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上海市狂犬病调查与分析
    刘健,李鑫,卢军,俞向前,夏炉明,葛杰,杨显超,陶田谷晟,于讳茹,王建,赵洪进
    2020, 37(1):16-1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0.01.004
    [摘要](8371) [HTML](0) [PDF 468.18 K](4498)
    摘要:
    为了解上海市人间和畜间狂犬病流行状况以及犬免疫情况,探查感染来源和防控漏洞,采用摸底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开展调查,并分析流行原因。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几乎每年都有人间狂犬病病例出现;2019年5—6月发生的3起犬咬伤事件中,有2起确定感染来源为流浪犬;2011—2018年上海市免疫犬的狂犬病免疫合格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但2019年1—5月流浪犬猫的抗体阳性率仅为11.32%,远低70%的国际要求。结果表明,上海市流浪犬中存在狂犬病流行,并导致了人的发病死亡,它是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风险源。因此,要加强流浪犬的管理、监测和免疫,降低流浪犬的数量,提高流浪犬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和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本调查探明了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上海市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提供了参考。
    2  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
    贾松涛,刘 炜,张 军,周婷婷
    2019, 36(4):5-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9.04.002
    [摘要](7580) [HTML](0) [PDF 2.95 M](8467)
    摘要: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018年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E抗体ELSIA方法,对免疫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36个不同养殖规模的定点监测猪场,进行gE抗体检测。2018年1—12月,共检测血清样品1 057份,检出阳性场27个,场群阳性率为75.0%(27/36);检出阳性样品309份,样品阳性率为29.2%(309/ 1 057)。结果表明,郑州市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面较广,流行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疫情暴发风险。存栏500头以下规模猪场的gE抗体阳性率(69.8%)是存栏3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9.1%)的3.65倍,表明养殖规模越小,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风险越大。利用荧光PCR方法对gE抗体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32份,阳性检出率为35.6%(32/90),表明感染猪群的持续带毒、排毒现象较为严重。建议规模化养猪场加强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和gE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同时结合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控技术,逐步实现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3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林,刘拂晓,樊晓旭,李金明,邹艳丽,刘珊,包静月,吴晓东,王志亮
    2017, 34(8):87-9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8.023
    [摘要](6906) [HTML](0) [PDF 797.21 K](9387)
    摘要:
    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境动物疫病,对世界养猪业危害严重。目前,该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当前急需建立快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20 min内完成检测过程,最低可检测到16拷贝/反应;与猪的其他常见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与荧光PCR方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100份国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临床鉴别诊断、检验检疫和病原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4  CDV、CPV、CAV-2及CPIV多重PCR的建立及应用
    刘畅,逄春华,刘存,王静,刘琪,梁琳,袁维峰,钱爱东,崔尚金
    2017, 34(11):89-9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24
    [摘要](6639) [HTML](0) [PDF 754.31 K](9250)
    摘要: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Ⅱ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的多重PCR方法,参照GenBank中的相关病毒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4对引物,用于特异性扩增CDV H基因、CPV VP2基因、CAV-2 E3基因和CPIV NP基因上的目的片段。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扩增CDV(410 bp)、CPV(253 bp)、CVA-2(655 bp)和CPIV(868 bp)的多重PCR方法。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CDV、CPV、CAV-2、CPIV、CDV+CPV+CAV-2+CPIV和犬冠状病毒(CCV)的DNA或cDNA模板进行扩增,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良好。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与单一PCR方法进行敏感性比较,发现两者敏感性相差10倍,证明多重PCR方法敏感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从北京市采集的30份犬病料样品进行检测,发现CDV阳性率为63.33%(19/30)、CPV阳性率为33.33%(10/30)、CAV-2阳性率为6.66%(2/30)、CPIV阳性率为0(0/30)。检测结果证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
    5  三种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董雅琴,刘爽,郑辉,张志,吴发兴,李晓成
    2017, 34(11):79-8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21
    [摘要](6338) [HTML](0) [PDF 509.21 K](7346)
    摘要:
