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22, 39(7).

      摘要 (281) HTML (0) PDF 17.56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流行病学
    • 羊布鲁氏菌病直接经济损失与防控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及实证研究

      2022, 39(7):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1

      摘要 (520) HTML (0) PDF 897.95 K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一类地区羊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防控投入合理性,构建了羊布病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体系和防控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并对我国羊主产区4省份17市县的防疫部门和319个养羊场户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共回收防疫部门问卷21份,场户有效问卷301份,涉及124个布病羊场和177个无布病羊场。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单只布病羊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4 557元(不含奶羊),各省份羊布病损失为 1.8亿~20.4 亿元,其中养羊场户损失占比较高,占总损失的 73.0%~81.0%;各省份政府的布病防控效益成本比为5:1~38:1。结果表明,羊布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对其防控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建议养殖户及政府进一步加大布病防控投入,而且政府应提高预防性投入比重。本研究为优化布病防控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 2021年河南省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估

      2022, 39(7):7-1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2

      摘要 (428) HTML (0) PDF 417.00 K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O型口蹄疫(FMD)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其免疫效果,2021年在河南省规模场、屠宰场与散养户,随机采集785场次22 879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检测O型FMD免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畜种、不同场点类型、不同季节、不同行政区域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省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为80.30%,其中猪、牛、羊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9.09%、92.48%、72.26%。猪场中,种猪场、商品代场、屠宰场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5.24%、82.57%、65.56%;牛场中,种牛场、商品代场、屠宰场、散养户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6.72%、91.75%、94.17%、100%;羊场中,种羊场、商品代场、散养户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8.63%、72.37%、69.46%。春、夏、秋、冬季的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9.42%、79.00%、80.58%、86.12%。18个地市中,有2个地市O型FMD抗体免疫合格率低于70%。结果表明:河南省O型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羊场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散养户,免疫抗体合格率未达到70%,存在疫情发生风险。结果提示,需重点加强羊饲养场尤其是散养户的O型FMD免疫工作。

    • 云南省边境地区牛阿卡斑病毒血清学调查

      2022, 39(7):11-1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3

      摘要 (388) HTML (0) PDF 523.87 K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 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 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 山东省部分规模化驴场主要病原感染情况调查

      2022, 39(7):16-2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4

      摘要 (384) HTML (0) PDF 540.24 K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关于规模化驴场主要病原的流行数据极为有限。为了解山东省驴养殖密集区的主要病原流行情况,2019—2021年,从聊城、德州、滨州等地的9个规模化驴场(繁育母驴100头以上),无菌采集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病死驴(驹)的心、肝、脾、肺、肠、肾等不同脏器病料共计742份,采用PCR与病原分离方法进行常见马属动物病原检测;采集296份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腹泻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48.89%(132/270);在肺炎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为24.10%(80/332),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29.82%(99/332),马链球菌检出率为22.29%(74/332);在流产症状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44.29%(62/140);在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中,未检出布鲁氏菌感染抗体。结果表明,导致规模驴场发生腹泻、肺炎和流产的主要是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导致腹泻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马链球菌,流产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因此,规模化驴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圈舍卫生水平,科学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细菌性疫病流行。

    • 新疆南疆地区部分集约化肉牛繁育场主要临床病症和生物安全调查

      2022, 39(7):22-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5

      摘要 (432) HTML (0) PDF 1.46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开始引进国外安格斯肉牛养殖。为了解该地区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的主要疫病流行现状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疆喀什地区4个大中型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个牧场安格斯肉牛表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其次是肺炎;导致犊牛腹泻的病毒性病原主要是牛冠状病毒(BCV)、牛诺如病毒(BN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93%、15.20%,导致肺炎的主要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24%、14.12%。4个牧场在防疫设施设备建设、消毒制度落实、人流物流管控、规章制度建设以及饲养管理、鼠害蝇害防控和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结果提示,南疆地区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要加强BCV、BNoV、IBRV、BAV-3等病毒感染的防控,通过加强免疫,降低牛群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通过严格生物安全控制,防止外部病原传入。本调查为南疆地区国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 一起肉牛黄曲霉等毒素中毒事件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22, 39(7):29-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6

      摘要 (287) HTML (0) PDF 2.28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1年10月25日,四川省宣汉县某肉牛场发生肉牛猝死事件。为了解事件状况和发生原因,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赴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牛场3 d内共死亡22头牛,累积死亡率为46.8%(22/47)。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病牛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推测肉牛猝死的原因是饲喂霉变饲料导致黄曲霉等毒素中毒。通过暂停饲喂原饲料,增加饮水量,更换饲草饲料并添加蒙脱石脱霉剂,肉牛发病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该起肉牛猝死事件提示,养殖场人员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提高饲养管理能力。

