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22, 39(4).

      摘要 (242) HTML (0) PDF 9.53 M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流行病学
    •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风险评估模型

      2022, 39(4):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1

      摘要 (381) HTML (0) PDF 845.86 K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定规模猪场非洲猪瘟(ASF)传入和传播的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半定量评估模型,对规模猪场引发ASF疫情的风险因子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等技术规范及集约化猪场防疫标准为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的方式,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评价要素层3个层次构成的规模猪场ASF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专家对各层次风险因子两两重要性的比较和打分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应用SPSSAU软件计算各层级风险因素权重值。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CR<0.100,一致性检验通过;准则层“生物安全”和“场区布局”排在第一、二位,是规模场ASF防控工作的关键因素;根据各层相对权重值计算出的评价要素层36个风险因子组合权重值,可作为现场评价的依据。本模型的建立为规模猪场ASF风险自评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操作性强的方法,为推动ASF无疫小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 2020年云南省部分猪场3种猪源病毒抗体检测

      2022, 39(4):7-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2

      摘要 (270) HTML (0) PDF 653.26 K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水平,2020年1—8月,采用ELISA方法对不同猪场随机采集的934份血清进行了这3种疫病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CSF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6.51%,不同州市抗体阳性率为57.14%~100%,有2个州市不足70%,不同生长阶段抗体阳性率为80.56%~92.05%;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8.61%,不同州市抗体阳性率为24.00%~100%,仅红河州为100%,其余均不足70%,不同生长阶段PRRSV抗体阳性率为38.33%~56.19%;猪伪狂犬病毒(PRV)gB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9.11%,不同州市gB抗体阳性率为43.33%~100%,除红河州外其余均超过70%;仅玉溪市和曲靖市检出PRV gI抗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0.70%,阳性样品来源于除公猪外的其他各生长阶段猪群。结果表明,云南省猪场CSF和PR的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而PRRS免疫抗体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PR野毒感染风险。结果提示,云南省应整体加强PRRS的免疫防控,部分地区还需加强CSF和PR免疫及综合防控。本研究为云南省猪场CSF、PRRS和PR的免疫及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 2018—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规模猪场主要疫病抗体监测

      2022, 39(4):13-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3

      摘要 (327) HTML (0) PDF 596.58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规模猪场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等疫病的免疫及流行状况,对嘉定区现有的2个规模猪场2018—2021年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嘉定区规模猪场FMD、CSF、PRRS、PR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8%、84.7%、95.6%、95.9%,均超过了70%的国家合格线标准,而PED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仅为23.5%;FMD、CSF免疫抗体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RRS免疫抗体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PR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PED免疫抗体水平一直较低。FMD(NS)抗体均为阴性,PR(gE)抗体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2021年感染抗体阳性率降至0。除CSF和PR外,种猪场的FMD、PRRS和PED免疫抗体水平整体高于商品猪场(P<0.05),而商品猪场PR(gE)抗体显著高于种猪场(P<0.01)。生产母猪5种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和PR(gE)感染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结果表明:嘉定区规模猪场FMD、CSF、PRRS和PR的免疫抗体水平良好,FMD和PR净化效果明显,但PED未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下一步将指导规模猪场优化PED免疫程序,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大PR监测及净化力度,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 2019—2021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

