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9(6):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1
摘要:为评估四川省规模场猪伪狂犬病(PR)发生风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种猪场、扩繁猪场、商品猪场的生产管理情况,用情景树法描述PR发生的风险路径,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评估框架下构建评估模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底调查数据,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式,用矩阵法估算各风险路径的风险值。结果显示,四川省规模场发生PR的高风险路径为引种、使用精液、未有效控制鼠害、未有效控制犬猫以及地理位置和饮水控制。近年来由于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经人、车、物、料等传统途径释放PR的风险大大降低,在各类型规模场开展PR净化的条件已较为成熟。在PR净化的同时开展风险评估,能帮助猪场找出风险漏洞,便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PR净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陈腾,王妍,赵润泽,王钰,李桐,陈少贤,张子微,杨小林,郭利伟,刘国平
2022, 39(6):8-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2
摘要: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规模猪场的流行特征,2021年从湖北省7个规模猪场疑似PRRSV感染猪群以及所有种公猪群中,共收集样品3 324份,采用三重巢式RT-PCR法进行PRRSV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养殖类型、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及不同感染毒株的流行特点,并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 324份样品中共检测出PRRSV阳性样品323份,阳性检出率为9.72%(323/3 324)。育种场阳性检出率最低,为2.66%(20/752);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阳性检出率相近,分别为11.82%(169/1 430)与11.73%(134/1 142);保育猪群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7.23%(152/882);其余依次为生长育肥猪、哺乳仔猪和母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0%(121/1 071)、5.26%(30/570)和3.24%(20/618);种公猪中未发现PRRSV感染。PRRSV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春、夏、秋、冬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6%(148/815)、6.94%(60/864)、6.10%(34/557)、7.44%(81/1 088),春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秋、冬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PRRSV毒株均有流行,类NADC30毒株、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占比分别为49.54%、21.36%、29.10%,类NADC30毒株检出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毒株(P<0.05)。结果表明:PRRSV在所调查的7个规模猪场中流行普遍,尤其是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保育猪群PRRSV感染风险较高,种公猪感染风险较低,春季是高发季节,类NADC30毒株为优势流行毒株。结果提示,规模养殖场应根据PRRSV的流行特征,加强免疫和监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杨秋楠,罗晓燕,宋诗雅,李晶,徐聪,杨耀兰,李锡慧,张文东,赵焕云,吕嵘
2022, 39(6):14-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3
摘要:为全面掌握云南省玉溪市小反刍兽疫(PPR)的病原分布和羊群免疫效果,根据2021年玉溪市PPR专项监测方案,在全市开展PPR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调查的方法,从全市9个县区采集免疫羊血清样品1 631份、眼鼻棉拭子样品6 438份,分别使用阻断ELISA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PPR免疫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玉溪市PPR群体免疫合格率为82.98%,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3.62%,未检测到病原学阳性样品;不同养殖区域、不同性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养殖类型、不同企业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玉溪市羊PPR整体免疫效果较好,所用PPR疫苗免疫原性较好,免疫程序合理,但部分县区的免疫合格率较低,因此应继续加强PPR的强制免疫及补免工作;在未引入新疫源的前提下,疫情发生风险较低,但应加大羊只引种检疫和调运监管力度。本次监测评估了玉溪市的PPR总体防控状况,为尽快实现消灭PPR的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
曹芸,陈霞,戴玉娇,杨泽林,操武能,梁望旺,吕瑶,黄恒,蔺露,骆璐,凌洪权,陈忠琼,欧阳吴莉,蒋佳利
2022, 39(6):19-2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4
摘要:为了解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以有效应对疫情发生,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香港特区卫生防护中心以及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等官方网站,收集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从时间、空间、群间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球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数同比增长250.64%;疫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1月、4—5月、11—12月疫情报告较多,其中12月为疫情高峰;1—8月主要流行H5N8亚型,9月以后H5N1成为主要流行型;欧洲报告的疫情次数最多,其次是亚洲和非洲;感染家禽和野禽种类多,病毒亚型多样。结果表明,2021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应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强化监测预警,有效防控国内疫情。
2022, 39(6):24-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5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基因组遗传演化特征,将山东省滨州市某猪场的PEDV阳性样品接种Vero E6细胞,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PEDV,将其命名为SD20BZ01株。通过RT-PCR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经测序、拼接获得SD20BZ0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D20BZ01株与我国2010年以来流行的GII-b亚群变异株序列同源性为97.8%~98.7%,明显高于CV777、DR13、SM98、SD-M等早期经典毒株,因此SD20BZ01属于GII-b亚群变异株。基于S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基本一致。与CV777株相比,SD20BZ01株S蛋白在中和抗原表位COE处有10个氨基酸突变,与近年来变异株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基本一致,说明GII-b亚群PEDV的变异规律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为山东省PEDV流行病学研究及其流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峥,舒波,彭程,于晓慧,李金平,侯广宇,蒋文明,王静静,王桂军,刘华雷
2022, 39(6):30-3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6
