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与目次
    • 封面与目次

      2022, 39(9).

      摘要 (363) HTML (0) PDF 9.38 M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流行病学
    • 新发现的骆驼朊病毒病

      2022, 39(9):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1

      摘要 (240) HTML (0) PDF 1.42 M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骆驼朊病毒病是近来在北非地区发现的感染单峰驼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骆驼年龄均在8岁以上,病程3~8个月,以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反应过敏、不时倒地、站立困难为特征;在脑部特定区域出现海绵状空泡病变,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能够检测到朊病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暂未将该病判定为新发病。由于相关信息非常有限,本文仅对该病的起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特点、WOAH观点、防控建议等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警惕。

    • 2021年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血清学调查

      2022, 39(9):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2

      摘要 (243) HTML (0) PDF 514.66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 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

      2022, 39(9):9-1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3

      摘要 (203) HTML (0) PDF 1.55 M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PEDV通过基因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方式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高致病力毒株、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各类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临床上猪腹泻情况更加复杂。自2010年10月以来,由PEDV变异株引起的PED在我国大规模暴发流行,用经典毒株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PEDV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旨在为PED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提供参考。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云南省流行毒株S1基因序列分析

      2022, 39(9):18-2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4

      摘要 (191) HTML (0) PDF 2.53 M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流行现状及现有疫苗株的保护效果,从2017—2022年云南省PEDV感染临床阳性样品中扩增出9份样品的PEDV S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9份样品S1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树构建、同源性分析和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等。结果显示:2份样品位于G1基因群,其余7份位于G2基因群的G2b基因亚群。7份G2b基因亚群样品的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G2基因群的AJ1102和L/W/L疫苗株处于不同基因亚群且同源性较低,并在第13、139、289和363位发生了不一致的突变位点;与现有疫苗株相比,在抗原中和位点COE区域以及其他区域,有明显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G1基因群和G2b基因亚群PEDV同时流行,但以G2b基因亚群为主;流行株和疫苗株间存在较远的遗传和亲缘关系,以及氨基酸突变和抗原性差异,这很可能是导致目前PED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因此需要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

    • 河南省安阳市猪链球菌2型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

      2022, 39(9):26-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5

      摘要 (212) HTML (0) PDF 719.63 K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猪链球菌2型(SS2)的分布范围、生化特性及其药物敏感性,收集了来自该地区9个县(市、区)的56份疑似感染病料,分离后用PCR鉴定出38株猪链球菌菌株,其中21株(55.3%)为SS2,分离自安阳县、汤阴县、滑县、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7个县区采集的病料样品。生化试验发现,分离菌株与SS2菌株的生化特点相符合;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全部SS2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敏感,20株对头孢呋辛敏感,19株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敏感;全部SS2菌株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磺胺异恶唑耐药,20株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耐药,19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结果表明,SS2在河南省安阳市分布范围较广,是该地区猪链球菌的优势流行亚型,且流行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有效防控该地区猪链球菌病提供了参考。

    • 2021年河南省一级定点监测场点猪瘟免疫效果监测

      2022, 39(9):31-3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6

      摘要 (184) HTML (0) PDF 451.60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2021年对采自河南省18个地市214个一级监测场点(种猪场或年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的商品代猪场)的6 60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场点、季节、区域和生长阶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定点监测场点的猪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为85.98%,平均个体合格率为87.99%;种猪场的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9.06%和91.24%,均显著高于商品代猪场的84.67%和86.23%(P<0.05);春季个体合格率(83.58%)低于夏季(90.48%)、秋季(87.36%)和冬季(92.78%),差异明显(P<0.05);不同区域的抗体场群合格率为81.13%~92.86%,个体合格率为82.15%~93.73%,豫北地区的场群及个体合格率均最低,其中个体合格率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P<0.05);不同生长阶段的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经产母猪、后备种猪、种公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仔猪,除仔猪(场群、个体合格率分别为58.33%、65.00%)外,其余阶段的场群合格率(76.47%~94.23%)和个体合格率(81.12%~93.89%)均高于70%。结果表明:河南省监测场点猪群的猪瘟免疫情况整体较好,发病风险较低,但在持续做好猪瘟免疫的同时,应着重加强春季、豫北地区和仔猪阶段的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 2017—2021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2022, 39(9):35-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7