      2022, 39(4):19-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4

      摘要 (320) HTML (0) PDF 692.36 K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我国的流行规律,通过RT-PCR方法,对2019—2021年从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送检的38 442份疑似IBV感染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和鉴定,对检出的阳性样品进行S1基因测序分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6 436份IBV阳性样本,阳性检出率为16.7%。2019—2021年的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5%、16.4%、21.0%,呈逐年增长趋势:阳性检出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点,7—9月检出率(11.3%~15.4%)较低,而3—6月(17.3%~19.3%)和10—12月(17.5%~19.0%)较高。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7个检出阳性样品,其中东部和中部家禽养殖密集区阳性检出率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低。白羽肉鸡阳性检出率最高(28.9%),肉种鸡阳性检出率最低(5.0%),0~6周龄阶段IBV感染较为严重。共检出5种基因型,其中QX型(66.5%)、GVI型(27.7%)占比较高,为当前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不同品种鸡群中流行的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白羽肉鸡群中以QX和GVI型为主,而其他鸡群中流行的基因型较为复杂;QX型0~3周龄(33.2%)、GVI型3~6周龄(66.4%)阳性检出数量占比较高,6周龄以后占比均较低(<14.0%)。结果表明:我国鸡群中IBV感染普遍,尤其是家禽养殖密集区,且流行呈逐年加重趋势;冬春或秋冬季节多发,小日龄鸡群感染严重;流行基因型复杂,以QX型和GVI型多见。结果提示,我国的IB防控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需要加强优势基因型疫苗的研发,重点做好小日龄鸡群的IB防控。

    • 山西省平陆县野生大天鹅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22, 39(4):26-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5

      摘要 (280) HTML (0) PDF 862.61 K (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0年11月,山西省平陆县三湾大天鹅景区发现2只野生大天鹅不明原因死亡,经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初诊,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诊断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查明疫情起因,摸清疫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查找疫情的可能来源和扩散路径,研判疫情扩散风险,并提出合理化防控建议。经调查,此次疫情起因很可能是野生大天鹅在迁徙过程中已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到达越冬地后发病死亡。经紧急疫情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禽发生疫情的风险较小。本次疫情提示,候鸟迁徙期间是禽流感疫情高发期,要做好候鸟栖息地周边家禽养殖场的强制免疫和监测工作,落实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饲养的家禽与野禽接触,以降低由野生动物引发疫情的风险。

    • 2020—2021年湖南省娄底市活禽批发市场市场链调查

      2022, 39(4):30-3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6

      摘要 (306) HTML (0) PDF 1.07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湖南省娄底市活禽批发市场活禽来源与流通情况,对2020—2021年娄底市2个活禽批发市场活禽调入、调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调入娄底市活禽批发市场的活禽超过3 000批次,数量超过600万羽;调入活禽种类有鸡、鸭、鹅、鸽等品种,其中活鸡比例超过80%;活禽批发市场主要以省内调入为主,还涉及12个省(自治区)的多个县市区;在调出方面,2个批发市场均存在大量活鸡从市场返回农村进行二次饲养情况,形成“养殖场—大型活禽批发市场—中型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农村散养户—市场”这一特殊链条模式。结果表明:娄底市调入活禽数量大、批次多、来源范围广,当地活禽市场流通网络复杂,应加强活禽市场日常监管和当地家禽疫病防控。

    • 宁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检测及N基因序列分析

      2022, 39(4):36-4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7

      摘要 (297) HTML (0) PDF 795.37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宁夏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流行情况,分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2021年9—11月,在宁夏8个县(区)部分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随机采集鸡咽喉/泄殖腔拭子646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IBV核酸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646份样品中检出阳性88份,总阳性率为13.62%,其中西吉县、利通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00%、32.29%,70日龄蛋鸡阳性率高于120日龄以上鸡群。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IBV毒株。基因分析显示,分离株属于QX型,与我国山东SDIB702/2012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7.55%,与QX代表株P100株同源性为93.31%,与我国常用疫苗血清型H120、M41型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6.67%、86.14%。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存在一定的IB流行,且呈现一定的地区、季节暴发特征,低日龄鸡群感染较严重,需要加强防控;流行的IBV毒株属于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QX型,与我国常用的Mass型疫苗毒株同源性较低,现有疫苗可能难以对其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本次研究初步明确了宁夏地区蛋鸡群IB流行情况和流行毒株的遗传特点,可为宁夏地区的IB防控提供参考。