摘要:为了解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禽副黏病毒4型(APMV-4)的生物学特性,对2020年分离鉴定的3株鸭源APMV-4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基因组测定。结果显示:3株APMV-4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116DIPQR↓F121,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0~0.23,对鸡表现为低致病力。3株分离毒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 054 nt,基因组结构顺序均为3'-N-P-M-F-HN-L-5',符合典型的副黏病毒基因组“六碱基原则”;病毒3'端具有55 nt的前导序列,5'端存在17 nt的尾随序列,各基因间有9~42 nt的基因间隔序列;3株分离毒株与APMV-4代表株同源性最高(97.2%~97.5%),与其余禽副黏病毒同源性为37.1%~47.3%,与中国香港、韩国分离株高度同源。结果表明,我国新出现的鸭源APMV-4为弱毒株,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较高,关键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APMV-4 和科学防控APMV-4感染提供了参考。
2022, 39(6):37-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7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常见的禽肿瘤性病毒,可诱发感染鸡群免疫抑制,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试验运用DF-1细胞接种方法,在山东省某父母代白羽肉种鸡场鸡群中分离到1株REV,将其命名为SD2101株。为掌握SD2101株基因组遗传演化特征,设计合成6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D2101株的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D2101株前病毒全基因组具有典型复制完整型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2011年分离自江苏省的鸡源REV野毒株HA1101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D2101株与大部分国内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支上。为了解SD2101株的致病性,将分离毒株接种于1日龄SPF鸡,通过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灭活疫苗免疫应答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SD2101株对1日龄SPF鸡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与参考毒株相比,SD2101株基因组序列变异程度较小,具有一定致病作用,提示在生产中应加强对REV的关注和监测。本研究为RE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料。
2022, 39(6):44-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8
摘要:为确定云南省易门县某养鸡场大量肉鸡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食欲下降的原因,采集病死肉鸡鼻腔黏液及肺、气管等组织,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PCR方法分别检测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鼻气管鸟杆菌(ORT)、鸡副嗜血杆菌(ICV)。结果显示,仅ORT为核酸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对检出的ORT阳性样品16S rD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阳性样品与伊朗分离株和土耳其/匈牙利分离株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都处于同一分支内,与国内2014年的报道一致,说明云南省流行的ORT变异较少,仅具有相对短的进化史。本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鸡群细菌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张娜西,孟锦昕,李钊,何于雯,王德琼,李楠,孙建美,白方,王静林
2022, 39(6):48-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09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山羊群中的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ENTV)感染情况,2017年在云南省南部边境地区江城县采集山羊血分离血浆,采用随机PCR(random PCR)进行扩增、克隆,结果从20份血浆中获得与ENTV 2型(ENTV-2)同源性较高的2条序列;根据ENTV-2 CHN1(KU258870)毒株序列设计一套半巢式引物,对采集的20份血浆进行核酸检测,结果4份为阳性。序列分析发现,检测到的4条序列与四川、福建等地流行的ENTV-2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3%~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5.3%~99.0%,提示江城县羊群中流行的ENV-2可能与四川省、福建省流行毒株相关;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江城县的这4份ENTV-2核酸阳性样品在env蛋白186和204位发生了独特的“G→E”氨基酸位点突变,其中1份在178位还发生了“T→P”的氨基酸位点突变。结果表明,江城县山羊群中存在ENTV-2感染,且流行的ENTV-2呈现一些特有的分子特征。因此,云南省需要加强ENTV监测,了解其在山羊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ENTV感染调查和山羊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盖小君,田召芳,周陈陈,柴世庆,李春蕾,张福波,张璇,陈峰,王建民,胡莉萍
2022, 39(6):53-5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0
摘要:2022年1—3月,烟台市报告19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给全市布病防控与净化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解烟台市畜间布病流行现状及饲养管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养殖场(户)的牛羊引入购进、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及意识行为等进行调研。同时,采集牛羊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6份。结果显示,99.40%(165/166)受访户牛羊购自省内,75.30%受访户购买牛羊有检疫证明,56.02%受访户购买动物销售方能够提供布病检测报告。73.49%养殖场(户)具备消毒设施,并能定期消毒。78.92%受访户了解布病,6.02%受访户有喝生牛羊奶习惯,8.43%受访户自己屠宰牛羊。经布病抗体检测,牛群体阳性率为2.50%,个体阳性率为0.20%,羊群体阳性率为2.50%,个体阳性率为0.30%。本次调研掌握了烟台市牛羊调运监管、饲养管理、意识行为及畜间布病感染情况,为防范布病散播风险指明了方向,为布病防控及非免疫净化区建设提供了支撑。
2022, 39(6):57-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1
摘要:为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大黄鱼细菌性病原的流行种类及其耐药性,2021年在宁波市大黄鱼主要养殖区域,现场采集临床发病或濒临死亡的个体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比较各药物对菌株的MIC中位值(MIC50)。结果显示:从采集的93尾大黄鱼中,共分离到25株细菌。其中,1—5月分离到8株杀香鱼假单胞菌,5—8月分离到10株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各4株,副溶血弧菌2株),8—10月分离到5株鰤鱼诺卡氏菌,此外5月还分离到2株美人鱼发光杆菌。分离到的病原菌普遍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甲喹敏感,尤其是盐酸多西环素,5种菌株的MIC50均小于0.06 mg/L;两种磺胺类药物对病原菌的MIC50较往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杀香鱼假单胞菌除外),而两种酰胺醇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一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同种细菌,其耐药性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感受性存在差异化,因此在药物选择及剂量上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不可盲目用药。该结论将为养殖过程中某阶段特定细菌性病害防控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规范、精准使用渔用抗菌药提供技术支撑。
