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6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19, 36(9).

      摘要 (244) HTML (0) PDF 3.80 M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8年浙江省人布鲁氏菌病病例溯源调查

      2019, 36(9):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1

      摘要 (495) HTML (0) PDF 460.82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人布鲁氏菌病病例感染来源,探讨当前布鲁氏菌病防控重点,对存在人间病例的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开展溯源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8年的98例人间病例以职业人群为主,主要为从事羊养殖、屠宰、运输和羊肉加工、销售的人群,占55.10%;人间病例流行病学相关场点以羊屠宰场为主,占33.67%;人感染的可能途径以接触、屠宰活羊为主,占63.27%;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不明的病例占44.90%,而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于省外、省内其他县和本县的病例分别占31.63%、15.31%和8.16%。调查认为,当前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控的关键是对省外调入活羊的监管,应加大对违法调运活羊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牛羊定点屠宰和牛羊肉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协调实施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联防联控,及时深入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共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流行病学
    • 2018年河南省未免疫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

      2019, 36(9):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2

      摘要 (572) HTML (0) PDF 445.29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未免疫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2018年以河南省未免疫布鲁氏菌病疫苗的羊群为研究对象,开展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普查,共对1 830个场群的59 462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空间、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抗体平均场群阳性率为3.93%,个体阳性率为1.24%;豫西地区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最高,分别为12.31%和6.43%,豫东地区最低,分别为0.55%和0.04%;散养户的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7.53%和2.17%,而羊屠宰场和交易市场中未检出阳性。结果表明:豫西地区以及散养户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应采取全面免疫的防控措施,降低该地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豫东、豫南地区和种羊场等流行率较低的地区和场点,可采取检测、扑杀等措施,逐步实现净化目标;羊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虽然无阳性检出,但应继续加强监测,防止病菌交叉传播。通过本次河南省未免疫羊群普查,基本掌握了全省未免疫羊群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从而为全省羊群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 新疆南疆地区某规模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抗原检测

      2019, 36(9):9-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3

      摘要 (412) HTML (0) PDF 373.80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新疆南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情况,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规模化奶牛场2 358份牛血清样品、35份新生犊牛耳组织样品进行BVDV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有9份血清样品为BVDV抗原阳性,阳性率为0.38%;对阳性样品的来源牛间隔21 d后采血复检,检出1份阳性血清样品,确认该样品来源牛为持续性感染牛;在新生犊牛耳组织中,未检测出BVDV。本次抗原检测证明,新疆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感染,建议督促牛场积极开展BVDV净化工作。

    •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19, 36(9):12-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4

      摘要 (410) HTML (0) PDF 714.84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时有发生。为了解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流行状况,通过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应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找到针对本地区流行株的敏感药物。结果显示:从采集的35份病羊肺组织病料中,分离出12株B群、9株D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未分离出其他血清群;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耐药率最高,对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流行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以B群、D群为主,且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需指导和监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研究查清了本地区流行的优势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群,找到了针对性敏感药物,这为该市羊巴氏杆菌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2013—2017年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分子演化特征

      2019, 36(9):19-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5

      摘要 (455) HTML (0) PDF 688.15 K (1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分子流行特点,对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进行血凝蛋白(H)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7个毒株H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7,变异分布在41个位点,H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3 2,变异分布在24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H基因的13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9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我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4系中一个独立的进化小分支。本研究阐明了2013—2017年我国PPRV H基因的分子演化特征,从而为该病控制和消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 >动物检疫
    • 口岸截获猪肉肠的主要猪病病原核酸检测

      2019, 36(9):25-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6

      摘要 (420) HTML (0) PDF 490.56 K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非法跨境携带猪肉肠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对北京口岸截获的猪肉肠进行8种猪病病原核酸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82份样品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以及猪细环病毒1型(TTSuV1)均有检出;除PRV阳性率较低外(3.9%),其余3种阳性率较高,均大于35%。这表明口岸非法携带猪肉肠存在传播多种动物疫病的风险,提示相关执法部门应强化口岸动物检疫,降低疫病传入风险。

    •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2019, 36(9):29-3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7

      摘要 (348) HTML (0) PDF 457.48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强对境外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疫病的管控,是防止疫病随病媒生物跨境传播的重要举措。当前口岸入侵病媒生物存在来源广、入侵途径多、类别杂、种群丰富及随季节变化等特征。本文针对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重点,提出应强化源头治理,切断入侵途径,加强查验及口岸区域的可持续治理能力,并指出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应用新技术及跨域多方合作是防控关键。