    • 进境马匹非洲马瘟传入风险分析

      2022, 39(4):41-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8

      摘要 (282) HTML (0) PDF 536.65 K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为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历史无疫国家。2020年泰国、马来西亚发生的AHS疫情,对我国防范AHS传入带来了极大压力。为有效防止AHS传入,基于OIE风险分析框架,利用OIE风险评估矩阵,从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三个角度,分析进境马匹传入AHS的风险。结果显示:传入评估的生物学因素风险为“高”,国家因素风险为“中”,商品因素风险为“高”,综合传入风险为“中”;暴露评估的生物学因素风险为“高”,国家因素风险为“高”,商品因素风险为“高”,综合暴露风险为“高”;AHS传入将会给我国马属动物相关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传入后造成的后果风险为“非常高”。综合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三方面风险分析结果,判定AHS随进境马匹传入我国的整体风险为高。建议采取严格产地预检、进口后隔离检疫等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AHS传入。

    • >公共卫生
    • 我国部分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病原灭活情况调查

      2022, 39(4):46-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09

      摘要 (336) HTML (0) PDF 504.83 K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环节病原灭活效果,2020年对11个省(自治区)52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展抽样检测、问卷调查。通过对样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病原活性检测发现,化制法、发酵法、碳化法、酸解法均可灭活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4种疫病病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无害化处理中心因厂区布局、管理制度、操作措施等方面问题,存在终端产物被病原二次污染或病原随产物扩散至场外的风险。因此,要规范无害化处理企业建设,加强企业日常监管和无害化处理产物监管,降低病原传出风险。

    • 新疆和田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2022, 39(4):51-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0

      摘要 (252) HTML (0) PDF 1.50 M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无菌采集和田地区两个鹅场(A场和B场)病死鹅内脏、肛拭子样本,用常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利用PCR进行验证和血清型鉴定,用K-B法进行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4株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1.81%(14/773)。A场死亡鹅内脏样本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33%(4/300),肛拭子样本分离率为1.66%(5/300),在存活病鹅肛拭子中未分离出沙门氏菌(0/25);B场死亡鹅内脏样本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0.00%(4/20),肛拭子样本中未分离到沙门氏菌(0/19),存活病鹅肛拭子样本分离率为0.91%(1/109)。共分离出4种血清型,占比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42.86%(6/14)、肠炎沙门氏菌21.43%(3/14)、德比沙门氏菌7.14%(1/14)、纽兰沙门氏菌7.14%(1/14)。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耐药性极强。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复杂,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不同养殖场流行的血清型种类及优势血清型有差异;流行的鹅源沙门氏菌耐药较为普遍,且表现为多重耐药。结果提示,各养殖场应根据流行的具体血清型沙门氏菌株,科学合理使用临床抗菌药物。

    • 4株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2022, 39(4):59-6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1

      摘要 (262) HTML (0) PDF 1022.35 K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PCR鉴定结果显示,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均含有pfhA、exBDtonB、nanB、oma87、ompH、hgbB、hgbA、sodC、sodA 9种毒力基因,不含有toxA、nanH、ptfA 3种毒力基因;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和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表现出全部或部分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结果显示,Pm01菌株能形成极强的生物被膜,而Pm03、1801以及1803菌株几乎不能形成生物被膜;LD50测定结果显示,4菌株LD50分别为1.33×101、2.74×102、4.22和4.22 CFU。结果表明,4株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毒力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完全相关,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禽巴氏杆菌病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参考数据。

    •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抗原蛋白的原核表达

      2022, 39(4):66-7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2

      摘要 (229) HTML (0) PDF 975.78 K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1年3月,山东省龙口市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烈性传染病。为对引起此次疫病的病原进行确诊,无菌采集发病死亡仔猪的肝脏、脾脏等脏器进行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次分离株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生化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较为一致,且可特异性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因此本次分离菌株为一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LK01。随后,对该分离株的5个主要抗原蛋白基因(OmpH、OmpA、AspA、pIpE和TAA)进行克隆与原核表达。先将PCR成功扩增出的目的片段与双酶切回收后的pCold-I载体进行同源重组连接,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随后经IPTG诱导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30.0、21.5、52.0、37.5和45.5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各重组蛋白均成功表达。本研究为开展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开发新型重组疫苗与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 >兽医管理
    • 无非洲猪瘟小区的创建与示范

