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7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20, 37(7).

      摘要 (271) HTML (0) PDF 9.32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流行病学
    • 2017—2019年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监测

      2020, 37(7):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1

      摘要 (525) HTML (0) PDF 476.20 K (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PR)流行情况,2017—2019年对河南省种猪场、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共1 454场次的44 05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检测,对种猪场、商品代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共807个场次的12 824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河南省PRV 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7.89%,场群阳性率为53.51%;病原个体阳性率为2.47%,场群阳性率为11.65%。2017年和2019年的PRV感染率较为接近,2018年较高;冬春季节和夏季PRV感染率较高(P<0.05);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PRV感染率明显高于豫东和豫南地区(P<0.05);屠宰场和商品代猪场PRV感染率明显高于种猪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PR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区域和场群分布特点,可依据其流行特点,分区域、按场点,以种猪场为中心,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全省PR净化工作。

    • 2015—2019年湖南省5个原种猪场主要繁殖障碍性疫病监测

      2020, 37(7):5-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2

      摘要 (441) HTML (0) PDF 500.18 K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湖南省原种猪场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免疫抗体水平,2015—2019年对5个原种猪场,采集血清及对应扁桃体样品各1 000份进行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检测,其中对扁桃体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病原检测,对血清样品进行CSFV、PRRSV、PRV-gB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HP-PRRSV、PRV、PCV2和PP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0、2.1%、1.3%、9.5%、22.1%、28.9%;部分场PRV感染抗体(gE)反复出现转阳,多数猪场PCV2和PPV感染较严重;CSFV、PRRSV、PRV-gB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9%、99.7%、98.7%,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的最低标准。结果表明,这5个原种猪场的CSFV、PRRSV、PRV抗体保护水平良好,且猪瘟基本达到了免疫无疫状态,但部分原种猪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PRRSV、HP-PRRSV、PRV、PCV2、PPV感染,其中PCV2与PPV感染较为严重,需通过免疫、监测、生物安全控制等综合措施,加强控制与净化。

    • 2019年亚欧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分析

      2020, 37(7):10-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3

      摘要 (522) HTML (0) PDF 596.61 K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亚欧地区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5 253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亚洲12个,报告疫情528起,欧洲11个,报告疫情4 725起。疫情主要集中在东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月报告疫情数最多(652起),4月最少(267起),但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欧洲疫情以野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欧洲总数的74.23%(3 517/4 725),亚洲疫情以家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亚洲总数的90.34%(477/528)。总体而言,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对亚欧地区影响巨大,共计扑杀生猪210多万头;疫情传播迅速,1年内就从亚洲北部扩散至最南部的东帝汶,而且还有继续扩散的风险;随着疫情在野猪圈蔓延,以及亚洲地区猪存栏量大、生物安全条件差等因素的存在,亚欧地区非洲猪瘟防控任重道远。针对目前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需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进行全面联防联控。

    • 2018—2019年我国部分地区猪肺炎支原体多位点序列分型

      2020, 37(7):13-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4

      摘要 (541) HTML (0) PDF 677.52 K (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猪肺炎支原体种群结构和进化关系,2018—2019年采集山东、广西、河南、江西、云南、天津、湖南等地猪组织样品1 242份,进行猪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检测,并对测序确认的87份阳性样品,采用adk、rpoB、tpiA 3个管家基因作为分型参考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对3个管家基因均扩增成功的阳性样品进行p146基因分型,分析我国猪肺炎支原体种群结构,并结合pubmlst数据库公布的151个序列类型(ST)进行eBURST分析。结果显示:有24份阳性样品的3个管家基因全部扩增且测序成功,共分为10个ST,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10个ST分为3个克隆复合体(CC)和4个独特型,其中ST128占41.7%(10/24),样品来自江苏、河南和广西,为本次检测的主要流行型。结果表明,我国猪肺炎支原体分布较广,具有一定的基因型独特性。本研究为我国猪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库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掌握国内猪肺炎支原体基因型分布情况,进一步完善了猪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数据库。

    • 上海市伪狂犬病病毒相关毒力基因分子变异分析

      2020, 37(7):18-2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5

      摘要 (355) HTML (0) PDF 13.48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4种主要毒力基因(gB、gC、gD和gE)的分子特征和变异情况,采用PCR技术,对2010—2015年分离到的28株PRV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2010—2015年分离毒株的gB、gC、gD和gE基因均存在多位点突变,且位于抗原表位区;与2010年分离毒株的gD基因相比,2012年后分离毒株存在6个连续氨基酸插入。基于gB、gC、gD和gE基因的进化树显示:上海市2010年分离的4个毒株与2012年以后分离的毒株虽属于同一大的分支,但与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近,处于同一小的分支中;2012年分离毒株与2011年后国内变异株亲缘关系近,处于另一分支中。这些毒力基因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2012年以后分离毒株均为变异株,并已成为上海市的主要流行毒株。本研究为PRV分子致病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 新疆乌鲁木齐市某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2020, 37(7):27-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6

