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8(8):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1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流行情况,2020年采集1 037场次的20 393份猪组织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PRRS个体阳性率为0.42%,场群阳性率为1.25%;2月PRRS阳性率最高,而6—8月未检出病原;在5个地市的6个县市中检出PRRS病原阳性,主要集中在豫北部的省界地区;无害化处理厂的PRRS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23%和3.00%,均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P<0.05)。结果表明:河南省PRRS流行率较低,防控效果较好;但其流行仍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点,高发于冬春季节、北部地区,无害化处理厂存在病原散播风险。结果提示,可依据其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PRRS防控,持续推进养殖场净化工作,同时加强引种检疫和跨区域调运监管以及无害化处理厂的清洗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
陶杰,张敬寒,彭俊文,刘艳丽,李枝兰,吕念词,张以芳,邹丰才,柴俊
2021, 38(8):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2
摘要: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云南省的流行及遗传进化情况,2020年10—12月收集云南省部分猪场疑似病料共24份,采用PCR方法进行PCV3病原检测;选取PCV3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16株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4份病料样品中检出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为20.8%;克隆出的阳性扩增产物(YNJS-2020)ORF2核苷酸序列和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7.4%~98.9%,其中与西班牙毒株MF80572000同源性最高,与安徽14-201611毒株同源性最低。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PCV3流行,且流行毒株与国内外其他毒株遗传关系较近,但也有一定差异。结果提示,云南省应加强对PCV3的监测及其流行的控制,避免PCV3大面积流行。本研究为云南省PCV3基因型分析和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刘华,何长生,苗文萍,王维,王倩,王军,周迎春,沈艳,占松鹤,朱良强
2021, 38(8):8-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3
摘要:为掌握安徽省A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情况,2019年春季和秋季开展了两次横断面研究。用估计流行率方法,每次随机选取包括种禽场、蛋禽场、肉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自然村和野禽栖息地在内的约193个场点,再用发现疫病抽样策略,在每个场点采集20份家禽咽喉-泄殖腔双拭子、环境拭子或野禽粪便棉拭子样品,使用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A型AIV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再进行H5、H7和H9亚型分型。结果显示:春、秋两季AIV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7.9%、12.6%,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16.4%(95%CI:11.2%~21.6%)、10.4%(95%CI:6.1%~14.7%);春、秋两季在规模养殖场、自然村散养户、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均检出了A型AIV,其中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6.2%、4.2%,未检出H5、H7亚型;A型AIV流行率无地理和季节上的显著差异(P>0.05),但春、秋两季的活禽市场流行率比(prevalence ratio,PR)分别是养禽场的2.2倍(95%CI:1.2~4.2)、2.3倍(95%CI:1.1~5.0)。结果表明,2019年春、秋两季A型AIV在安徽省养殖和交易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交易环节流行风险较大,因此要特别注重活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禽流感防控。
许宗丽,谢芝勋,黄溢泓,周师师,刘针伶,马小蓉,王翠,梁竞臻,李志源
2021, 38(8):13-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4
摘要:为了解广西柳州市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分布情况,2015年6月—2019年5月持续在柳州市8个活禽市场采集鸡鸭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样品1 425份(麻花鸡500份、麻鸭925份),通过SPF鸡胚培养,采用HA和HI试验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样品156份,阳性率为10.95%(156/1 425);分离出6种亚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3、H4、H9、H6、H11和H13,其中H13亚型为广西地区首次报道发现,样品来源于麻鸭;从种属分布和混合感染情况来看,鸭群中6种亚型均有感染,但以H3、H4亚型为主,主要表现为混合感染,而鸡群中只有4种亚型,以H9亚型为主。结果表明,柳州市活禽交易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复杂,尤其是麻鸭,且有新亚型出现,病毒变异重组风险加剧,需要坚持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长期监测。
2021, 38(8):16-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5
摘要:禽大肠杆菌病是养禽业广泛存在的细菌性疾病,是造成禽肉产品废弃及药物治疗费用高的重要原因。为了解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及其耐药性演化情况,对2016—2020年疑似患病禽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从山东省12个地市的105 份病料中共分离到9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PCR检测发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其他呼吸道病原的混合或继发感染较严重,其中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病原的二重感染率为67.74%,多重感染率为11.83%,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单一感染率仅为20.43%。耐药检测发现: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98.21%和94.59%;对丁胺卡那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3%和13.33%;对复方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也相对较低,分别为40.91%和17.86%;94.62%的分离菌株对3种及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研究表明,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形势严峻,且耐药程度严重,应加快新抗菌药物及复合型抗菌药物研发,减少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禁止滥用。