      2022, 39(4):72-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3

      摘要 (338) HTML (0) PDF 1.09 M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给我国养猪业造成沉重打击。当前形势下,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特点创建无疫小区对其有效控制意义重大。山东曹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成功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并以此为示范,将技术成果先后在山东省菏泽市、潍坊市、滨州市3个地区的5家猪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无疫小区组成单位规范化管控、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疫情应急反应处置以及官方监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成功创建的一系列措施,并简述了成果应用与推广情况,为我国其他地区无非洲猪瘟小区创建提供了可参考的现实案例。

    •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聊城市兽医实验室发展现状

      2022, 39(4):76-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4

      摘要 (275) HTML (0) PDF 691.01 K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聊城市兽医实验室发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查看、查阅档案、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聊城市兽医系统实验室及第三方兽医实验室的资质、检测能力范围及生物安全级别、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备、检测能力比对情况、检测数量等方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兽医实验室发展迅速,全市9家兽医系统实验室全部通过省级考核,并且配备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设备;2家第三方兽医实验室均通过CMA认证;但同时上述兽医实验室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仪器设备老化、检测人员不稳定、检测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十四五”期间从硬件设施、人员、检测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兽医实验室综合能力,更好地保障畜牧兽医事业健康发展。

    • 2019—2021年北京市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2022, 39(4):82-8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5

      摘要 (270) HTML (0) PDF 942.18 K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2019—2021年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个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检测能力比对。结果显示,各年度实验室符合率分别为75.00%、83.33%、100%,各年度样品符合率分别为98.02%、99.21%、100%。比对结果表明,北京市大部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较强,个别实验室还需提高ELISA、F-PCR的试验能力。建议北京市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持续重视兽医系统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检测人员业务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水平。

    • 参照OIE动物福利国际标准,提升奶牛养殖生产福利化水平

      2022, 39(4):88-9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6

      摘要 (275) HTML (0) PDF 490.34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奶牛生产福利的相关国际标准,其中包括奶牛福利衡量指标以及解决奶牛生产系统设计、环境控制和动物管理实践中相关动物福利问题的推荐性建议。OIE奶牛福利标准理念先进、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这提示应参考OIE国际标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奶牛福利标准和科学评估体系,加大对奶牛福利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奶牛饲养管理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切实提升我国奶牛生产的福利化水平。

    • OIE小反刍兽疫标准简介

      2022, 39(4):93-9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7

      摘要 (302) HTML (0) PDF 542.55 K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小反刍兽疫(PPR)标准是各国PPR防控和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及其产品流通贸易应遵守的规定。通过梳理OIE-PPR标准修订历史沿革,从小反刍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贸易要求以及PPR状态、监测、病原灭活等方面介绍了2002、2013和2021年版标准的修订情况、具体条款,以及由此带来的新要求。继而提出我国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相关活动,推动完善动物卫生标准法规,积极开展PPR疫病防控,合理建立PPR无疫区、生物安全隔离区、免疫体系和监测系统等建议。

    • >专论综述
    • 弓形虫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22, 39(4):99-10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8

      摘要 (335) HTML (0) PDF 735.09 K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间和动物的感染率都比较高,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目前,弓形虫病没有理想的药物用于治疗,早期诊断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最早建立的弓形虫诊断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但耗时较长,无法满足快速、高效、批量检测的需求,因此在实验室诊断方面应用逐步减少。免疫学检测方法以ELISA和IHA方法为主,已有较为成熟的商品化试剂盒或诊断试剂,在大规模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弓形虫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对弓形虫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论述,以期为弓形虫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 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2022, 39(4):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19

      摘要 (275) HTML (0) PDF 879.56 K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自1997年在美国首次从家猪体内发现HEV以来,已确定该病毒能够感染人类以及猪、鹿、兔、骆驼、大鼠等多种动物。HEV通常会导致肝衰竭、慢性肝炎以及肝外神经和肾脏疾病。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 000万人感染HEV,年轻人病死率为0.5%~3.0%,而孕妇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30%,因此HEV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主要对HE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等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做好研究和防控应对工作。

