而中药因其独特的病毒病防治视角,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病毒性疫病发病机理与近年来抗病毒中药研究成果,对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多方位、多靶点、天然低毒兽医临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
2019, 36(6):62-6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5
摘要:呋喃西林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物氨基脲(SEM)会与细胞膜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结合态残留物,稳定而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致癌、致畸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呋喃西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综述了两种应用于SEM检测的主要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和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以及食品中的SEM来源,以期对呋喃西林药物及其代谢物SEM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19, 36(6):68-7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6
摘要:2018年10月,甘肃省某规模猪场存栏900头不同胎次母猪,在产仔高峰期内突然出现大量流产现象,临产母猪主要表现为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畸形胎,平均产生率为26.92%(365/1 356),乳猪平均死淘率高达16.55%(164/991)。为确定病因,采集5头猪病料,包括木乃伊胎1头、死胎1头、流产胎儿2头、7日龄自然死亡弱仔1头,进行猪常见疫病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头猪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检测均为阳性,4头的衣原体核酸检测为阳性,猪瘟病毒、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 2型和猪衣原体混合感染是导致该规模场母猪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混合感染的控制。
2019, 36(6):73-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7
摘要:2018年9月,贵州省某乡镇一野猪养殖场30%左右的仔猪出现食欲废绝、先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逐渐消瘦等症状,死亡率为75%。通过临床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猪瘟病毒感染。分析认为,引起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该养殖场未对新增仔猪及怀孕母猪及时进行猪瘟免疫。
2019, 36(6):76-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8
摘要:为给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参考,在贵州省某规模猪场选取3组不同母源抗体背景仔猪群,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PR疫苗免疫,然后设置不同的检测时间点,采集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gE和gB抗体跟踪检测,初步探索仔猪群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在母源gE和gB抗体均为阴性背景下,1日龄初生仔猪活疫苗滴鼻免疫对免疫抗体水平没有影响,1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免疫抗体水平逐渐升高,4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加强免疫1个月后,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此后逐渐下降,到120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gE母源抗体阴性背景下,产前40 d免疫母猪,55日龄进行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仔猪免疫抗体水平持续升高,90日龄时再用基因缺失疫苗加强注射免疫1次,至120日龄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150日龄后开始下降,到185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母源gE抗体阳性背景下,疫苗免疫不能使仔猪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抗体。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背景对于仔猪免疫程序的制定具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免疫程序要结合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合理制定,并要及时淘汰gE阳性种猪。
2019, 36(6):80-8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19
摘要:2017年12月,上海市一养殖场饲养的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等病症。将猪鼻拭子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对血凝试验阳性样品在SPF鸡胚上进一步纯化、增殖,分离到1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205/2017)。采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基因片段进行整个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用MEGA 6绘制遗传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H1N1亚型,其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类禽型H1N1进化分支,没有出现不同基因型流感病毒片段之间的重组;分离株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本毒株的分离鉴定为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的猪流感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提供了参考。
2019, 36(6):88-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20
摘要:对河南省某蛋鸡场病死鸡中分离的一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血凝性、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F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 HA效价平均为1:128,HI效价为1:1 024,MDT为55 h。F基因测序表明:其编码区长度为1 662 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将其命名为A/Chicken/China/zhoukou1/18(简称ZK1/1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VII型,是引起河南省新城疫疫情的主导基因型。该疫情提示,属于基因II型的La Sota疫苗株不能完全抵御基因VII型野毒的侵袭,在鸡群抵抗力降低时,可造成鸡群感染发病,需要加强综合防控。
2019, 36(6):92-9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21
摘要:针对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LCMV实时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 RP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LCMV同步检测的其他鼠病毒均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与RT-PCR一样的高敏感性;通过对LCMV感染鼠组织样本和LCMV阴性鼠血清样本的检测,证实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的核酸检测方法相比,该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在核酸上样20 min内即可判读结果,可满足啮齿类动物LCMV快速检疫需要。
郭书林,陈信忠,尤颖哲,陈何东,王艺红,丁亦男,龚艳清,杨俊萍
2019, 36(6):96-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6.022
摘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90份样本的27份中分离鉴定出81株VP,表明该地养殖场幼虾具有较高的VP感染风险;经PCR检测,在23份样本中,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16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为特异性菌株,6份样本的部分受检VP为特异性菌株,1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非特异性菌株,表明患病幼虾存在不同基因型VP同时感染情况;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8份阳性,而以肝胰腺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25份阳性,表明直接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较低。本研究为AHPND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