      摘要 (216) HTML (0) PDF 1019.48 K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2021年,每年春、秋两季在湖南省14个市州,随机抽取规模养禽场采集血清样品,采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规模养禽场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场合格率分别为93.75%和93.25%,H7亚型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场合格率分别为80.62%和79.49%;不同禽种H5和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场合格率由高到低均为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秋季规模养禽场H5和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H7亚型免疫抗体场合格率均高于春季;不同地区间个体合格率存在差异;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与场合格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而H7亚型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与场合格率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本研究为科学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评估和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

    • 2021—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市场交易鸽群腺病毒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2022, 39(9):42-4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8

      摘要 (169) HTML (0) PDF 1.27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鸽腺病毒(pigeon adenovirus,PiAdV)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8个省(自治区)41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鸽口咽/泄殖腔双拭子样品共462份,通过PCR进行PiAdV核酸检测,并对其六邻体蛋白(hexon)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除未从江苏省检出阳性外,从其他7个省(自治区)的24个活禽交易市场中检出120份PiAdV病原学阳性样品,个体阳性率为25.97%(120/462),场点阳性率为58.54%(24/4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同省份随机挑选的15份PiAdV病原学阳性样品均属于B种(PiAdV-B)分支,与同属于PiAdV-B中的varient B小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9.1%~100%,而与PiAdV-A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交易鸽群PiAdV污染面较广,感染率较高,PiAdV-B分支为优势流行毒种。因此,需要加强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活禽交易市场的卫生管理,加快开展PiAdV疫苗研发,以有效控制PiAdV流行。

    • 2020年福建省龙岩市水禽坦布苏病毒检测及其NS5基因变异分析

      2022, 39(9):47-5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09

      摘要 (165) HTML (0) PDF 1.54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龙岩市水禽坦布苏病毒(ATV)感染情况及其NS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福建省龙岩市7个县(市、区)农贸市场、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的鸭泄殖腔棉拭子2 885份、鹅泄殖腔棉拭子样品320份进行ATV 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NS5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TV总阳性率为17.19%(551/3 205),其中鸭、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6.81%(485/2 885)、20.63%(66/320),差异显著(P<0.01);按不同场所统计,散养户水禽样品ATV阳性率最高(20.68%,304/1 470),农贸市场次之(15.19%,224/1 475),规模化养殖场最低(8.85%,23/260),相互间差异显著(P<0.01);按被检水禽日龄统计,90~<180日龄水禽样品阳性率最高(21.29%,397/1 865),180~<380日龄次之(17.62%,74/420),30日龄内最低(4.44%,4/90);春季水禽样品阳性率(22.74%,362/1 592)明显高于秋节(11.72%,189/1 613)。将部分ATV阳性样品经鸭胚分离培养,共分离出13株鸭源、鹅源ATV毒株。对这13株分离株NS5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其同源性高达98.6%~100%,与国内ATV代表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6.5%~99.7%,且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而与澳大利亚等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龙岩市鸭、鹅等水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TV感染,流行毒株仍为国内当前流行毒株,未出现明显变异。本研究了解了该地区ATV的流行特点及基因遗传进化情况,为制定ATV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 >动物检疫
    • 生猪最适红外热像仪测温部位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 39(9):54-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0

      摘要 (180) HTML (0) PDF 1.29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升猪场生猪健康状况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处置,以监控猪体温变化为目标,开展了红外热像仪在生猪体温测量中的应用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耳根部、颈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的温度,利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生猪的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除耳根部外,其他4个部位测量的温度与直肠温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耳根部的温度相较于其他部位离散度最小,更接近直肠温度且测量方便,与直肠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耳根部作为红外热像仪采集生猪体温的最佳部位。进一步探究红外测温影响因素发现,外界环境温度会显著影响红外热像仪对生猪体温的测量结果。建议在选择红外热像仪作为生猪体温监控工具时,充分考虑猪舍类型、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猪实际体温的影响。

    • 一款猪用红外体温计原理机的研制与试用

      2022, 39(9):59-6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1

      摘要 (170) HTML (0) PDF 566.18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体温是生猪检疫和猪场生猪健康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为设计生产适合于生猪的红外体温测量计,通过改造市售的人用红外体温测量计,设计了一款猪用红外体温计,并申请了专利;对设计改造的原理机,进行了可靠性、可行性及快捷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用原理机、市售红外体温计同时测量20人次的腕温、额温,经wilcoxon方法检验,P = 0.572,说明原理机、红外体温计测得的腕温、额温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测量40头生猪的耳后体温,经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数据均值差值为0.070,95%置信区间,测量结果高度一致;用原理机在屠宰场选定7个大栏进行体温测量,平均每分钟可测生猪4头以上;选9个小栏,平均每栏用时129 s;大栏/小栏使用原理机均可方便快速测温。用原理机、红外体温计测量屠宰场选定的4栏生猪,原理机测量速度较红外体温计提高50%~90%,且对大栏测量优势更大。结果表明,设计改造的原理机体温测量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快速,改造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陕西省某市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现状调研