      摘要 (376) HTML (0) PDF 1.47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活禽交易市场内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以及亚型分布情况,掌握活禽档口、活禽屠宰点及活禽运输车辆的禽流感病毒流行规律,对采集的437份棉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再对阳性样品进行核酸分型。结果显示:473份样品中,检出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15份,阳性检出率为24.31%,其中H5亚型26份,阳性检出率为22.6%,H9亚型45份,阳性检出率为39.13%,未定型44份,阳性检出率为38.26%,未检出H7亚型;活禽运输车、活禽档口和活禽屠宰点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9%、24.15%和21.74%;活禽档口中的污水(44.90%)、笼具(34.69%)、粪便(24.49%),活禽屠宰点的脱毛机(47.80%)、接血槽(34.78%),以及活禽运输车的装载笼具(56.25%)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该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污染范围较广,活禽运输车、活禽档口和活禽屠宰点均有污染;活禽档口中的污水、笼具、粪便,活禽屠宰点的脱毛机、接血槽,以及活禽运输车的装载笼具为禽流感病毒散播的关键风险点。结果提示,需加强市场日常管理及清洗消毒,降低禽源流感病毒通过活禽交易市场传播的风险。本调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活禽交易市场日常管理及消毒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 上海市某奶牛场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疑似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2020, 37(7):32-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7

      摘要 (471) HTML (0) PDF 564.83 K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奶牛年龄分布、棚舍位置、胎次、泌乳等因素,对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的影响,对上海市某奶牛场2 031头奶牛的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结果进行分析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利用Epi infoTM 7软件,对初筛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初筛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奶牛场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疑似反应率为15.75%,疑似反应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0~2胎的青年奶牛,其中1.5~2岁青牛奶牛疑似反应率最高;随着年龄、泌乳量和胎次的增加,疑似反应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配种奶牛(OR=2.02,P<0.01),未怀孕奶牛(OR=1.37,P<0.01),未泌乳奶牛或干奶牛(OR=3.72,P<0.01)是导致奶牛场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的危害性风险因素。结果表明:2岁以下青年奶牛易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呈现出显著的年龄相关性;是否配种、怀孕以及泌乳量多少均能够影响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特异性。建议奶牛场将犊牛结核病首次检测日龄提前至90日龄以内,并对初筛出现疑似反应的奶牛立即隔离,采用γ-干扰素试验和PPD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平行检测策略进行确诊。本研究全面了解了奶牛场初筛疑似反应奶牛的个体特征和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减少假阴性。

    • 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带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评估

      2020, 37(7):38-4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8

      摘要 (421) HTML (0) PDF 909.71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背景下,已有部分国家(地区)对我国货物贸易进行管制。为维护我国正常出口贸易秩序,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疫病风险分析流程,对我国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带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出口活动物感染或携带SARS-CoV-2的风险极低;按照正常程序生产和加工的出口动物源性产品携带、污染并传播SARS-CoV-2的风险极低;我国相关部门已采取了的严格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出口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SARS-CoV-2污染风险。综上,我国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或传播SARS-CoV-2的风险极低。建议各国通过共同协作,加强COVID-19防控,以降低COVID-19对相互间出口贸易的影响。

    • >兽医管理
    • 对生猪屠宰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的思考

      2020, 37(7):43-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09

      摘要 (448) HTML (0) PDF 399.25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猪屠宰企业风险分级管理是有效提升监管资源利用率,强化监管效能,促进生猪屠宰企业落实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实施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讨论制订分级管理办法。本文论述了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在履行监管工作职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完善法律法规3个方面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科学设置风险评估要素、合理应用风险分级结果、确保各项管理措施有效衔接以及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的建议,可为我国合理利用监管资源,推进风险分级管理提供参考。

    • 当前实验动物检疫监管分析

      2020, 37(7):46-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0

      摘要 (394) HTML (0) PDF 399.00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规范实验动物检疫监管工作,是有效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维护动物卫生监管秩序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实验动物检疫监管现状,分析了当前实验动物监管存在监管主体职责边界交叉,产地检疫规程缺乏,未经强免存隐患,运输环节监管难等问题。这提示应精简行政许可,完善免疫措施和检疫规程,规范实验动物生产及运输管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期为加强和完善实验动物的检疫监管提供参考。