2021, 38(8):22-2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6
摘要:为了解湖南省内生猪调运特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湖南省市级生猪调运网络,计算网络特征指标,分析月份变化。结果显示: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间共调运生猪510 973批次,数量17 815 040头;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网络度数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低于环洞庭湖地区和湘南地区;邵阳市生猪调运批次和数量最大,而长沙市接收其他城市调入的生猪最多;在去掉度数中心度前50%的7个地区后,生猪调运批次下降76.28%,调运数量下降87.42%;月份分析显示,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湖南省生猪调运批次和数量存在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可构建完整的生猪调运网络,获得生猪调运的关键地区,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湖南省应重点加强邵阳市和长沙市生猪调运的防疫检疫以及第四季度的监督管理工作。
2021, 38(8):28-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7
摘要:2018年8月,我国首次确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全球尚无可用疫苗,只能通过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予以防控。严格控制活猪调运,变“运猪”为“运肉”,是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的关键措施。2019年,广东等中南六省区在全国率先启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试点,采取严格限制非中南区活猪调入等措施,以期实现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和猪肉产品有效供给等政策目标。2021年4月,在总结中南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此项工作。这说明中南区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对此的分析和研究稀少,更罕见定量的实证检验。本文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活猪调运与疫情发生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对中南区分区防控试点成效进行了初步验证和分析,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
2021, 38(8):34-3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8
摘要:为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抗体效价评估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2月14日发布实施了新版《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20)。新版标准中重新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技术要求,与旧版本比较内容有所变动。为尽快理解新版标准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对新、旧版标准中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比较。经对比分析发现,新版标准增加了对血凝抑制试验4 HAU抗原配制的验证,鸭、鹅等水禽血清的预处理内容,并对其结果判定予以补充。新版标准在操作步骤上更为精准详细,在结果判定上更加科学准确,弥补了旧版本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为广大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更好地理解新、旧标准差异以及新版标准优点,从而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2021, 38(8):38-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09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市级兽医实验室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山东省某市级兽医实验室所有收样、检测记录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该市级兽医实验室共计对接收的32 066份样品进行了91 271份次检测,涵盖不同类型场点、不同动物样品以及不同动物疫病;参加了6次检测能力比对试验,比对结果均全部正确。在开展大量检测工作的同时,该实验室存在采样量不合理、样品质量不高、被动检测数量较少、检测时效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各地兽医实验室作用,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2021, 38(8):47-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0
摘要:2017年起,青岛市根据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规定,落实畜禽养殖经营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直接补贴试点工作。三年多来,试点工作推进顺利,相关制度初步建立,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逐步完善。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养殖场户主动性意识不强等问题,由此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扩大政策宣贯覆盖面、优化申报流程、完善疫苗供应链条体系建设、强化免疫效果监测评价等思考,以期为全面推进畜禽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提供参考。
2021, 38(8):51-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1
摘要:规范、合理使用种猪及晚阉猪产品是保障肉制品食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种猪及晚阉猪的定义及其猪肉特性,对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部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指出了当前种猪及晚阉猪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种猪及晚阉猪肉鉴别取证难的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种猪肉及晚阉猪肉标准,落实日常监管等方面针对性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2021, 38(8):54-5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2