      2022, 39(9):63-6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2

      摘要 (306) HTML (0) PDF 827.51 K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机构改革后陕西省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某市承担动物检疫职能的12个县级机构和113个乡镇级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体系建设、畜禽检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调研发现该市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置不统一,检疫职能承接不顺畅;动物检疫工作队伍压缩,检疫工作压力加大;检疫从业人员老龄化,专业力量出现断层;检疫工作经费支撑不足,检疫人员待遇无保障;检疫信息化平台使用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合理设置检疫机构,促进检疫职能顺利承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检疫技术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员福利待遇;持续推动智慧检疫建设,提高检疫工作效率。

    • 三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引进活兔传带4种重要疫病的风险评估

      2022, 39(9):69-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3

      摘要 (165) HTML (0) PDF 521.59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三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引进活兔过程中传带兔出血症、野兔热、兔黏液瘤病和兔球虫病4种疫病的生物安全风险,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境风险分析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分析。结果表明,4种疫病的传入风险为“高”,暴露风险为“高”,结合后果评估,进境活兔传带4种疫病的风险为“极高”。根据以上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强化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进出境动物检疫监管能力等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为保障我国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监督执法
    • 动物疫病防控大数据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2022, 39(9):76-8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4

      摘要 (207) HTML (0) PDF 4.97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大数据关键指标体系是兽医管理部门有效获取数据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遵循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兼容性原则,采用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动物疫病防控全链条视角,涵盖免疫、监测、检疫、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包括基础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字典等要点内容,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大数据关键指标体系。本体系构建旨在指导各级兽医管理部门建设完善信息系统,有效采集数据并实现省部共享。

    • 湖南省澧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2022, 39(9):83-8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5

      摘要 (201) HTML (0) PDF 468.29 K (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改善,也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兽医工作新模式。本文以湖南省澧县为例,介绍其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减轻政府负担,实现“三方共赢”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但同时指出也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官方监管存漏洞等问题,由此建议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拓展业务,督促其加强业务培训,补足监管漏洞,以更好地完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计量的近20年国内小反刍兽疫研究分析

      2022, 39(9):87-9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6

      摘要 (201) HTML (0) PDF 1.78 M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国内小反刍兽疫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0—2021年发表的小反刍兽疫相关研究文献的作者、来源期刊、研究内容及关注热点等,从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文献总下载量等方面,分析来源期刊及高被引文献,构建研究者合作关系,重点分析国内不同时间段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且国内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团体;《中国动物检疫》期刊的均篇被引频次、被引总频次和篇均下载量均位于首位,尤其是2007年王志亮团队发表的研究论文备受关注;诊断、防控、治疗、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免疫、疫苗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从38次到117次不等,各关键词间连接线多而紧密,但以诊断、防控、治疗出现频次最高;2000—2006年文献数量少,研究内容分散,关键词出现频率低,相互联系较少;2007—2012年文献数量开始增多,但热度不高,范围较单一;2013—2021年文献数量持续增高,研究范围拓宽,以基因表达、免疫检测、治疗诊断等为主。结果表明:国内PPR研究网络虽然形成稍晚,但近期发展快速,研究团体趋于稳定,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其中基因表达、免疫检测、治疗诊断成为最新研究热点。本研究为全面了解国内小反刍兽疫研究状况,研判前沿热点,促进研究合作提供了参考。

    • 日本动物保护及管理法律制度解读

      2022, 39(9):93-9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7

      摘要 (171) HTML (0) PDF 440.91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制定和实施动物保护法律规范较早的国家。本文介绍了日本动物保护管理法中的环境保护、饲养者监管、流浪犬猫收养、法律责任等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建立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立动物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 >专论综述
    •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分型与血清分群研究进展