    • 城市流浪动物的治安隐患及其管理建议

      2020, 37(7):49-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1

      摘要 (747) HTML (0) PDF 442.25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家养宠物数量逐步提高,使得流浪动物数量也日渐增多。本文旨在剖析流浪动物背后的成因与存在的隐患,尝试从完善法规、科学管控、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分析认为:城市流浪动物的大量出现与宠物被遗弃、遗弃后自然繁衍、诊疗费过高、缺乏相关制约法律有关;而流浪动物存在攻击伤人、传播人兽共患病、引发交通事故、嚎叫影响居民生活、排泄物及尸体污染公共卫生等隐患。提出了采用TNR绝育措施,建立收容机构及领养制度,健全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宠物交易市场,加强文明养宠宣传教育等建议,以此加强流浪动物监管。

    • 非洲猪瘟影响下新建猪场选址生物安全因素分析

      2020, 37(7):53-5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2

      摘要 (624) HTML (0) PDF 495.86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场生物安全日益引起行业关注,其中猪场选址是复养复产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猪场选址评估中涉及的周围生猪饲养情况,周围污染源情况,地势和降雨,周围道路情况,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生活饮用水源地距离,周围其他动物饲养情况等风险因素,根据生产实践初步建立了定量评估方法,明确了综合判定等内容,进一步提出新建猪场应正确分析选址生物安全影响因素,认真分析评估分值,动态研判所存风险,合理选址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 2019年辽宁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

      2020, 37(7):57-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3

      摘要 (385) HTML (0) PDF 694.74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辽宁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整体检测能力,并促进其进一步提升,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了2019年度全省14个地市、24个生猪调出大县及33个其他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每个实验室参加3个比对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盲样6份。结果总体实验室正确率和样品正确率分别为94.37%(67/71)和99.61%(1 273/1 278),14个地市级实验室正确率达100%,但有4个县级实验室的2个血清学检测项目上出现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结果表明辽宁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基本具备完成相关检测项目的能力,但市、县级实验室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个别县级实验室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提示应重点加大对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运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人员业务能力,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专论综述
    • 四川省宜宾市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比对

      2020, 37(7):62-6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4

      摘要 (474) HTML (0) PDF 511.74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自检对切断病毒传播链条、打好非洲猪瘟攻坚战有着重要作用。为摸清四川省宜宾市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检测水平,对全市10个区县83家屠宰企业组织开展了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结果显示:屠宰企业检测人员偏少、岗位工作时间短、文化程度不高;不同区县、不同类别、不同组合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较大。总的检测敏感性为49.72%,特异性为87.41%,准确率为66.56%。结果表明:屠宰企业的检测能力较为一般,监测风险预警效果不甚理想,有待加强。建议从保障人员队伍和加强操作培训两方面入手,提高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

    •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2020, 37(7):67-7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5

      摘要 (611) HTML (0) PDF 563.94 K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病例。SARS-CoV-2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疫情发生以来,相关科研人员从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治疗与愈后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研究发现:SARS-CoV-2以其遗传多样性和重组频繁的特点不断产生变异体,以更大的传播力感染人群;目前已知的2种传染途径为跨物种传播和人际传播,其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人际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展成危重病人;临床检测时联合核酸和抗原抗体检测,将有助于提高SARS-CoV-2感染的检出率并排除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目前尚未有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广泛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或中药来治疗各种症状;全球各国正在加紧研发SARS-CoV-2疫苗,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SARS-CoV-2的研究状况,也为其后续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2020, 37(7):73-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6

      摘要 (374) HTML (0) PDF 583.29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 牛白血病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2020, 37(7):80-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7

      摘要 (376) HTML (0) PDF 544.12 K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牛白血病是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感染引起的牛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之一,对养牛业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较大。本文分别从病原学、流行现状、危害及潜在风险、诊断和防控策略等方面概述了BLV及其引发疾病的研究进展。BLV自首次发现以来,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并很容易跨物种传播,且所有感染动物都会终身带毒,引起广泛的免疫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产奶量降低、产肉量下降和动物流产。此外,有实验已证实了在人类乳腺癌、肺癌组织和部分人类血液中有BLV的存在。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BL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因此准确诊断和清除BLV感染牛是控制牛白血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抗体检测和前病毒DNA检测,主要的防控策略包括净化、通用的牧场管理与生物安全防护以及阻断向人类传播的途径。综上所述,应严格落实上述防控策略,加强诊断方法研究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 >技术支撑
    •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猪肠气泡病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与病原检测

