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群棚,秦毅斌,何文娜,赵武,卢冰霞,周英宁,全琛宇,赵硕,冯建远,梁家幸,蒋冬福,李斌,陈婷婷,许心婷,卢敬专,陈忠伟,何颖
2021, 38(10):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1
摘要:为掌握广西地区导致猪群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的流行态势,为养殖场猪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6月广西14个地市489个猪场1 206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等病原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地区、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以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7—2021年,PEDV、PDCoV、PoRV、TGEV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67%、7.63%、4.56%和0.33%,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37%、8.18%、8.18%和0.61%;病毒性腹泻病原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特征,多表现为冬、春季流行加重;PEDV、PDCoV普遍流行,PoRV局部流行,TGEV散发流行;4种病原对不同年龄段腹泻猪群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其中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为严重;猪群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PEDV单一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7.93%,混合感染均为二重感染且感染率较低。结果表明,导致广西地区猪群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主要为PEDV、PDCoV和PoRV,其中PEDV为最主要病原,其他病原也呈流行加重趋势,需进一步加强病原监测和疫病综合防控。
2021, 38(10):9-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2
摘要: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在山东省枣庄市鸡场的流行情况,2019—2020年在枣庄市39家鸡场采集1 174份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LV-J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9家鸡场中有27家检出阳性,群体阳性率为69.2%(95%CI:56.2%~85.1%);1 174份鸡血清样品中,有200份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17.0%(95%CI:15.2%~19.6%)。不同区域间个体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27.48、P<0.01);群体阳性率,经fishers确切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个体阳性率为12.4%(95%CI:10.0%~15.3%)、2020年为21.8%(95%CI:18.9%~25.7%),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18.51、P<0.01);2019年群体阳性率为65.0%(95%CI:45.4%~87.3%),2020年为73.7%(95%CI:55.5%~94.9%),经fishers确切检验,群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枣庄市鸡场普遍存在ALV-J感染,感染率较高。建议继续深入推进禽白血病净化工作,加强引种管理,严把疫苗免疫关,做好综合防控。
2021, 38(10):12-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3
摘要:为做好河南省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及病毒感染状况,按照2020年河南省动物疫病专项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在群内采用随机采样原则,对全省所有种羊场以及较大规模羊场(存栏量≥3 000只)进行调查,共监测60个养殖场,采集血清学样品1 817份,病原学样品1 718份,使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分别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及病毒核酸。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80%,其中商品场免疫抗体水平优于种羊场;不同企业生产的小反刍兽活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的农业农村部最低标准;不同区域羊场免疫抗体水平有所差异,免疫2次及以上的羊场免疫抗体水平优于只免疫1次的;所有样品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河南省近期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的风险较低,防控成效较好。
2021, 38(10):16-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4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丰富和更新FIP流行病学数据,2018—2020年从京津冀地区73家动物医院搜集725例疑似猫冠状病毒(FCoV)感染病例的临床检查信息,同时将病例对应的积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临床信息和检测结果,对FIP流行情况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疑似病例的FCoV阳性检出率较高,为75.0%(544/725),其中传染性腹膜炎型308例,占42.5%。308例FIP确诊病例中,298例(96.7%)出现了长期反复发烧、腹腔或胸腔积液等湿性临床症状;春、夏、秋、冬四季的FI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4%、40.1%、52.8%和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1,P<0.01);各品种猫均可发病,其中英国短毛猫(36.0%)、中华田园猫(15.9%)和美国短毛猫(26.0%)FIP阳性检出率较高;雌猫的FIP阳性检出率为36.8%,雄猫为45.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0,P<0.05);未绝育猫(251例)高于绝育猫(57例),差异显著(P<0.05);各个年龄段猫均可感染FCoV甚至发展为FIP,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2月龄到1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54.8%)。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FCoV感染及FIP发生较普遍;FIP发生与年龄、性别、品种、绝育情况和季节相关性较高,多发于幼龄、青壮年以及纯种、未绝育的雄性猫,夏秋高温季多发,主要表现湿性临床症状。结果提示,应重视FIP预防,针对其流行特点制定相应措施,尽早诊断,尽早介入治疗。