      2022, 39(9):97-10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8

      摘要 (255) HTML (0) PDF 487.95 K (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具有高传染性和致病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基因分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追溯引发疫情的病毒来源,掌握潜在的传播途径及可能的传播方式。随着ASFV分型技术的不断演变,ASFV基因组遗传演变研究不断深入。截至目前,ASFV已被划分成24个基因型或8个血清群。本文综述了ASFV P72(B646L)基因分型、IGR分型、9RL/B602L基因分型、P54(E183L)基因分型等的研究历程,特别是最新的IGR分型研究。研究显示:P72基因相对保守,因此P72基因分型是国际最通用、快速、方便的分型方法,并且是新传入地域进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其他基因分型及血清群分析,可有助于预判ASFV分子流行病学变化和毒力演变。本研究可为我国ASFV诊断技术及遗传演变研究提供参考。

    • 聚合酶螺旋反应(PSR)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9(9):105-10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19

      摘要 (220) HTML (0) PDF 648.70 K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合酶螺旋反应(polymerase spiral reaction,PSR)是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建立的一种新型恒温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其利用混合引物的设计思路和BstDNA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实现了在体外等温条件下的核酸扩增,表现出灵敏性及特异性较PCR显著提高,引物设计较LAMP简单等优点,在保证检测灵敏、特异的同时,耗时相对较短,且操作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低,可肉眼直观判定结果,特别适用于公共卫生、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生物防御等领域的快速诊断。本文介绍了PS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技术支撑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22, 39(9):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20

      摘要 (169) HTML (0) PDF 856.90 K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快速、准确、灵敏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以PEDV N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PEDV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的病毒核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δ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胃肠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运用该方法对2018—2019年采集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猪场的161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所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PED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良好工具和技术支持。

    • 基因VI型新城疫病毒反转录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22, 39(9):115-12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21

      摘要 (161) HTML (0) PDF 1012.78 K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VI型新城疫病毒(NDV)是导致我国当前鸽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监测数据表明,鸽NDV分离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了实现基因VI型NDV快速检测和精确定量,针对国内流行的基因VI型NDV 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反转录数字PCR(RT-d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RT-dPCR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97 copies/μL;特异性强,与其他基因型NDV强毒株和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为2.2%。利用本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80份鸽口咽/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d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基因VI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同时也为基因VI型NDV核酸标准物质研制奠定了基础。

    • 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鸡毒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2022, 39(9):121-12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22

      摘要 (159) HTML (0) PDF 1.64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方法,以MG的mgpc基因序列为目的序列,在其保守区域内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通过各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MG的ddPCR方法,并测定了建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为20 μmol/μL,探针浓度为10 μmol/μL,退火温度为55 ℃;该方法只检出MG,没有检出鸡滑液囊支原体、禽衣阿华支原体、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偏肺炎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鸡沙门氏菌和鸡大肠杆菌,且相互间没有交叉反应;本方法最低检测MG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3.9拷贝/μL。重组质粒标准品浓度在3.9~41 025拷贝/μL范围内,绘制的ddPCR绝对定量曲线与测得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3次重复检测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采集的60份病鸡喉拭子、气囊拭子及肺样品进行MG检测,结果dd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15.0%)高于荧光定量PCR方法(13.3%)。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定量检测M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绝对定量检测MG提供了技术手段。

    •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菌RA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2, 39(9):128-13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23

      摘要 (160) HTML (0) PDF 1.14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病原菌检测,建立了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ci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pVA1质粒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分别以不同稀释浓度梯度的含pirB靶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8-T-pirB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灵敏度;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病原菌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特异性;取8.2×103 copies/μL浓度的pMD18-T-pirB重组质粒进行荧光RAA试验,评价其重复性;对人工感染样品用RAA方法进行应用试验,以水产行业标准(SC/T 7233—2020)推荐的荧光探针PCR法作为平行对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对pirB靶序列基因片段进行有效扩增,最低检出限为8.2×101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重复试验变异系数为0.41%,与荧光探针PCR方法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步骤简单,可用于对虾样品的AHPND现场检测。本研究为AHPND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禽蛋中甲硝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建立

      2022, 39(9):134-13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2.09.024

      摘要 (153) HTML (0) PDF 1.92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优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蛋中甲硝唑残留的方法,以甲硝唑-D4为内标,将禽蛋样品(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用10 mL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19:1)进行提取离心,将上清液氮吹后用4 mL乙腈-水(体积比4:1)复溶,用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Kinetex F5五氟苯基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以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甲硝唑标准溶液在0.1~50.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81;甲硝唑在禽蛋中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15 μg/kg和0.50 μg/kg,回收率为93.70%~106.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3.8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结果准确,适合大批量不同种类禽蛋样品的检测,能够满足禽蛋中甲硝唑残留风险监测的需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