      2020, 37(7):87-9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8

      摘要 (484) HTML (0) PDF 1.77 M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某藏猪场育肥猪出栏屠宰时,陆续发现部分个体小肠肠系膜浆膜下有大量葡萄串状透明无味气泡,病因不明,但病猪在仔猪阶段有腹泻病史。为调查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以便提出防控措施,采集该养猪场4头患病猪和1头正常猪的抗凝全血、小肠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病毒核酸PCR扩增、细菌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显微观察。在患病猪中,未检出与腹泻有关的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核酸;血琼脂有氧和厌氧培养均只分离到大肠杆菌,并排除常见致病血清型及常见毒力基因;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肠黏膜下层有大量空泡,肠腺及其杯状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组织间隙扩大,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分别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病变肠系膜淤血。分析认为,该病病因应考虑养殖区域海拔较高,猪肠内大肠杆菌异常发酵产气的可能,但如何防治需进一步研究。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例非洲猪瘟的初步诊断

      2020, 37(7):93-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19

      摘要 (458) HTML (0) PDF 1.59 M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5月23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乡散养户饲养的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文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用PCR核酸检测技术结合临床剖检,对该起疫情进行了初步诊断,并经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复核,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此次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PCR检测,为基层实验室非洲猪瘟诊断积累了经验,对非洲猪瘟的早发现、早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狂犬病病毒抗体纳米荧光检测试纸条的临床应用

      2020, 37(7):97-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20

      摘要 (366) HTML (0) PDF 437.08 K (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狂犬病病毒抗体纳米荧光试纸条的性能,使用该试纸条,对A、B、C 3组不同免疫阶段犬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并对122份临床犬血清,同时使用试纸条、SYNBIOTICS试剂盒、北京世纪元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未免疫狂犬病疫苗的A组,抗体水平极低;免疫1个月后的B组,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免疫2个月后的C组,抗体水平出现回落。试纸条与SYNBIOTICS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92%,阴性符合率为91.67%,总符合率为90.17%;与北京世纪元亨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96.16%,阴性符合率为97.15%,总符合率为96.73%。结果表明,试纸条可以真实反映不同免疫阶段的狂犬病病毒抗体变化,与国内外商品试剂盒符合率高,可应用于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临床效果评估,指导临床建立合理的免疫策略。

    • 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影响

      2020, 37(7):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21

      摘要 (314) HTML (0) PDF 442.61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DVH)抗体的影响,选择非免疫种鸭所产的1日龄体质量均等的360只健康枫叶雏鸭(A组),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对照组);选择免疫种鸭所产的360只雏鸭(B组),也平均分为4组(饮水组、滴口组、肌注组、母源抗体监测组)。在雏鸭5日龄时,除对照组和母源抗体监测组外,对其他组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分别于免疫后5、10、15 d,用ELISA方法检测雏鸭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88±0.018)>饮水组(0.560±0.015)>滴口组(0.541±0.009),雏鸭攻毒保护率依次为91.1%、85.6%、78.9%;B组的肌注组平均抗体效价(0.513±0.021)>饮水组(0.484±0.051)>滴口组(0.466±0.014),攻毒保护率依次为72.2%、66.7%、60.0%,均低于A组。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干扰,肌内注射的免疫效果最好,其次是滴口,饮水的免疫效果较差;母源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需根据使用疫苗种类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免疫途径,同时做好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最佳免疫时间。本研究为鸭场免疫途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马泰勒虫RA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性质分析

      2020, 37(7):104-1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7.022

      摘要 (339) HTML (0) PDF 1.65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棒状体相关蛋白1(rhoptry-associated protein 1,RAP-1)是由棒状体分泌的与侵袭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本研究以顶复门原虫RAP-1基因为靶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巴贝斯属、疟原虫属、泰勒虫属的RAP-1基因进化树;应用软件预测分析RAP-1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以及二、三级结构,并表达纯化了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RAP-1重组蛋白。结果显示:巴贝斯属不同虫株相聚类,测定序列与马泰勒虫聚为一支,又与恶性疟原虫相聚类,表明亲缘关系较近。马泰勒虫RAP-1蛋白理论等电点为9.85,半衰期为30 h,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368,无跨膜区;RAP-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占比分别为38.5%、15.5%、27.8%、18.1%;构建的三级结构立体展现了RAP-1蛋白形态。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AP-1;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大小为65 kDa。RAP-1蛋白可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后的产物能被马泰勒虫标准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马泰勒虫入侵宿主的机制机理以及RAP-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