2021, 38(10):22-2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5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为确定云南省曲靖市某猪场新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和高死亡率的病因,采集病死仔猪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进行导致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仅PEDV核酸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对检出的PEDV阳性样品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阳性样品N基因与河北的T10-HB2018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7%;与疫苗株AJ1102和LW/L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4%~97.5%,在同一个分支上,均属于基因II群;与经典毒株CV777株核苷酸同源性略低,为95.7%。结果表明,引起该仔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因为PEDV感染,流行毒株未发生变异,当前疫苗对其防控有效。依据分析结果,该场采取PEDV疫苗紧急免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猪群腹泻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2021, 38(10):27-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6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的流行及其VP2基因变异情况,2017—2020年,在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玉溪市等家禽养殖密集区的89个鸡场,采集422份疑似病鸡肝脏样品,通过PCR方法检测CAV核酸。结果显示,检出阳性245份,平均阳性率为58.06%;不同年份的CAV核酸阳性率为53.61%~60.91%,不同区域核酸阳性率为51.68%~63.52%。对3份CAV阳性样品进行VP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99.8%,与参考毒株1852TW和N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9.8%,均属于GroupA分支。结果表明:云南省普遍存在CAV感染,且感染较严重;VP2基因仍可作为PCR病毒核酸检测的首选目标基因。通过加强鸡群CAV监测,淘汰阳性鸡群和结合疫苗免疫,可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2021, 38(10):30-3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7
摘要:肉鸡屠宰是生鲜肉流入市场的最后一道环节,但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为寻找屠宰链的关键污染环节并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总结了屠宰环节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污染途径及屠宰场常用消毒剂。研究显示:屠宰场肉鸡污染源主要来自肉鸡本身携带的病原菌及屠宰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污染途径主要包括屠宰环境及设施、屠宰用具以及预冷和分割。目前成本最低且最易实现的控制手段是消毒,可从物理消毒及化学消毒着手,按照每种方式的优缺点合理选用,加强对屠宰设备及各屠宰环节的消毒,减少二次污染,同时开发符合食品标准的高效消毒剂,保障上市生鲜肉的食品卫生安全。
2021, 38(10):37-4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8
摘要: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等提供参考。
林颖峥,陈志飞,费娅绯,李思思,张强,陈皆蒨,王恒安,李树清
2021, 38(10):45-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09
摘要:为了解进口饲料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分离、鉴定进口饲料中的沙门氏菌,采用药敏试剂盒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进口饲料中分离鉴定出的148株沙门氏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93%(138/148)以上,对阿奇霉素完全敏感;148株沙门氏菌中有8株具有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分离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样品。结果说明,进口饲料中沙门氏菌耐药率相对较低,但部分国家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存在耐药,而且多为多重耐药。建议加强进口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及其耐药性监测,防止国外沙门氏菌,特别是耐药沙门氏菌的传入。
2021, 38(10):51-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0
摘要:在世界兽医器械产业格局中,日本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市场份额超过15%,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顶端。日本的兽医器械产业法律完善,权责分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管理流程清晰。我国畜牧业和宠物医疗市场的发展对兽医器械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调查研究日本的兽医器械监管情况,对我国的行业监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介绍了日本兽医器械监管体系及监管经验,以期为我国实现兽医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2021, 38(10):55-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1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成本和效益变化情况,2020年上半年从母猪繁殖性能、育肥猪生产性能、仔猪及饲料购买费用、医疗技术投入费用、防控成本以及收入和利润等方面,对抽检的19家规模养猪场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别与2019年和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年份(以下简称正常年份)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增加200.1%,比正常年份增加372.8%;育肥猪年出栏量同比增长720.7%,比正常年份增长527.0%。仔猪平均购买价格同比增长49.2%,比正常年份增长167.8%;医疗防疫费同比增长4.1%,比正常年份增长11.6%;改造或新建防控设备设施投入大幅增加,其中智能化系统、散装饲料塔、空气过滤系统、外墙防护设施的升级新建投入费用均超过1 600万元;血清学检测费用同比增加3.4%;病原学检测费用同比增加103.4%。断奶仔猪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9.9%,比正常年份增长148.4%;育肥猪平均售价同比增长24.4%,比正常年份增长127.0%;净利润同比增加63.2%,比正常年份增加1 125.8%。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猪场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方面的投入明显加大,但生猪产能显著提升,生猪养殖收益大幅增加,因而生猪生产恢复趋势利好。
杨娴婧,张永超,艾不都·乃买提,何波,李欣宇,汪强荣,温且木·吾吉,谢仁阿依·依拉木
2021, 38(10):62-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2