    • >技术支撑
    • 泰万菌素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效果试验

      2022, 39(4):113-1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20

      摘要 (275) HTML (0) PDF 1.16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泰万菌素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防控效果,用2种泰万菌素制品(A、B)和黄芪多糖饲喂妊娠母猪,通过统计临床生产指标、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病毒检出率以及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等,综合评价泰万菌素的PRRS防控效果。结果显示:泰万菌素的PRRS防控效果明显优于黄芪多糖,其中泰万菌素A、B组母猪的产健仔率由试验前的84.98%分别提高到94.44%、91.89%,产弱胎、死胎或木乃伊胎率相应降低;泰万菌素A、B组母猪流产率降低,体内抗体下降速率减缓,所产仔猪抗体稳定性和整齐度提高,母猪血液中的PRRS病原检出率和浓度降低,IL-2表达水平下降,IFN-γ表达水平上升。结果表明,泰万菌素可降低妊娠母猪因PRRS造成的繁殖障碍率,同时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防控PRRS的作用。本研究为PRRS防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双向电泳指纹图谱分析法鉴别鲜乳和复原乳

      2022, 39(4):120-12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21

      摘要 (258) HTML (0) PDF 942.11 K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鲜乳和复原乳鉴别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分析鲜乳和复原乳总蛋白。通过不同胶条比对分析发现,pH4.7~5.9的17 cm胶条等电聚焦后能够有效区分蛋白点,最适合牛乳蛋白电泳;选用pH4.7~5.9的17 cm胶条,对市场上购买的巴氏乳以及巴氏处理的复原乳进行电泳分析,发现电泳图谱与自制参照乳图谱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分鲜乳和复原乳的检测方法,具有分辨能力强、重现性好等优点。

    • 北京市1株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2022, 39(4):124-13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22

      摘要 (273) HTML (0) PDF 2.09 M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北京市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与国内外毒株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性,无菌采集北京市宠物医院4例疑似患有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的腹水和组织等病料样本,将经RT-PCR诊断为猫冠状病毒(FCoV)阳性的病料样本接种于猫肾细胞(CRFK)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结果分离到1株毒株。对分离毒株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检测,TCID50测定以及基因测序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在CRFK上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且经连续细胞接种,可以得到稳定增殖;RT-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证实为FCoV,将其命名为FCoV BEJ5-2021(B5)。对该毒株S、3c、7ab蛋白编码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发现:在S蛋白基因分型上,该分离毒株属FCoV I型,与意大利参考分离株VGCaFn@14同源性为99.8%;基于3c蛋白基因分析,该毒株与德国参考分离毒株FIPV16F同源性为98.9%;基于7ab蛋白基因分析,该毒株与美国参考分离毒株FIPV-UCD 15b-1同源性为99.1%。不同组织病料分离毒株TCID50测定显示,肠管、脾等组织病料中的病毒滴度相对较高,气管中的滴度最低。结果表明:FCoV分离毒株不同基因分型对应不同血清型和生物型,因而基因进化树同源性分析只能确定遗传进化关系;分离毒株对猫肠、脾组织等有较强嗜性。本研究丰富了我国FIP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防控提供了参考。

    • 牛羽虱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

      2022, 39(4):133-13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4.023

      摘要 (230) HTML (0) PDF 880.97 K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牛羽虱(Bovicola bovis,B. bovis)进行鉴定。对采自湖南省长沙市黄牛体表的虱子样品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通过PCR对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进行扩增,应用DNAMAN软件开展序列分析,并利用Mega 5.0软件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个虫体样本扩增片段长度与预期均一致,为389 bp,且其cox1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牛羽虱(基因登录号MH001191)序列相似性为99.0%~99.5%;3个样本均与牛羽虱位于同一分支。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证明采集样本为牛羽虱,进一步说明线粒体cox1基因可作为羽虱的分类鉴定遗传标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