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20, 37(11).

      摘要 (231) HTML (0) PDF 7.71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流行病学
    • 2016—2019年我国I类新城疫病原学监测与遗传进化分析

      2020, 37(11):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1

      摘要 (451) HTML (0) PDF 875.26 K (1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我国I类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分布及分子演化特征,2016—2019年,随机从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98个采样点,采集家禽口咽/泄殖腔双拭子样本、野鸟粪便样本和环境样本共45 458份,通过病毒分离和RT-PCR鉴定,共分离到I类NDV 558株。从时间分布看,2016—2019年I类NDV分离率分别为0.95%、0.89%、1.88%和1.37%,有增高趋势;从地理分布看,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离到I类NDV,主要集中于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从场点分布看,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I类NDV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从宿主分布看,I类NDV主要来源于鸡和鸭,少量来自鹅、鸽和环境样本;从基因型分布看,558株I类NDV属于2个基因亚型,其中1.1.2亚型为近年来我国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研究表明,我国I类NDV污染面广,宿主范围广泛,且存在2种基因亚型。研究提示,应加强I类NDV的免疫、监测,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抵抗力,降低病毒基因变异致毒力增强的风险。本研究为我国科学防控新城疫提供了参考数据。

    • 华中部分地区发病猪群血清样品PCV-2病原学检测

      2020, 37(11):6-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2

      摘要 (369) HTML (0) PDF 935.27 K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华中地区临床发病猪群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状况及特点,2018—2019年,从湖北省的武汉、随州、咸宁、荆州,湖南省的常德、衡阳、汨罗、株洲等8个地市的4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临床发病猪群血样1 550份,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巢式PCR诊断技术进行PCV-2病原学检测,并采用SPSS 24.0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养殖阶段、不同季节统计分析,同时追踪与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湖南、湖北两省8个地区发病猪群的PCV-2平均检出率为31.68%(491/1550),所有检测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CV-2感染,病原检出率在8.79%~49.01%之间波动,差异显著(P<0.05);不同养殖阶段发病猪群均有PCV-2阳性检出,检出率在12.17%~60.84%之间波动,差异显著(P<0.05),其中育肥猪和保育猪检出率较高,而哺乳仔猪、经产母猪和后备猪偏低;PCV-2一年四季均有检出,检出率在5.98%~49.81%之间,但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冬季节检出率偏高,而春秋季节偏低(5.98%),差异显著(P<0.05);PCV-2和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的多重感染较为常见,其中以PCV-2+PRRSV双重感染和PCV-2+PRRSV+PRV三重感染为主,而四重以上感染较为少见。结果表明,湖南、湖北两省的PCV-2病原分布较为广泛,是导致该区域猪群发病的重要病因,但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区、猪群和季节差异。建议加强高流行地区、高发季节、重点猪群的免疫、检测和生物安全管理,逐步控制和净化PCV-2。本研究初步了解了华中地区PCV-2的流行特点,为其流行控制和净化制定提供了参考。

    • 福建省南平市规模猪场生产和生物安全管理情况调查

      2020, 37(11):12-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3

      摘要 (353) HTML (0) PDF 408.14 K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福建省南平市规模生猪养殖场非洲猪瘟(ASF)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及生物安全建设状况,分析规模猪场重大疫病防控关键风险点,2020年1月对全市267个规模生猪养殖场,从生猪生产、引种、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管理、ASF自检等方面组织开展了本底调查。调查发现:南平市94.38%的猪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56.18%的猪场从未引种,仅18.80%的猪场从省外引种;存栏500头以上猪场占比为82.40%;93.26%的猪场实行分区管理,100%的猪场执行人员和车辆进出消毒措施;97.00%的猪场建有病死猪处理场所,87.27%建有出猪台,95.51%建有隔离场所;42.32%的猪场外购全价料,70.41%饮用深井水,86.52%严格控制场内工作人员出入;77.90%的猪场开展了ASF自检工作。调查表明,南平市猪场规模化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在ASF等重大猪病防控方面优势明显,发生疫情的风险可控。但仍有部分规模猪场存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漏洞,需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控制度。本调查为该地区的ASF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了参考。

    • 山西省太原市某规模禽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20, 37(11):17-2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4

      摘要 (351) HTML (0) PDF 1.26 M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某规模蛋鸡场饲养的蛋鸡出现产蛋率骤降、精神沉郁、关节肿胀等现象。为查明病因,追溯传染源,控制疫病,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截至调查时,该蛋鸡场累计发病1 240只,袭击率为2.5%(1 240/50 000)。综合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通过调查分析推测,此次疫情最大可能是由父母代种鸡将病原垂直传播给雏鸡导致的,而免疫和当地气温变化应激是诱因。建议严格引种检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等诱发因素,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信行”调查