    • >公共卫生
    •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携带情况调查

      2022, 39(7):34-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7

      摘要 (246) HTML (0) PDF 864.01 K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携带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特征,2021年1—9月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塔城地区乌苏市巴音沟,采集147只野生鼠类的肾脏和膀胱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鼠类中的伯氏疏螺旋体携带情况;以伯氏疏螺旋体5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巢式 PCR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147份鼠类样本中,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分别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样本11份和13份,阳性率分别为7.48%和8.84%;13份巢式PCR阳性样本中,吉木萨尔县检出1份,新源县检出1份,乌苏市检出11份,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Borreliella garinii、Borreliella bavariensis为主要致病基因型。结果表明,北疆地区鼠类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自然感染,有传播给家畜及人群的风险,应加强该病原体检测和莱姆病防控。

    • 厦门市宠物犬猫中布鲁氏菌、弓形虫、A型流感病毒及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2, 39(7):39-4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8

      摘要 (264) HTML (0) PDF 554.29 K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初步了解厦门市宠物犬猫中布鲁氏菌、弓形虫、A型流感病毒及巴尔通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PCR、ELISA及血凝抑制等检测方法,对2021年从厦门市32家动物诊疗机构中采集的304份宠物犬猫血清及对应的全血样品进行抗体及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宠物犬猫中,布鲁氏菌(光滑型及粗糙型)表观流行率为2.0%,真实流行率为0.5%(95%CI:0~1.3%);弓形虫表观流行率为3.3%,真实流行率为0.8%(95%CI:0~1.8%);A型流感病毒表观流行率为8.6%,真实流行率为7.7%(95%CI:4.7%~10.7%),检出H9亚型抗体阳性样品19份(抗体滴度为4log2~6log2),未检出H5亚型及H7亚型抗体阳性样品(抗体滴度<1log2)。未检出布鲁氏菌、弓形虫、巴尔通体及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结果表明,厦门市宠物犬猫中存在一定的A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传播风险,其他病原流行风险较低,但这些病原均具有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的潜在风险,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做好个人防护。本研究为本地犬猫人兽共患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 宁夏彭阳县肉牛布鲁氏菌病风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22, 39(7):44-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09

      摘要 (250) HTML (0) PDF 648.22 K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肉牛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采用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6个检出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的养殖场户,按照肉牛养殖场户同在一个行政村,和/或相似养殖规模以及养牛时间差异在±3年内的原则,以1:2比例匹配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阴性场户,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肉牛经纪人买牛的场户,其肉牛的布鲁氏菌感染风险增大(OR = 5.05,95%CI = 1.50~17.01);养牛场同时养羊且母羊近两年有流产史的场户,所养肉牛感染布鲁氏菌风险增大(OR = 1.86,95%CI = 0.92~3.75)。由此可见,彭阳县肉牛交易方式与当地肉牛布鲁氏菌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建议加强牛经纪人管理,提高其布病防控意识,进一步调查当地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本研究为当地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 新疆石河子市牛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2022, 39(7):49-5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0

      摘要 (390) HTML (0) PDF 973.07 K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调查石河子市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健康牛群粪便,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 PCR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参考Clermon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分子分群,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OXA、blaSHV和blaTEM携带情况,通过K-B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00株牛肠道大肠杆菌分属于A、B1、C和F群;分离株对头孢唑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与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所有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敏感;5株分离菌株检测到blaSHV基因片段,1株检测到blaCTX-M基因片段,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blaOXA和blaTEM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石河子市牛源正常大肠杆菌已少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且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果提示,应加快减抗政策的实施。

    • >兽医管理
    • 关于加快我国实验室生物安保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2, 39(7):55-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1

      摘要 (472) HTML (0) PDF 485.68 K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病原微生物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研究的深入,我国生物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完善实验室生物安保体系对于保护科研人员和社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明确了实验室生物安保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区别与联系,而后指出我国存在生物安保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实验室实施环节生物安保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并借鉴WHO和部分发达国家的生物安保法规以及实施现状,提出了完善制度法规,加强实验室实施环节能力建设,强化生物安保培训,加强风险评估认识等适合我国生物安保发展现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生物安保体系,加快生物安保发展提供参考。

