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奇,于晓慧,邢安琪,克军宏,李阳,蒋文明,刘朔,李金平,彭程,张富友,王桂军,王静静,刘华雷
2023, 40(2):1-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1
摘要:为了解我国最新流行的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分子生物学特征,对2021—2022年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从不同地区鸽群中分离到的8株NDV代表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8株鸽NDV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基因排列方式为 3'-NP-P-M-F-HN-L-5',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呈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相较于参考序列,代表毒株F蛋白七肽重复区域、融合肽和跨膜区域,以及HN蛋白中和抗原表位、跨膜区域等功能区域均有多处氨基酸变异;代表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1.9%~99.0%,均属于Class II基因VI型病毒,但可分为2个小分支,其中4株属于基因VI.2.1.1.2.2亚型,另4株属于基因VI.2.1.1.2.1亚型。结果表明,我国近期流行的鸽NDV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鸽NDV的遗传进化特点,丰富了鸽新城疫的流行病学信息,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2023, 40(2):9-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2
摘要:为了解2019—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4个省份的种猪场和育肥场,采集疑似PRRSV感染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ORF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RRSV总检出率为26.12%,其中育肥场场检出率(86.36%)高于种猪场(52.00%);共成功分离到97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ORF5测序分析,发现Sublineage 1.8占比最高(51.55%),其次为Lineage 5(15.46%),Sublineage 1.5、Lineage 8、Lineage 3占比依次为13.40%、10.31%和9.28%;类NADC34毒株在2021年有3个省份(广东、广西和湖南)被首次检出,且当年检出率达13.40%。GP5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中第13和151位氨基酸以及中和表位变异较多。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重组分析发现,该毒株以类NADC30毒株为主要亲本,其多处基因组与JXA1和IA2014毒株发生了重组。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PRRSV流行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育肥猪群中;流行毒株类型较为复杂,但类NADC30毒株是优势毒株;流行毒株毒力位点及中和表位突变较为普遍,且部分毒株出现了重组,这有可能会影响毒株致病性以及现有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研究。
2023, 40(2):17-2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3
摘要:为了解商用BT细胞系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细小病毒(BPV)、呼肠孤病毒3型(Reo3)、牛腺病毒(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6种病毒的污染情况,对购买的商用BT细胞进行病原PCR检测、细胞病变观察、上清液PCR检测,以及阳性病原部分基因序列的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对细胞培养液进行6种病毒的PCR扩增,仅BVDV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其他病原均为阴性;目的条带测序后经BLAST分析,确定为BVDV阳性;7 d内BT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细胞上清液可扩增出BVDV目的条带,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条带亮度逐渐增强;通过基于BVDV 5'UTR、Npro和E2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Oregon C24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为BVDV-1a型。结果表明,商用BT细胞存在BVDV-1a 污染,因此应加强其相关生物制品的BVDV检测,防止BVDV污染扩散。
吕圆圆,周凯,房文红,匡俊宇,赵姝,马丽艳,王元,陈寿旭,高桂明,谢志强,周俊芳
2023, 40(2):23-2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4
摘要: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 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2023, 40(2):30-3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5
摘要:为了解新平县猪牛羊O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疫苗免疫效果,2018—2022年连续5年在12个乡镇(街道),分别采集猪、牛、羊血清样品2 289、2 020、2 491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O型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抗体检测,汇总检测结果进行不同畜种、不同饲养规模、不同季节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羊、猪O型FMDV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6.53%(1 748/2 020)、81.65%(2 034/2 491)、68.20%(1 561/2 289),不同畜种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规模场O型FMDV平均抗体合格率为80.93%(3 026/3 739),散养户为75.69%(2 317/3 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春季、秋季的牛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15%、86.89%,羊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14%、81.19%,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08%、69.42%,春季、秋季间同一畜种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2018年以来,新平县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但猪免疫效果较差,尤其是散养户,存在疫情发生风险。结果提示,需加强生猪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的O型口蹄疫免疫和监测工作,以降低猪群的感染风险。本研究为当地家畜口蹄疫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3, 40(2):35-3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6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羊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以202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曲靖市8个县(市、区)181个羊养殖场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养殖场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18个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共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涉及54个阳性场、101个阴性场;经单因素分析,从18项风险因素中选出13项P<0.05 的因素;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外购混养”(OR = 9.006,95%CI:2.844~28.524)、“养殖场门口不消毒”(OR = 7.835,95%CI:1.303~47.110)、“与邻居共用运输工具”(OR = 13.087,95%CI:1.774~96.535)、“交通工具不消毒”(OR = 4.263,95%CI:1.294~14.04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43~0.887),模型预测性尚好。结果表明,“外购混养”“养殖场门口不消毒”“与邻居共用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消毒”是曲靖市羊布鲁氏菌病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需要重点加强控制。