    • >兽医管理
    • 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结果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2019, 36(9):33-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8

      摘要 (390) HTML (0) PDF 546.59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兽医体系效能(PVS)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兽医体系质量和运行效能水平的主要依据。本文针对PVS评估主体如何分析处理多地区、多要素、多指标、多等级评估结果的难题,研究建立了PVS评估结果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评估目的确立分析目标单元;结合评估结果与应对措施的可实现程度,将接受评估的地区划分为3至5类;针对部分能力指标平均效能水平显著偏低的地区,分析各自成因,提出改进政策措施。该方法为政府兽医工作主管部门运用PVS评估方法查找系统性能力缺陷,精准施策,推进兽医体系整体能力提升,稳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基础,提出了可行性技术路径。

    • 河北省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调查

      2019, 36(9):39-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09

      摘要 (398) HTML (0) PDF 642.73 K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现状,进一步为优化行政管理措施提供参考,采用访谈、问卷等方式,对河北省设立的40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49个站点)的地理分布、设施设备、人员、经费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公路检查站分布较广,但规划布局不合理,以国道、省道的分布数量居多,高速公路的分布数量少;高速公路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流量远超国道和省道;检查站设施设备、消毒场所、指示标志、检疫与监督执法装备达标率不高;现有人员面临老龄化、学历低,工资保障及经费保障不足等难题。上述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指定通道,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加大政府保障力度。

    • 河北省非洲猪瘟防控难点与对策

      2019, 36(9):44-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0

      摘要 (478) HTML (0) PDF 404.92 K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2月24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某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河北省生猪产业造成较大冲击。通过此次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本文从养殖数量、养殖模式、地理位置、基层力量等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河北省的防控难点,针对上述难点,从严控饲养环节、严把屠宰环节、严守流通环节、及时落实补贴、提升基层能力、联合防控应对、加强舆情监控等7个方面,提出了重点防控对策。

    • 河南省非洲猪瘟防控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9, 36(9):48-5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1

      摘要 (453) HTML (0) PDF 408.07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河南省发生两起非洲猪瘟疫情后,全省迅速行动、快速响应、严格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梳理了河南省围绕非洲猪瘟防控,所采取的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加强洗消中心建设、强化两场(种猪场、规模化养殖场)监管、严格检查站把关、加强“两体”(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泔水处置难度大、运输车辆备案条件不明确、屠宰场风险隐患大等问题,提示应强化联防联控、严厉打击违法、强化生物安全、严格屠宰环节,以期为国家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工作思路。

    • 山东省昌邑市动物卫生监管新模式

      2019, 36(9):52-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2

      摘要 (480) HTML (0) PDF 366.44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卫生监督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山东省昌邑市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动物卫生监管新模式,建立以风险评估为总抓手,官方兽医、屠宰检疫协检员、动物防疫安全协管员三员一体的网格化、痕迹化、信息化监管体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分级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协检员队伍建设,推进网络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等建议,逐步建立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 >监督执法
    •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案件的法律适用

      2019, 36(9):55-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3

      摘要 (516) HTML (0) PDF 476.31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是政府关注、社会关切和消费者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对畜禽养殖、畜禽收购与屠宰、畜禽产品市场销售等环节如何适用法律存在执法困惑。本文结合有关法理分析认为:一是养殖环节销售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或动物产品的,应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对养殖者进行处罚。二是屠宰环节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的,要以违法行为是否构成为判定要素。对于畜禽产品尚未销售的,相关主体没有法律责任,但应对问题畜禽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用于食品消费。对于畜禽产品已销售的,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相关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在自营模式和代宰模式中,违法行为人认定和法律责任归属有所不同。三是市场销售环节发现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应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处罚,农业执法部门应防止越权执法。

    • 一起无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案的查处

      2019, 36(9):59-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4

      摘要 (460) HTML (0) PDF 451.99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A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通过例行检查,发现了一起涉嫌无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的违法行为。经立案调查,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经集体讨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8 445元,并处3 5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本文对该案的适格主体、违法事实、证据程序、法律适用、自由裁量等内容进行了点评,对同类案件的查处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应进一步推动相关法律规章修订与完善,重视执法与普法工作双管齐下,强化部门间协作机制,以提高查处效能,进而优化动物诊疗机构监管环境。