    • 兽药检测实验室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思考

      2022, 39(7):59-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2

      摘要 (384) HTML (0) PDF 393.72 K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兽药检测实验室的兽药检测是把控兽药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档案是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经历和资质认证等信息的详细记录,能够集中反映其综合素质,可为兽药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信息资源。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兽药检测实验室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步推进,但在技术档案管理认知、管理制度、服务性功能等方面仍存不足。本文从开发技术档案服务功能的层面出发,从提高对技术档案的重视程度入手,围绕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技术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兽药检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湖南省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与管理

      2022, 39(7):62-6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3

      摘要 (248) HTML (0) PDF 494.40 K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省根据地理区域和养殖业结构情况,合理布局建立了18个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通过对测报站辖区内及定点养殖场户的生产、免疫、疫病等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和监测采样,评估动物群体免疫状态及疫情发生风险。管理上通过优化网络布局,提高诊断监测能力,通过强化培训和责任管理,提升动物疫情测报水平,确保了动物疫情测报质量。动物疫情测报站在发现新发重大动物疫病,评价强制免疫病种免疫效果,提供疫情预警预报基础数据以及指导养殖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需持续增加投入和监测科技含量,改善设施设备,稳定技术队伍,这是提高动物疫情测报监测的根本保障。

    • 山西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现状

      2022, 39(7):67-7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4

      摘要 (482) HTML (0) PDF 430.25 K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评价兽医从业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2010—2020年,山西省共有10 740人次参加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3 010人取得了执业兽医资格,通过率为28.0%;报考人员中男性占比为67%,其中30岁以下的考生为考试的主力军,占比为74%;考生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主要来自兽医/水产工作机构和诊疗机构,另有19%的考生为在校学生。今后应加强兽医行业管理,发挥兽医协会作用,积极宣传兽医法律法规,提高执业兽医备案率,以期进一步完善执业兽医考试制度,提高执业兽医管理水平。

    • 福建省畜禽生产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思考

      2022, 39(7):71-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5

      摘要 (377) HTML (0) PDF 1006.73 K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的战略目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福建“农业云131”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福建省畜禽生产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猪价监测和畜禽产品监测两个子系统。本文介绍了两个子系统的建设内容,列举了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报表管理及数据报送等业务流程,展示了“福建省畜禽生产监测系统”的应用架构及技术架构,并针对现存的监测范围有限,缺少智能采集及数据校验模块等不足,提出了扩大监测范围,新增智能数据采集、校验功能,构建畜禽产品供需分析和预警模型等建议,以期为畜禽生产数据采集、验证提供应用支撑。

    • 日本进境动物检疫监管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2022, 39(7):76-8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6

      摘要 (261) HTML (0) PDF 459.02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不仅国内动物卫生体系完善,而且高度重视进境动物及产品检疫工作。日本建立了以《家畜传染病预防法》为主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应用了进口动物及产品风险分析、检疫准入、检疫监管等制度。本文概述了日本进境动物及其产品基本情况、检疫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检疫监管体系等内容,并基于此对比了中日两国进境动物检疫制度的区别,最终借鉴日本进境动物监管制度,提出了围绕“正面清单”发布禁令和解禁令,科学设定隔离检疫期限,强化海关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的建议,为我国进境动物检疫监管工作提供了借鉴。

    • >专论综述
    • 全球动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2022, 39(7):81-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7

      摘要 (584) HTML (0) PDF 771.47 K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相关信息,系统梳理了全球食用动物、毛皮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研究概况。全球动物感染SARS-CoV-2时有发生,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食用动物对SARS-CoV-2具有抵抗力,而毛皮动物、伴侣动物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对SARS-CoV-2易感。WOAH和FAO分析认为:当前人间SARS-CoV-2国际大流行的主要驱动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而动物对其传播不起重要作用;SARS-CoV-2在动物种群中传播可能会促进新病毒变种的出现,使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化。WOAH不建议对动物及其产品(生貂皮除外)设置SARS-CoV-2相关贸易限制措施,但同意成员基于风险分析实施相关卫生措施;FAO呼吁采取措施,降低SARS-CoV-2在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风险,进而降低病毒变异风险;现已有国家禁止水貂养殖,限制易感动物进口。

    • 猪巨细胞病毒感染专述

      2022, 39(7):86-9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8

      摘要 (511) HTML (0) PDF 712.21 K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最近,全球首例接受猪心脏移植的男子去世。研究人员在其移植的猪心脏中检出了猪巨细胞病毒(porcine cytomegalovirus,PCMV)DNA,这引起了对该病毒的广泛关注。PCMV分布相当广泛;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仅感染猪;能够引起感染仔猪死亡,成年猪通常呈现隐性感染;在临床生产中往往不易引起人们重视。PCM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成为养猪生产中的一大疫病隐患。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PCMV感染加以综述,以引起人们对该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视。