      2020, 37(11):21-2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5

      摘要 (331) HTML (0) PDF 491.75 K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的认知现状及其对养犬和防疫的态度和行为,2019年6月采取配额抽样和便利抽样方式,对珠三角地区8个市的中小学生展开犬类狂犬病“知信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7份,回收率为93.38%。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的犬类狂犬病知识平均分为6.60±1.28,仅10.04%的学生能说出犬类狂犬病症状,4.69%的学生能说出除犬猫外的其他易感动物,36.14%的学生知道狂犬病不能被治愈;城镇学生的狂犬病知识平均分(6.65±1.21)高于乡村学生(6.40±1.49),差异显著(P<0.05);91.65%的城镇学生赞成给犬免疫狂犬病疫苗,远高于乡村学生的78.85%(P<0.05);珠海、佛山、肇庆的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识平均分显著高于广州、东莞、江门(P<0.05);经常获取狂犬病知识的学生平均分(7.13±1.17)显著高于较少或从未获取知识的平均分(6.42±1.26),差异显著(P<0.05)。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生犬类狂犬病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不高,尤其是乡村学生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狂犬病防控教育,提高其狂犬病知识的掌握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养犬和防疫态度与行为。

    •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传入风险评估

      2020, 37(11):28-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6

      摘要 (397) HTML (0) PDF 481.45 K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鲤科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随水生动物及产品跨境传入风险,按照OIE传入风险评估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了CyHV-2跨境传入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分析认为:养殖用活易感鱼类的风险预测为高,而食用的、冰冻和冰鲜的以及用做饵料的易感鱼类风险预测为中,易感鱼类加工后的产品、非易感鱼类及运输活鱼的水、包装、工具等风险预测为低。建议对进口的活易感鱼类(金鱼、鲫鱼及其普通变种),严格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食用的、冰冻和冰鲜的易感鱼类避免从疫区进口,用做饵料的易感鱼类改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野杂鱼;而加工后的鱼制品及非易感鱼类,可允许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进行强制常规消毒。

    • >兽医管理
    • 基层兽医机构防控非洲猪瘟效能评估与分析

      2020, 37(11):31-3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7

      摘要 (615) HTML (0) PDF 4.32 M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客观评估基层兽医机构防控非洲猪瘟能力和非洲猪瘟防控政策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了10个养猪大省的20个县基层兽医机构防控非洲猪瘟效能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基层兽医机构具备防控非洲猪瘟的基本能力,但已不适应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需要,部分关键能力存在不足;发生疫情县的防控能力普遍低于未发生疫情县,说明“人财物”资源配置好的地区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较强;政策落实情况与兽医机构效能总体上呈正相关性,技术性政策落实情况明显优于资源性政策落实情况。此次效能评估工作引起了地方政府重视,切实发挥了评估“指挥棒”作用,为各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 黑龙江省小反刍兽疫控制与消灭实践探索

      2020, 37(11):40-4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8

      摘要 (344) HTML (0) PDF 469.74 K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5年我国提出力争于2020年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为此,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消灭小反刍兽疫实施方案(2016—2019年)》,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退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在体制、机制、条件、组织等多方面的保障下,通过监测预警、信息管理、人工屏障、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控制和消灭了小反刍兽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

    • 江苏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远程监控实践

      2020, 37(11):45-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09

      摘要 (428) HTML (0) PDF 463.79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远程视频监控效能,江苏省通过建章立制、通报处置情况、对照数据信息等方式,全面开展远程视频监控巡查工作。实践证明,开展远程监控巡查,一是强化了监督责任。全省共落实监控负责人和巡查人员254名,监控在线率同比提高10%,工作记录均有案可查。二是提高了监督效率。监控方便了线索排查和证据固定,促进了飞行检查。三是增强了震慑作用。省市县联动,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登陆巡查,既不影响企业生产秩序,又能及时规范企业生产。同时发现部分地方重视不够、巡查欠深入、设备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提示应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监控系统功能,突出监控工作重点,争取更好地发挥监控效能。

    • 2010—2019年安徽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现状

      2020, 37(11):49-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0

      摘要 (377) HTML (0) PDF 435.83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现状,完善执业兽医考试制度,切实提高执业兽医水平,全面分析了安徽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及通过情况、参考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分布和职业构成等。结果显示:2010—2019年,安徽省共有10 423人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其中3 684人达到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助理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兽医师最低分数线,通过率为35.3%。执业兽医队伍逐步年轻化,30岁以下占58.0%,大专生以上学历达到50.0%。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和诊疗机构,报考人数少、从业人员比例低等问题比较突出。由此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包括完善执业兽医准入制度,完善执业兽医考试制度,建立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制度。