摘要:为健全哈密市伊州区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稳定发展,通过对伊州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存在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机构缺失等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社会化服务思维等建议,旨在为其他存在相似问题的地区加强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1, 38(10):65-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3
摘要:村级防疫员是现阶段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重要力量,在强制免疫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创建村级防疫员队伍,为全国动物防疫工作贡献了安徽方案、安徽智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和职能定位作出了新的规定。本文总结了安徽省在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主要成效,分析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规范队伍管理等措施建议,并从“转身份、转职能、转服务、转方式”等视角对队伍未来建设进行了构想。
2021, 38(10):69-7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4
摘要:2021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景区云台街道西隅水库发生一起疑似野禽H5N8亚型禽流感疫情,共17只鸳鸯、大雁感染死亡。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指导连云港市按照国家相关方案和规范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诊断和应急处置工作。经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初诊,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诊断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同时,指导当地政府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封锁相关区域,开展应急监测、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经果断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扩散和蔓延。本次疫情提示:野禽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对于降低疫情扩散风险至关重要;林业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继续加强,日常的禽流感监测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家禽的禽流感疫苗免疫要更加科学,群众的禽流感防控意识要持续提高。
2021, 38(10):74-7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5
摘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向了动物源性食品所蕴含的深刻法益,包括本体意义上的生物安全、客体意义上的食品安全和整体意义上的公共卫生安全。经过多年的制度探索与试点实践,新《动物防疫法》构建了“养殖场(户)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的体系,深化了生物安全公私协作的治理模式,塑造了引导养殖主体践行科学安全养殖观的激励路径,丰富了生物安全共同体的新发展意蕴。
2021, 38(10):78-8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6
摘要:肥胖会引起机体代谢不正常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综合疾病。目前肥胖的潜在分子机理和生物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其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动物模型的选择。为探索模型猪应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可行性,从基因组进化和生理学上分析了模型猪应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优势,提出了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局限性,概述了模型猪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进展。猪的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约为60%,代谢系统模式与人类也十分相似,且在消化生理机能、饮食习惯、器官大小和脂肪组织分布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相比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模型猪具有更高的人类肥胖研究优势,且已有很多利用模型猪开展人类肥胖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因此模型猪将会是人类肥胖疾病研究的一个可靠选择。本文为人类肥胖研究的模型动物选择提供了更多思路。
2021, 38(10):83-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7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地方性肺炎的主要病原,流行于世界各地,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及引起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总结了其主要致病机理,分析了综合控制该疫病的方法。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与感染猪密切接触,也可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但无垂直传播相关报道;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间歇性、强度可变的干咳,但在与其他病原继发或混合感染后,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能会加重;猪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释放黏附素引起纤毛发生病变、死亡,导致上皮细胞受损或脱落从而影响纤毛功能,也能通过产生剧毒的H2O2等代谢产物引发毒性效应;防治该病首先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控制猪肺炎支原体的传入,其次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最后是通过接种疫苗降低其传播率。本文为猪养殖场做好猪肺炎支原体病防控提供了参考。
2021, 38(10):87-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8
摘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非洲猪瘟(ASF)标准,是OIE成员开展ASF防控应遵循的国际标准,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指定的生猪及生猪产品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准则,对各国ASF防控和监测、应急机制建立和生猪及生猪产品流通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文梳理了OIE-ASF标准修订历史沿革,从生猪及生猪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求、疫病状态、疫病监测、病原灭活等方面介绍了2002版、2008版、2017版和2019版标准的修订情况和具体条款内容。现行2019版ASF标准较2008版增加了安全商品、疫病监测和不同产品中病毒灭活等条款,对世界各国动物产品贸易、ASF防控等方面都有了新要求。为应对这些要求,我国应积极参加OIE标准制修订工作,科学制定我国标准法规,积极开展ASF防控工作,合理建立ASF监测体系和ASF无疫小区。