2023, 40(2):40-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7
摘要: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是引起猫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而对猫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的分离鉴定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对上海市1例有咳嗽症状的德文猫鼻拭子样品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病原PCR检测,并对鼻拭子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分离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猫杯状病毒、猫疱疹病毒、猫衣原体、猫支原体均为阴性,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阳性,并分离到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9种抗生素耐药,对阿莫西林、卡那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等15种抗生素敏感;用分离菌株接种ICR小鼠,发现小鼠出现精神沉郁症状,但未出现死亡。结果表明:上海市猫群中存在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感染,需关注免疫力低下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不强,但对首选治疗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病的强力霉素耐药,建议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本研究为猫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张春晓,李昕甜,王娟,王苗,赵奇,王利丽,孙欣艺,侯冠欣,张志强
2023, 40(2):46-5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8
摘要:为研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外膜LolA蛋白的免疫特性,对牛Pm LolA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再通过动物模型对重组LolA蛋白(rLolA)的免疫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表达并纯化出rLolA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0 ku;不同动物源性Pm的lolA基因同源性较高,说明该基因高度保守;rLolA蛋白能够引发机体体液免疫,分泌高表达量IgG抗体;rLolA蛋白的免疫原性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达55%。本试验明确了牛Pm LolA蛋白的免疫特性,为Pm免疫保护蛋白筛选以及交叉保护性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
2023, 40(2):51-5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09
摘要:2022年5月以来,全球暴发了严重的猴痘疫情,截至2022年12月14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82 553例人间猴痘病例,我国也发现了6例境外输入病例。此次全球流行的猴痘病毒与2018年和2019年英国流行株一致,属于分支II(西非分支)的IIb亚分支。猴痘从动物感染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人间传播途径也较多,其中性传播为2022年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猴痘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早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学方法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最终确诊还需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基因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从中断人际传播、保护处境危险易感人群、减少人和动物间传播3个方面开展猴痘防控。目前无有效的猴痘疫苗及防治药物,但天花疫苗可以对其提供85%的保护。我国应时刻保持警惕,建立完善的猴痘防控策略,防止疫情传入国内,同时应继续加强猴痘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评估,做好技术储备。本文从猴痘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技术、防控措施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帮助相关人员全面认识猴痘,提高防范意识,同时为相关机构做好防控及技术储备工作提供参考。
翟海华,贾智宁,周圣铠,王岩,苏红,朱琳,李昂,王媛媛,肖肖,刘德举,韩凤玲,滕翔雁,李卫华,王伟涛
2023, 40(2):58-6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0
摘要:通过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情况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在落实动物防疫责任、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稳定兽医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分析了当前发展中仍存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难题,提出了强化政策宣传、制定服务清单、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人员培训、加大监管力度等对策思考,以期进一步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李英林,吉色曲伍,孙艳,李呷比,惹及拉呷,拉马甲甲,罗旭,李维,周可磊,周文茂
2023, 40(2):62-6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1
摘要:凉山黑绵羊是我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近年来凉山黑绵羊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疫病防控也面临着羊病流行情况复杂、免疫效果不佳、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弱等诸多短板,由此提出提高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优化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科学防治寄生虫病等防控策略,旨在提升凉山黑绵羊产业疫病防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核心畜禽种源安全。
2023, 40(2):66-7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2
摘要:为完善宁夏地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通过对宁夏区、市、县、乡四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职能发挥、人员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体系弱化、职能淡化、支持虚化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动物防疫监管能力、稳定基层防疫机构队伍、强化政策保障等建议,为其他地区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2023, 40(2):71-7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3