摘要:2021年1月接群众举报,D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对一起以受委托身份实施的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生猪案进行了立案查处。通过搜集证据确定了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据《动物防疫法》有关条款,对其处以货值金额261 000元的15%计39 150元的罚款。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以其本人不属于违法主体,未参与违法行为全过程为由提出申诉请求,执法人员依据《民法典》有关原则,对其申诉的理由进行了答复。为切实加强农产品经营违法行为查处,防范执法盲区,以该案件为例,就委托代理下违法行为的主体认定、责任认定、事实研判进行分析,以期为此类案件的查办提供参考。
戈胜强,韩乃君,吕艳,任炜杰,张潇月,王勤玉,南文龙,吴晓东,王志亮
2021, 38(8):57-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3
摘要:1957年4月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首次从非洲大陆传至葡萄牙里斯本,1960年4月再次传入葡萄牙并快速蔓延。因担心疫情失控及对养猪业发达地区产生影响,葡萄牙自1962年5月启动ASF疫苗田间试验。部分数据显示:接种疫苗21 d后,ASF的群体发病率为0.96%,个体发病率为1.05%;接种1个月后约有12.1%的猪出现了并发症,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和皮肤等方面的问题;母猪接种后部分出现流产或不孕;疫苗接种猪的肺部病变占比(21.92%)比未接种猪(4.82%)高,且不同品种猪的肺炎发病率差异较大。由于疫苗临床使用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最终导致免疫计划终止。分析失败原因,可能是葡萄牙整体猪群健康状况较差、病毒污染面较大以及当地品种猪的易感性较高等。为科学看待ASF疫苗的使用经验和教训,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葡萄牙的ASF“免疫失败事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未来ASF疫苗研制提供借鉴。
2021, 38(8):63-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4
摘要: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情在欧洲蔓延,比利时和德国先后报告发生野猪ASF疫情。疫情发生后,比利时根据欧盟ASF区划相关原则和标准,将感染区划分为管控Ⅰ区和管控Ⅱ区,采取了加强被动监测、设立物理屏障等措施;而德国按照欧盟指令建立了管制区,针对公众、狩猎官员及猎人的行为以及生猪养殖、生猪调运等活动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与两国接壤的法国虽未发生ASF疫情,但为防止疫情传入,也实施了区域化防控,建立了白区和观察区,在白区内与比利时边境地带建设电网,以限制野猪进入,同时实行多部门、跨行业联防联控,并借助社会力量降低野猪种群密度,降低ASF疫情传入风险。本文总结了三国ASF区域化管理做法,以期为我国ASF防控提供借鉴。
赵成龙,王素春,庄青叶,李阳,潘子豪,孙瑞妮,张富友,肖志宇,梁晚枫,孙福亮,汪洋,黄禹丰,陈海燕,刘华雷,王楷宬
2021, 38(8):69-7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5
摘要:微生物灭活和冻干是兽医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其对生物制品的抗原含量、核酸含量、免疫原性、稳定性和保存期影响较大。了解不同灭活和冻干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性,对优化生物制品制备工艺,提高制品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常用的灭活剂有β-丙内酯、甲醛、烷化剂、Trizol试剂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甲醛,但其存在破坏免疫原性、有致癌风险、灭活时间长等缺点;常用的冻干保护剂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大分子明胶等,其中糖类保护剂可使细菌存活率达到83%左右,蛋白质保护剂最高可达94.90%。未来需要研制安全、有效、可控性高的新型灭活剂以及常温的冻干保护剂和稳定的液态保护剂。本文综述了兽医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常用灭活剂和冻干剂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制备工艺提供参考。
2021, 38(8):75-7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6
摘要:酒石酸泰万菌素(简称泰万菌素)系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素。本文综述了泰万菌素防治敏感细菌感染、支原体病、猪痢疾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畜禽疫病的功效研究成果,证实泰万菌素对于防治上述畜禽疫病功效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泰万菌素活性不同于其他类抗生素,可作为抗病毒药物使用,特别适用于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治疗。泰万菌素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毒血症周期,降低死亡率,减轻临床症状;同时还可通过降低母猪流产率,提高产健康仔猪数以及改善母猪、仔猪病毒血症等,达到控制病毒垂直传播的目的。在当前日益关注兽药残留、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社会背景下,泰万菌素制剂能很好满足畜禽养殖场用药需求。
2021, 38(8):79-8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7
摘要:为获得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和最低检测限等试验数据,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引物探针为金标准,以62份已灭活的ASFV阳性田间样品、32份阴性田间样品和P72基因核酸标准物质为检测对象,对农业农村部公布许可的其中17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化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开展了试验特性方面的比对研究。结果显示,17个厂家生产试剂盒的敏感性最低为77.4%,最高为96.8%,特异性最低为87.5%,最高为96.8%,均未达到100%,且有一定差别;12个厂家的试剂盒与OIE推荐引物探针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其余5个厂家的试剂盒与其一致性一般(0.4<Kappa值<0.75);17个厂家的试剂盒均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但不同厂家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有所差别,其中5个试剂盒可检测到的最低稀释度为5.9×103×2-3拷贝/μL,2个试剂盒为5.9×103×2-4拷贝/μL,6个试剂盒为5.9×103×2-5拷贝/μL,3个试剂盒为5.9×103×2-6拷贝/μL,1个试剂盒至少为5.9×103×2-7,且大部分国产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比进口试剂盒低。本研究为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筛选和比对提供了参考数据。