董仙兰,王琼,韩佃刚,董俊,杨云庆,祝贺,叶玲玲,张冲,尹尚莲,李瑶瑶,何昌霖,罗倩敏,艾军
2021, 38(10):92-9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19
摘要:为研制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饱和硫酸铵浓缩EHDV灭活病毒作为包被抗原,以EHDV鼠源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商品化的IgG-HRP羊抗鼠二抗作为检测抗体,通过优化检测试剂中各组分含量和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EHD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研制的试剂盒与ID Screen参考试剂盒分别检测实验室保存的血清样本,结果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ID Screen参考试剂盒一致,二者符合率为97.00%。结果表明,研制的EHDV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作为EHDV抗体检测的候选试剂盒,代替国外试剂盒使用,从而降低EHDV检测成本,这对该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姜利霞,王玉海,何世成,胡巧云,王卫国,鲁杏华,武维保,谢怡灵,王昌建
2021, 38(10):98-10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20
摘要: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 gB基因、BRSV 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 38(10):107-1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21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既可以诱发禽的肿瘤性疾病,又能引起感染禽群免疫抑制,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REV抗体监测对于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首先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重组REV p30-gp90融合蛋白,随后建立了基于该融合蛋白的REV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p30-gp90间接ELISA的灵敏度(1:51 200)是间接免疫荧光法(IFA)(1:6 400)的8倍,与其他常见禽类病毒无交叉反应,且具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对从山东省部分地区养殖场采集的690份血清样品,同时利用p30-gp90间接ELISA和IFA进行检测,发现20.87%的血清样品经间接ELISA检测为阳性,间接ELISA和IFA的总体符合率为96.96%。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势,为REV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1, 38(10):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22
摘要:为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通过用鸭源鸡杆菌YT-1株制备抗原,然后免疫健康家兔制备阴阳性血清,建立了鸭源鸡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试验,确定抗原最佳工作浓度,同时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染色抗原与鸡源阳性血清产生明显凝集,而与鸡源阴性血清以及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等病原的阳性血清均不凝集;当抗原浓度为5×109 CFU/mL时,抗原与血清凝集最佳。结果表明,建立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开产前后鸡群鸭源鸡杆菌的检测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
韩天飞,赵建梅,刘娜,张青青,王娟,张喜悦,刘俊辉,李月华,黄秀梅,王君玮,曲志娜,祁克宗
2021, 38(10):120-12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23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利用Luminex液态芯片平台,建立了可同时检测17种耐药基因的液态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肠杆菌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所对应的17种耐药基因(blaSHV、blaCMY-1、Aph3-IIa-1、aac(6)-Ib-cr、aadA-1、cmlA-1、gyrA、mcr-1、NDM-1、parC、qnrS-1、sul-1、sul-2、sul-3、tetA、tetB、tetX)进行序列分析,随后依次对其设计多重PCR特异性引物,构建特异的阳性质粒作为阳性参比品进行液态芯片检测条件优化,从而进行多重耐药基因液态芯片检测方法的研发。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17种耐药基因的阳性质粒,并建立了两套体系用于检测17种耐药基因。在特异性试验中,两套体系中的检测信号无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数值;敏感性试验中,体系一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4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3~105 copies/μL;体系二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5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4~106 copies/μL;有效性试验中,液态芯片法与PCR检测结果的Kappa值多在0.60以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2套液态芯片检测体系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同时对17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能够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2021, 38(10):127-1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10.024
摘要:为优化ST悬浮细胞培养条件及其生产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工艺参数,对影响ST悬浮细胞生长的接种细胞初始密度、培养时间和摇瓶转速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比较,对影响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接种细胞初始密度、感染量和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接种细胞初始密度1.00×106 cells/mL、摇瓶转速140 r/min、悬浮培养48 h时,细胞数量扩增了4倍且细胞活力高;猪伪狂犬病病毒接种时初始细胞密度2.00×106 cells/mL、感染量MOI=1.0、培养60~72 h,毒价可达109.00 TCID50/mL。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工艺适用于摇瓶中ST悬浮细胞及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培养。本研究为获得高密度ST悬浮细胞和提高猪伪狂犬病病毒繁殖能力提供了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