摘要: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场外传入和场内传播途径,在外部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运输管理7个方面设置43个二级风险因子,对每个二级风险因子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和不确定性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黔南州2个规模生猪养殖场。结果显示:A养殖场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B养殖场为高风险;A养殖场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为低不确定性,B养殖场为高不确定性。建议A养殖场加强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周边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情况,重视年度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重点审核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科学性及实际执行情况;B养殖场要重视非洲猪瘟病原学自检,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积极协调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加强对养殖场周边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本模型的建立对于指导和培育生猪养殖企业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及已建成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实现生物安全自我完善、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2023, 40(2):76-7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4
摘要:生物安全是保障国际马术赛事成功举办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国际马术场馆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赛事期间及运输途中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等方面,概述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在国际马术赛事中的实际应用要点。在国际马术场馆生物安全管理中,需加强场馆硬件设施、场馆日常生物安全的管理;在赛事期间的生物安全管理中,需制定详细生物安全管理及应急计划、疫病防控及管理措施;在运输环节生物安全管理中,应提前做好详尽的运输计划等。本文为强化我国马术赛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高质量开展马术相关赛事提供了参考。
2023, 40(2):80-8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5
摘要: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经蚊虫传播、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并导致全身症状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目前全球已有13个国家分离到GETV,我国已在22个省份分离到该病毒;其地理分布范围逐渐从热带地区传播到温带地区,甚至寒冷的北极地区;能够携带和传播GETV的吸血昆虫种类也在大幅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TV可感染包括猪、马等家畜在内的至少十几种动物,从人群中也检测到了GETV抗体阳性,但还没有人感染GETV后患病的相关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动物迁徙以及国际交流频繁,GETV流行范围还可能继续扩大,对养猪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的同时,其感染人的风险也在加剧。近年来,国内外针对GETV流行范围、传播媒介、易感动物以及感染病例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GETV的感染病例分布、分子遗传进化规律、传播途径和引发疫病暴发特点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引起兽医相关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对GETV经济危害和潜在公共卫生威胁的重视,并为GETV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2023, 40(2):86-9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6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高变异性、免疫逃逸以及异源毒株间的交叉保护效果差,致使现有疫苗保护效力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受限。本文归纳了PRRSV国内外流行毒株的进化和抗原变异以及毒株中和表位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传统疫苗、反向遗传学构建的嵌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干扰素诱导激活疫苗以及纳米疫苗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通过不断改良佐剂、改进接种方式等途径开发新型PRRSV疫苗,有望加快终结PRRS的全球流行,为研发安全高效的新型PRRSV疫苗提供了参考。
2023, 40(2):99-10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7
摘要:近年来,我国猪场寄生虫感染现象十分普遍,感染的主要寄生虫有猪蛔虫、猪旋毛虫、弓形虫、球虫、隐孢子虫、猪疥螨等,其中猪弓形虫、猪球虫等保持着较高的感染率。寄生虫感染的普遍性、高发性及引发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损害了猪场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我国猪场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和危害,介绍了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以及磺胺类、三嗪类和聚醚类离子载体类等抗寄生虫药物在猪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比较了几种猪场常用驱虫方案的特点和效果,旨在引起生猪养殖企业对寄生虫病的重视,指导其使用科学有效的药物及方法防治寄生虫病。
2023, 40(2):107-11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8
摘要: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炭疽(anthrax)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家畜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了提高出入境口岸对不明粉未快件样品的查验效率,防范通过包裹夹带生化武器,本研究使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了针对炭疽杆菌两种毒力质粒pOX1和pOX2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炭疽杆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只特异性检出炭疽杆菌pOX1和pOX2,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9种对照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与单重荧光PCR方法相近,最低检测限可达10 copies/μL;稳定性好,反应体系低温保存2、4、6、8个月后,检测阳性质粒的Ct值和峰值相差不大。应用该方法检测600份猪牛羊组织样本,均未检出炭疽杆菌阳性核酸。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为炭疽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 40(2):112-116.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19
摘要:为了实现猪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快速检测,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源Kp Kh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Kp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特异性强,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猪2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坏死杆菌、猪细胞内劳森菌和猪丹毒杆菌等病原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本方法检测140份临床送检样品,本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猪源肺炎克雷伯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赵钟毅,闭璟珊,尹德玮,吕荞,吴健皓,韦正吉,邹联斌,苏姣秀,汪伟,辛佳亮,彭久青,李文静,郑敏,胡传活