赵平,秦毅斌,何颖,卢冰霞,刘芳,陈樱,韦祖樟,黄伟坚,赵武,欧阳康
2021, 38(8):85-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8
摘要:近年来,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为快速检测PDCoV,针对病毒N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建立了PDCoV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荧光法(RT-RAA)。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温度,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然后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并与普通RT-PCR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较好,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捷申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猪源病毒无明显交叉反应;反应过程均在39 ℃恒温条件下完成,用时30 min即可得到扩增结果;反应体系可检测的最低扩增拷贝数为1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该方法检测68份猪源病毒样品的PDCoV阳性检出率为17.6%,高于普通RT-PCR(13.2%)。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RAA快速检测PDCoV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优点,可用于PDCoV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监测。
雷宇平,图门巴雅尔,张仲萍,王锦,宁艳,雷冲,胡明明,孙杰,王治维,赵凯,张昱,王仲兵
2021, 38(8):90-9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19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通用荧光RT-PCR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合成针对H7和N9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该方法开展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H7和N9核酸片段最低检测限均为1.7×103 copies/mL;使用该方法重复检测10次,H7和N9核酸片段检测的变异系数(CV)<1%,说明稳定性良好;利用第二代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样品,测得该方法灵敏度为100%(10/10)、特异度为100%(20/2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高、特异性好,为控制流感病毒传播增添了技术手段。
黄潇航,彭佳佳,李诗艺,贺金峪,王诗晨,黄志坚,黄瑜,殷光文
2021, 38(8):95-9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20
摘要:为确诊一例七彩山鸡疑似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原因,使用剖检、光镜形态学检测、HE病理染色观察等方法进行了临床诊断,使用PCR技术对获得的虫体18S rRNA进行扩增,鉴定感染虫体类型。剖检发现,病禽肠道黏膜内有细长白条状的线虫体寄生,感染数量较多,肝、心等部位未见明显病变;形态学检测发现,该线虫具有较为典型的尾刺结构。结合剖检症状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断病禽感染的消化道线虫为异刺线虫。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虫体寄生的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及炎性症状;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线虫18S rRNA的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60 bp,同源性与鸡异刺线虫(DQ503462.1)最接近。经综合诊断,判定异刺线虫感染是导致本次七彩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分析鉴定的虫株与家禽源异刺线虫同源性较高,表明七彩山鸡感染的异刺线虫可能来自鸡等普通家禽。这提示,散养特种禽应定期驱虫,加强禽舍卫生清扫,尽量避免与普通家禽混养。
2021, 38(8):99-10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21
摘要:为评价不同布鲁氏菌血清学方法检测牛羊血清的性能,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3种常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已知感染情况的牛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比较这3种方法的一致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显示:SAT检测牛血清的Kappa值小于0.75,一致性一般;cELISA、FPA检测牛羊血清的Kappa值均大于0.75,一致性较好。SAT特异性较高,假阳性率均为0,但敏感性较低,假阴性率较高;c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理想,均在92%以上;FPA敏感性最好,为100%,特异性也较高,达97%以上。结果表明,SAT特异性高,但敏感性略低,cELISA和FPA敏感性、一致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结果提示,在实际诊断中,先用操作简便的SAT进行筛选,再用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特定仪器、特异性高的cELISA和FPA进行复核较为理想。
2021, 38(8):103-10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8.022
摘要: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系(KM)小鼠的致病性,同时探索建立HPS的KM小鼠感染模型,应用血清4型(SD-05、ZC-7、ND-21)、5型(BD-1、HB-08、PZ-26)菌株对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腹腔注射KM小鼠开展攻毒试验,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细菌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KM小鼠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1.2×109及1.175×109 CFU;攻毒后小鼠出现颤抖、萎靡厌食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肺脏出血、胸腔积液等病理变化,并在小鼠组织器官中成功分离出HPS菌株。结果表明,HPS血清4型、5型菌株对KM小鼠存在较强致病性,且初步认定KM小鼠可作为HPS感染动物模型。本研究为HPS致病性研究及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奠定了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