2022, 39(6):62-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2
摘要:动物强制免疫是重要的动物防疫政策,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是当前动物防疫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对地方政府职责、中央地方关系的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行业管理体系中,中央政府及其部门与地方、基层政府及其部门,以及与最终委托人之间的基本模型,分析其中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张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动物强制免疫补助实施方式,提出对策建议,并将讨论引向类似行业管理体系的共性问题。
2022, 39(6):69-7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3
摘要: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要求,宁夏结合实际在全区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并对未来五年“先打后补”推进进行规划。当前通过加强政策引领、强化培训宣传、调整补助范围、明确补助模式、做好摸底调查、简化申报手续等做法,调动了养殖企业的防疫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壮大,提高了疫苗资金使用效率,满足了养殖户对疫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由于养殖场户动物防疫管理水平不高、疫苗资金缺口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弱化等原因,部分市、县(市、区)推动“先打后补”政策积极性不高。建议积极推进法律法规的专项执法检查及宣贯,提高疫苗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2022, 39(6):73-7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4
摘要:山东省诸城市积极采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措施,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介绍了诸城市“政策先行”“企业跟进”“国资参与”三种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典型做法,总结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抓好设施配建三条保障措施,列举了“种养循环生态观光”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牛肥果”生态小循环和“猪沼果”生态农业三个典型案例,最后针对综合治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减轻畜禽养殖粪污带来的环保压力和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2022, 39(6):77-8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5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通过采取充实屠宰监管力量,开展暗访巡查/飞行检查,强化技术手段、黑名单管理,启用畜禽屠宰监管平台等系列措施,严打屠宰领域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存漏洞、法律法规不健全、行刑衔接不畅等问题。由此提出了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提升监督执法实效、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两法衔接、完善技术手段等对策思考。
2022, 39(6):81-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6
摘要: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北京市密云区针对本辖区的生猪养殖和地理特点,在消毒、封闭管理、严格运输检疫等常规措施下,对养殖、运输、屠宰、生产加工流通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定期、定点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2019—2021年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每栋必检,共检测样品75 600份,出栏生猪批批检测,共检测样品4 245份;病死猪存放点每7 d检测1次,共检测样品2 611份;调入白条猪肉批批检,共检测样品14 000份;备案运输生猪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229份;屠宰厂运输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37份;共检测屠宰厂环境样品53份,病死猪存放点冷库、冰柜样品396份。以上样品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在常规防控措施下,重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做法取得了极好的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非洲猪瘟病原监测可促使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促进运输车辆出入时严格消毒,调入猪肉产品时严格检疫等措施的落实。密云区非洲猪瘟病原监测的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借鉴。
2022, 39(6):86-8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7
摘要:2020年10月发生外源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后,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广泛的疫情排查,对疫点实行了封锁、检疫、隔离、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对受威胁区域进行了全面的疫苗免疫,并定期进行检疫和排查。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和监督保障措施,使疫病在短期内得到灭源与根除,为当地养牛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本文从疫病发生与防控过程、监督保障措施、所存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健全检疫监管体系,强化进口及跨省流动动物监管,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等措施建议。
2022, 39(6):90-9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8
摘要:为科学评估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场所选址风险,运用风险分析方法,识别了场址是否建设在禁养区以及场址的天然和人工屏障、对村民及环境影响等25个风险因素,采取资料审查、现场审核和评分的方式,对江陵县某生猪养殖场开展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生猪养殖场有17项风险因素符合要求,但存在天然屏障不能起到物理隔离作用,人工屏障存在漏洞,距离交通主干线只达到规定条件的5%,养殖场栏舍不能长期全封闭等问题,动物疫病传入或传出风险高。最终评估为“经整改合格后同意”。需要采取修建消毒池和雨水收集池,加装防鼠墙实现闭环管理,运用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保持养殖栏舍长期全封闭等措施,消除动物疫病传入或传出风险。本次评估为实施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养殖场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提供了参考。
2022, 39(6):95-9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19