    • 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案例的处置评析

      2020, 37(11):53-5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1

      摘要 (415) HTML (0) PDF 408.30 K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养殖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农业农村部通报的福建长汀县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案例的案情概况与处置要点,通过分析案例,提示应及时确诊病例,规范处置传染病,做好紧急免疫,加强监管和联防联控,正面引导舆情,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本案例处置为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保障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官方兽医依法行政提供了参考。

    • >专论综述
    • 2020年上半年动物卫生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通报情况综述

      2020, 37(11):56-6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2

      摘要 (389) HTML (0) PDF 472.53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涉及我国动物卫生领域的WTO SPS通报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2020年上半年全球动物卫生相关技术贸易措施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2020年上半年全球提交的动物卫生领域SPS通报数量大幅上升,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42%,尤其是贸易禁令类通报增加更为显著,增加了2倍;提交通报的国家或地区更为广泛,既有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及欧盟,也有俄罗斯、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通报的内容主要涉及COVID-19,其次是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马梨形虫病、口蹄疫等动物卫生事件以及相关动物卫生标准。分析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重视,重大卫生事件是全球动物卫生领域通报的主要事由。我国应加强动物产品贸易国的标准法规跟踪研究以及重大卫生事件的防控,积极参与SPS通报及评议,努力消除WTO通报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本文对于我国加强WTO动物卫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和预警提供了参考。

    • 卤虫作为生物饵料传播虾类病原风险的研究进展

      2020, 37(11):61-6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3

      摘要 (517) HTML (0) PDF 551.96 K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卤虫是虾类育苗的关键性生物饵料,其是否具有传播虾类病原的风险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梳理了卤虫作为生物饵料传播虾类病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控建议。卤虫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机械携带者,也可能是对虾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和极小病毒(extra small virus,XSV)的传播载体,但是目前的研究由于缺少原位杂交或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学证据,均尚未证实卤虫可被这些病毒直接感染;研究已证明卤虫可被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坎贝氏弧菌(V. campbellii)和哈维氏弧菌(V. harveyi)等水产养殖致病菌感染,存在传播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风险。此外卤虫可能被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污染而存在传播风险。因此,建议系统开展卤虫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规范卤虫卵生产管理和孵化操作、探索卤虫生物安保产业发展途径和替代产品等措施,降低卤虫传播相关病原的风险。本文可为正确使用卤虫等生物饵料提供技术支持,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生物安保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环境DNA应用研究进展

      2020, 37(11):68-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4

      摘要 (449) HTML (0) PDF 481.85 K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环境DNA(eDNA)应用发展迅速,已涉及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研究、保护生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基于eDNA的研究手段具有非侵入性、易于取样和能够探测隐秘物种等优点,因此eDNA是生态系统广泛直接取样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本文综述了eDNA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介绍了DNA条形码选择和设计、样品收集、DNA抽提、DNA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等eDNA研究步骤,描述了eDNA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检测、生物量估算、水中生态系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总结出eDN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全面了解eDNA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技术支撑
    •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0, 37(11):76-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5

      摘要 (320) HTML (0) PDF 785.64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一种鉴定猪急性腹泻综合征病毒(SADS-CoV)的RT-PCR方法,根据NCBI登录的SADS-CoV 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P1、P2和P3),通过对SADS-CoV及其他6种病毒进行检测,筛选出最合适的引物,然后对退火温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rTaq DNA聚合酶浓度和循环次数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P3引物对SADS-CoV特异性最好,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9.55×102 copies/μL;重复性试验显示该方法重复性良好。运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广东省的21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SADS-CoV阳性样品4份,阳性样品的测序结果与其RT-PCR完全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鉴定SADS-CoV的RT-PCR方法,且该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成本廉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用于SADS-CoV的临床诊断。

    • 单重PCR鉴别犬4种布鲁氏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0, 37(11):82-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6

      摘要 (398) HTML (0) PDF 711.73 K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适合犬布鲁氏菌病临床检测的单重PCR方法,通过对比粗糙型(犬种)与光滑型(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的序列差异,设计1对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初步鉴别犬4种布鲁氏菌的PCR方法,然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并对20份犬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的血液样品进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利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对牛种、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均能扩增出717 bp的目的条带,对犬种布鲁氏菌能扩增出366 bp的目的条带;最低可检测到犬种、羊种、猪种和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5.07×10-2、6.20×10-2、7.80×10-3和5.50×10-2 ng/μL;20份血液样品中共检测到3份犬种布鲁氏菌阳性样品,与使用GB/T 18646—2018引物的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单重PCR方法简捷、特异、敏感,适合基层兽医实验室对犬布鲁氏菌病的检测与鉴定。