2023, 40(2):117-12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20
摘要:为实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和羊痘病毒属(CaPV)其他成员的鉴别诊断,针对LSDV 0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与文献报道的CaPV 068基因的通用引物及探针组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鉴别检测LSDV和CaPV其他成员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LSDV和CaPV其他成员,并且与其他牛、羊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对pLSDV-010和pCaPV-068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5 copies/μL,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75%,重复性良好。应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542份临床样品,发现CaPV的样品符合率为98.52%,LSDV为99.6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为CaPV鉴别筛查、LSDV精准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
王英超,赵荣茂,张慧莹,刘海莹,高晓龙,高敏,郑博君,周德刚,梅力,冯小宇
2023, 40(2):125-130.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21
摘要:为研制一种快速检测牛布鲁氏菌抗体的便捷试纸卡,采用间接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与兔抗牛IgG偶联,以布鲁氏菌脂多糖(LPS)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研制牛布鲁氏菌抗体荧光微球快速检测试纸卡。结果显示:该试纸卡灵敏度可达0.8 IU/mL,与牛口蹄疫病毒O型、牛口蹄疫病毒A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469份临床牛血清进行检测,同时与荧光偏振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次研制的牛布鲁氏菌抗体荧光微球检测试纸卡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本试纸卡的成功研制为牛布鲁氏菌病免疫效果评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阚莹,张淼,卢奇,吕炫,于胜祖,王习强,姜雅倩,王蓓,朱英奇,王晴,王桂军
2023, 40(2):131-1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22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方法,以2株(B9D7B8G10和B9D10C7株)抗DTMUV的单克隆抗体制备DTMU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经典的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利用rProtein G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对两株单克隆抗体腹水进行纯化并鉴定;以纯化的B9D7B8G10株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通过调节单克隆抗体浓度与pH确定胶体金探针最佳结合条件;同时,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检测带包被纯化的B9D10C7株单克隆抗体,质控带包被山羊抗小鼠IgG抗体,建立检测DTMU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成功建立试纸条后,对试纸条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并与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对200份临床疑似感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在 15 min 内即可完成检测,最低检测稀释度为1:50,且不与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鹅星状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应用试纸条和RT-PCR方法分别对200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两者符合率达98%。结果表明,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重复性好,为DTMU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检测技术。
郭宇,杨波,兰德松,郁茵,杨冬梅,王旭红,云涛,牧仁,李雷斌,孙雨
2023, 40(2):139-14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23
摘要:通过优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D基因序列为Sf9细胞偏好密码子,转座形成穿梭载体,将质粒瞬时转染Sf9昆虫细胞,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纯化重组IBRV gD蛋白;以制备的重组IBRV gD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IBRV血清中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通过比对检测已知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牛血清,验证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与重复性等指标。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相关的牛病毒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1:512,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使用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合血清中和试验,对48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两者敏感性符合率为98.18%,特异性符合率为93.33%,总符合率为96.6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IBRV血清中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开发为临床适应的检测试剂盒。
2023, 40(2):146-15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3.02.024
摘要:解读病毒基因组信息是探明病毒关键分子特性的重要步骤。然而,解码基因信息,需要在较强的生物信息学背景下,查阅大量文献、选择参考序列、开展序列比对、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验证并集成数据信息等,其过程工作量大、耗时、技术含量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Perl语言集成一系列软件和数据集,创建了禽流感病毒基因分析软件(FluSoft),实现了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快速批量注释和分析。本软件通过Web网页对话框输入FASTA格式的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可进行关键生物特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实现了以下功能:(1)注释查询序列的基因片段/亚型(针对H5或H7亚型,增加展示其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及碱性氨基酸个数)及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意义,如耐药性、宿主受体特异性、毒力、糖基化位点及在家禽或哺乳动物中的传播能力等;(2)注释查询序列在命名系统中最密切相关的演化分支。综上所述,FluSoft软件(http://flusoft.hqhuitong.com)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流行特征分析及风险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