摘要:为科学指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畜禽养殖从业主体安全生产和个人防护,依据国务院和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结合吉林省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吉林省养殖场(户)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及应急处置指南(第一版)》,提出5项常规防范措施和3项紧急处置措施,用以及时控制、减轻和消除养殖场(户)发生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生产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畜牧业发展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张小雨,李木子,秦立得,王晓茵,孙晓亮,曹旭敏,宋翠平,古少鹏,赵思俊
2022, 39(6):100-10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20
摘要:兽药残留检测是监督控制药物滥用的手段之一。免疫学技术基于抗原对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检测。该方法的关键是要获得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因而单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免疫分析方法的普及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单抗的制备以及基于单抗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目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是应用最广泛的基于单抗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激素类和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镇静剂类药物,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均需要对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实际操作中较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检验的敏感度、稳定性、特异性、便捷性,正在研究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如结合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和金标检测试纸(LFA)实现超灵敏检测,采用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技术联合ELISA实现高通量检测等。诸多研究将为基于单抗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2022, 39(6):107-1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21
摘要:皂苷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三萜糖苷类化合物,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皂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尤其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刺激作用,可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皂苷作为佐剂不仅能延长疫苗的免疫周期,减少接种次数,也能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干扰素调节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皂苷佐剂虽然具有低毒性、高活性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细胞毒性、肝肾毒性等缺点。未来可以通过结构修饰,使皂苷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也可开发新的剂型,解决其溶血性和细胞毒性等问题,使其在疫苗应用中更加广泛。本文对皂苷佐剂活性的机理、优缺点,以及在疫苗产品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新型疫苗佐剂提供参考。
2022, 39(6):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22
摘要:鸽新城疫是严重危害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流行呈上升趋势。为满足开展基因VI型鸽源新城疫病毒快速检测的迫切需求,针对国内流行的基因VI型新城疫病毒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可特异检测基因VI型新城疫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其他基因型新城疫病毒和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下限为5 copies/μL。利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20份鸽口咽/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基因VI型新城疫病毒的快速检测。
万进,戴银娣,马妮妮,孙少辉,朱光山,徐瑞华,马小平,张志榜,王聪
2022, 39(6):119-1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23
摘要: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不稳定场猪群为试验对象,评价泰万菌素对PRRSV感染程度的调节作用及对猪瘟(CSF)疫苗,口蹄疫(FMD)A型和O型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一:将2 000头母猪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给药两家泰万菌素产品,对比用药前后母猪抗体水平及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两组猪群PRRSV、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比用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A组PRRSV抗体S/P值在0.4~2.0范围内比例由53.6%升至89.3%(P<0.05);母猪群CSFV抗体阳性率由67.9%升至100%(P<0.05),抗体水平由50.8%提升至91.1%(P<0.05)。猪群口蹄疫病毒(FMDV)A/O型抗体阳性率、离散度亦有所改善,且猪群各生产指标均得到提高。试验二:对种公猪实施泰万菌素保健。保健前后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保健后种公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由100%降至66.1%,S/P值均在2.0以内,离散度降至22.5%。综上,泰万菌素能有效缓解猪群PRRSV的感染程度,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同时使猪群在免疫CSF、FMD疫苗后获得更好的免疫应答。
2022, 39(6):125-1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6.024
摘要:为探讨细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在基层沙门氏菌防控中的优势与可行性,对前期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进行细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血清型预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耐药基因分析,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与传统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血清分型结果与传统血清分型结果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对9株沙门氏菌血清分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方法分析出的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为100%,即耐药菌株中均含有4大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到利福平、磺胺类和四环素3大类抗菌药物的7个耐药基因,表明9株沙门氏菌可能对这3大类抗菌药物耐药。结果表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与传统实验室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且具有快速、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势,并且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其检测成本和周期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基于细菌全基因组测序开发沙门氏菌快速分型和耐药性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