    • 两种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羊布鲁氏菌病效果比较

      2020, 37(11):87-9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7

      摘要 (551) HTML (0) PDF 432.41 K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常规和改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的羊布鲁氏菌病检测效果,对239份免疫、非免疫场绵羊和阴性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并通过竞争ELISA试验(cELISA)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常规RBPT检测非免疫血清的敏感性为68.85%,特异性为93.55%,与cELISA的符合率为77.17%;检测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75.81%,特异性为73.33%,与cELISA的符合率为75.00%。改良RBPT检测非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70.97%,与cELISA的符合率为84.78%;检测免疫羊血清的敏感性为98.39%,特异性为10%,与cELISA的符合率为69.57%。两种RBPT和cELISA的阴性血清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改良RBPT法的敏感性要高于常规RBPT法,可以在阳性羊群中筛选到更多抗体效价较低的早期感染动物。但其特异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必须结合SAT、cELISA等特异性高的方法进行确诊。本研究为羊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同源血浆及血清中蓝舌病病毒抗体ELISA检测结果比较

      2020, 37(11):91-9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8

      摘要 (318) HTML (0) PDF 1.25 M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简化动物血液样品中蓝舌病病毒(BTV)检测及研究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一家肉牛养殖场的30对牛同源血浆及血清样品进行BTV总抗体及VP7抗体检测。BTV总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同源血浆与血清之间的阳/阴性结果一致率为100%,ΔPI在±5%以内的样品占87%;VP7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同源血浆与血清之间的阳/阴性结果一致率为93%,ΔOD在±0.05范围内的样品占87%。结果表明:利用ELISA检测动物血样中BTV抗体时,血浆样品可替代血清样品;血浆样品的溶血程度不影响检测结果,但粗制血浆中的非溶解性杂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要使用离心除杂后的血浆样品。

    • 重组PCV3 Cap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2020, 37(11):96-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19

      摘要 (415) HTML (0) PDF 678.14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用于防控该病。Cap蛋白是PCV3主要的抗原蛋白。为构建高水平表达可溶性PCV3 Cap蛋白的工程菌株,对Cap蛋白NLS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PCV3,经转染、酵母细胞表达以及纯化,最终获得可溶性PCV3 Cap蛋白。随后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获得的PCV Cap蛋白大小约27 kDa;电镜下观察可见均一的病毒样颗粒(VLP),颗粒直径约18 nm。PCV3 Cap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开发Cap蛋白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 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分析

      2020, 37(11):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20

      摘要 (330) HTML (0) PDF 1.20 M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pcox1)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以长沙生态动物园金丝猴体内分离的毛首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首线虫的进化发育关系。使用PCR方法扩增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cox1,然后将所测得的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最后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本实验扩增获得的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11 bp,种内变异为0。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鉴于金丝猴毛首线虫的cox1基因种内保守,而种间差异大(24.0%~34.1%),因此可以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丝猴毛首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2020, 37(11):104-1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21

      摘要 (284) HTML (0) PDF 4.48 M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致病机理,对HP-PRRSV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比较观察。在组织病理学变化方面,自然感染病例病变性质与人工感染基本相同,但在病变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然感染病例的胃肠道病变尤为显著,而人工感染病例却较少引发消化道病变;自然感染病例的炎症波及全身淋巴结,而人工感染病例以肺门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最为明显,其他部位淋巴结未见明显病变。自然感染病例中,常见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提示HP-PRRSV可能作为多种疾病的基础病因。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在肺脏上均表现为严重的间质性肺炎,说明肺脏部位的病理变化对单纯HP-PRRSV感染的诊断具有指证意义。本研究为HP-PRRSV感染的诊断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免疫鸡群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 37(11):112-1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11.022

      摘要 (448) HTML (0) PDF 439.03 K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 Re-2株)免疫鸡群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当前禽流感免疫程序的合理性,对河南省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的940个存栏500只以上的养鸡场开展临床应用效果调查,并抽取328个场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的养鸡场190个,占20.21%(190/940);发病的养鸡场140个,占14.89%(140/940);出现死亡的养鸡场51个,占5.43%(51/940)。免疫后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的鸡只占0.11%,发病的占0.09%,死亡的占0.04%。血清样品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显示:H5亚型Re-11株场群合格率为97.56%,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20%;H5亚型Re-12株场群合格率为96.34%,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2.70%;H7亚型Re-2株场群合格率为98.17%,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67%。结果表明: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的鸡群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率极低。但在免疫过程中,应尽量消除影响疫苗临床效果的不利因素,定期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本研究为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