    •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2022, 39(7):91-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19

      摘要 (425) HTML (0) PDF 623.71 K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是基于“有限稀释”和“泊松分布”原理迅速发展的第三代PCR技术,无需标准品即可实现样品的绝对定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在疫病检测、转基因鉴定、食品检测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而在动物疫苗研究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用于质控、筛查和定量。本文从动物疫苗研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PCR在动物疫苗基因变异检测、基因定量、效价测定、疫苗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该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动物疫苗研究过程中的病毒生长曲线和疫苗效价测定以及基因变异分析等重点难点问题,未来将成为疫苗研发的有力工具。

    • >技术支撑
    • 不同厂家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比对

      2022, 39(7):97-10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20

      摘要 (430) HTML (0) PDF 881.77 K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不同厂家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效果,选择当前市场上6个厂家的商品化试剂盒,检测不同类型样品,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厂家的试剂盒ROC曲线下区域面积(AUC)为0.826~0.951,Youden指数为0.76~0.90,说明试剂盒的排他性和包含性等特异性指标总体表现较好;最低检出限(LOD)等敏感性数据显示,6个厂家试剂盒的LOD为10-1~102 copies/μL,说明各试剂盒的敏感性均较理想;用高、低浓度样品对试剂盒分别进行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发现高浓度样品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为0.10%~1.28%,说明重复性较好,仅有2个厂家的试剂盒在检测低浓度样品时表现较好,批内CV为2.25%~6.12%,批间CV为2.93%和4.93%,说明不同试剂盒检测低浓度样品时稳定性较差。本研究为商品化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 不同ELISA和AGID试剂盒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的比较

      2022, 39(7):103-10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21

      摘要 (269) HTML (0) PDF 571.10 K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商品化ELISA试剂盒和AGID试剂盒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抗体的效果,并评价不同ELISA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将EIAV强阳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分别用4种商品化ELISA试剂盒和3种AGID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最低检出限;此外,以28份临床马血清作为样品盘,以AGID结果作为标准,通过计算符合率、Kappa值、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综合评价4种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灵敏性结果显示:4种ELISA试剂盒可检出的最大稀释度分别为1:1 024、1:256、1:32和1:128,而3种AGID试剂盒可检出的最大稀释度均为1:16。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4种ELISA试剂盒与AGID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超过89%,其中有3个品牌的ELISA试剂盒一致性较高;4种ELISA试剂盒敏感性为75.00%~100%,特异性为87.50%~100%,约登指数为0.75~1.00。结果表明,ELISA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普遍高于AGID试剂盒,且与AGID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符合率高,是EIAV检测的可靠手段之一,但不同ELISA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本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EIAV检测方案和试剂盒筛选提供了数据支撑。

    • 不同剂量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后的抗体水平测定

      2022, 39(7):108-11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22

      摘要 (247) HTML (0) PDF 576.31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和评价不同剂量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后的抗体差异,随机选择1岁左右的牦牛50头,平均分成A、B、C、D、E 5组,分别按照1、2、3、4、5头份剂量(每头份含EG95 50 μg)进行一免和二免(间隔28 d);免疫前及二免后15 d采血,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二免后A、B、C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40%、50%,与E组的9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组阳性率为80%,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抗体合格率均为0,C、D、E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40%、70%,E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95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按5头份剂量免疫,间隔28 d后二免,对牦牛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 重组羊痘病毒P32蛋白的真核表达与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2, 39(7):111-1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23

      摘要 (249) HTML (0) PDF 1.67 M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高通量、操作简便的羊痘病毒(CaPV)检测方法,将编码CaPV P32抗原的核苷酸序列优化为适合在Sf9细胞中表达的偏好密码子,去除氨基酸序列跨膜区,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了重组CaPV P32蛋白,建立了检测CaP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相关的羊类病毒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1:1 024,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48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比对,发现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符合率为98.18%,特异性符合率为93.33%,总符合率为96.67%。本研究建立的CaPV P32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进一步开发为商品试剂盒,用于现场高通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非洲马瘟病毒实时荧光RT-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2, 39(7):119-12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7.024

      摘要 (372) HTML (0) PDF 1.41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根据非洲马瘟病毒(AHSV)S7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AHSV的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仅AHSV检测为阳性,蓝舌病病毒(BTV)、马流感病毒(EIV)、马动脉炎病毒(EAV)等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灵敏性高,最低检出限为2.36×101 copies/μL;反应快速,检测时间为20 min,同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平行检测60份临床样品,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HSV RT-RPA检测方法特异、敏感、快速且结果可靠,适用于AHSV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