    • >专论综述
    •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19, 36(9):63-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5

      摘要 (488) HTML (0) PDF 500.15 K (1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荧光抗体技术(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GICA)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汇总分析,总结认为今后非洲猪瘟诊断的发展趋势在于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

    • >技术支撑
    • 荧光原位杂交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2019, 36(9):69-7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6

      摘要 (446) HTML (0) PDF 574.88 K (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快速鉴定病原菌,较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这两个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可供参考。为建立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利用布鲁氏菌探针Bru-996和结核分枝杆菌探针MTB770,通过优化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样品处理等关键条件,确定最佳检测程序;根据已知背景的菌株和临床样品,对Bru-996和MTB770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荧光复位杂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反应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可在4 h内完成布鲁氏菌检测;荧光标记Bru-996探针与布鲁氏菌待检菌株的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与结核分枝杆菌、禽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并从5个已知背景的组织病料中成功检出布鲁氏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则需要6~8 h,杂交前必须对样品用二甲苯和溶菌酶进行处理;MTB770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能从牛肺部结节中检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快速、简便,而且Bru-996和MTB770探针分别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替代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作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 4℃无氧保存时间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2019, 36(9):74-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7

      摘要 (390) HTML (0) PDF 431.69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4 ℃无氧环境中绵羊粪便保存时间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将新鲜绵羊粪便混合均匀后,等分为8份保存,分别测定保存0、3、6、9、12、15、18和21 d的虫卵孵化率。参考并改进世界兽医寄生虫学促进协会(WAAVP)推荐的虫卵孵化试验(egg hatch test,EHT)方法,收集线虫虫卵,用24孔培养板孵化虫卵进行重复性试验,记录线虫卵孵化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 ℃无氧环境中,保存9 d内粪便的线虫卵孵化率可达到50.51%,9 d后孵化率急剧下降。结果表明,4 ℃无氧环境中保存9 d的新鲜粪便仍有50%以上的虫卵孵化率,可用于相关试验和研究。这种保存方法,延长了新鲜绵羊粪便采集后的有效使用时间,简便易行,对相关试验或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

    • 4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HA和HI试验

      2019, 36(9):78-8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8

      摘要 (378) HTML (0) PDF 620.47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DEV)的血凝特性,进而为建立PEDV HA和HI试验,评估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奠定基础,将CV777、DR13、YN13和YN144共4株PEDV毒株,在37 ℃下,分别用0、5、10、50、100 μg/mL胰蛋白酶处理30 min,然后用鸡、兔和猪红细胞进行血凝(HA)试验;用已经鉴定为PEDV抗体阳性的血清和乳清分别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显示:4株PEDV毒株只与兔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CV777、DR13毒株的HA现象需要用5 μg/mL的胰蛋白酶进行预处理,但是YN13和YN144毒株的HA现象不需要胰蛋白酶作用;该凝集现象能够被PEDV抗体特异性抑制。结果表明,PEDV能够凝集兔的红细胞,不能凝集鸡和猪的红细胞,因而可以用兔红细胞建立PEDV的HA和HI试验方法。

    • 新疆某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病病原学检测和毒株鉴定

      2019, 36(9):83-8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19

      摘要 (376) HTML (0) PDF 739.05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4月,新疆某规模化繁育猪场出现大量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育障碍症状。为确诊病因,采集胎儿组织和母猪流产分泌物,通过普通PCR、RT-PCR、real-time PCR技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弓形虫4种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检测呈阳性,PRV、PPV和弓形虫检测呈阴性。通过PRRSV特异性引物NSP2进行PRRSV毒株鉴定,确定该猪场存在PRRSV类NADC30毒株。结果表明,类NADC30毒株是导致该猪场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说明该新型毒株已经蔓延到新疆地区,并开始对该地生猪养殖业造成危害。本试验为新疆地区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调查提供了依据。

    • 鸭源1: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9, 36(9):88-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9.020

      摘要 (338) HTML (0) PDF 849.00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PCR鉴定及PCR分型等鉴定,确定2018年从河南省某蛋鸭场分离到的一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为1:A型。采用药敏纸片,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不敏感。用该菌株的培养物腹腔注射4只体质量为25 g左右的昆明小鼠进行毒力试验,结果攻毒菌量为3.7 CFU时,能使全部小鼠死亡,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本研究对于了解河南省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及其耐药性和致病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