    为比较3种品牌(A、B、C)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临床使用效果,应用中和试验来标定伪狂犬病非免疫猪场的180份临床血清样品,同时用3种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试剂盒的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中和试验结果的符合度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3种试剂盒的批内稳定性均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10%;批间重复性差异较大,变异系数最小者为8.09%,最大者高达21.31%;3种试剂盒的诊断特性良好,敏感性为95.56%~97.78%,特异性为94.44%~100%;各试剂盒检测结果与中和试验结果均完全相符(Kappa值为0.91~0.96)。比较结果表明,3种试剂盒均适用于临床样品的PRV gE抗体检测,其中稳定性及敏感性俱佳的试剂盒C更适用于PRV的持续监测、早期发现、引种检疫及净化效果评估,而特异性与准确性最高的试剂盒B更适用于贵重病畜的诊断淘汰。因此,生产实践中应根据诊断目的合理选择最适试剂盒。
    6  进口牛在出口隔离场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对后续检疫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陈国强,唐泰山,王凯民,姜焱,陈雷,张睿,张常印,袁飞
    2017, 34(11):29-3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08
    [摘要](6166) [HTML](0) [PDF 390.92 K](7936)
    摘要:
    本文分析了进境种牛在境外出口隔离场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灭活疫苗后,对该病后续检疫工作的影响:从血清样品中进行病毒分离会受到干扰;对出口隔离场检疫所用的抗原捕捉ELISA几乎没有影响;对种牛在国内进口隔离场检疫及后续检疫时,如使用针对结构蛋白Erns的抗原捕捉ELISA试剂盒,则影响较小,如使用针对非结构蛋白的NS2-3 抗原捕捉ELISA试剂盒,则影响很大;免疫导致无法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反应。进而提出了取消免疫该疫苗的建议,并得到了进出口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同并付诸实施。
    7  鹿科动物慢性消耗性疾病研究进展
    吴伟,赵德明,周向梅,乔健,杨利峰
    2017, 34(11):65-69.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18
    [摘要](6113) [HTML](0) [PDF 490.80 K](8545)
    摘要:
    鹿科动物慢性消耗性疾病是鹿科动物发生的一种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本文从病原学、地理分布、宿主范围、传播方式、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安全、诊断、防控等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8  河北省猪群中检出猪圆环病毒3型
    庞笑语,王建昌,韩庆安,王金凤,张若曦,李睿文,董世山,孙继国,袁万哲
    2017, 34(11):70-7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19
    [摘要](6045) [HTML](0) [PDF 522.55 K](7370)
    摘要: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为新发传染病病原。2016年美国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了解PCV3在我国猪群中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本研究建立了PCV3 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PCV3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38 pg,可扩增出284 bp的特异性片段。利用建立的PCR方法对从河北省猪场收集的168份疑似样品进行检验,检出阳性样本9份,表明河北猪群存在PCV3感染。
    9  吉林省无疫区建设中的动物卫生监督措施分析
    任守爱,吴琪宏,段志杰,刘新宇,冯海峰,范钦磊
    2017, 34(11):46-4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13
    [摘要](6035) [HTML](0) [PDF 415.31 K](7412)
    摘要: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无疫区建设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建设免疫无口蹄疫区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与取得的成效,并从政府重视、任务分工、宣传培训、督导检查等方面总结了工作体会,以期为无疫区建设省份提供借鉴。
    10  我国兽医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研究
    刘来福,谷强,韩玥,张利峰
    2017, 34(11):38-41.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11
    [摘要](5980) [HTML](0) [PDF 643.18 K](7743)
    摘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兽医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10余年来的发展轨迹,从多方面、多维度总结分析我国动物检疫领域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情况,梳理了我国兽医领域能力验证现状、特点及所存问题,指出了我国兽医领域能力验证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基于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兼容性和实用性的构建原则,创造性的提出了兽医实验室能力验证分类方法及兽医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表建立的初步设想。
    11  山羊痘病毒P3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成伟伟,陈伯祥,杨明,李杰
    2017, 34(11):94-9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25
    [摘要](5979) [HTML](0) [PDF 720.54 K](8450)
    摘要:
    为表达山羊痘病毒P32蛋白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构建了含有P32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P32,诱导表达和纯化了P32蛋白;分别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该蛋白进行了分析和生物活性鉴定;用分析鉴定后的P32蛋白免疫BALB/c小鼠,然后采集小鼠血清,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检测;用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该蛋白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显示:表达纯化的含有GST标签的P32重组蛋白,大小约39 kDa;Western blot显示 P32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间接ELISA抗体检测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P32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P3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奠定了基础。
    12  出境生物物种资源查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松浩,任娇,郭建红,周铮宇,林聪
    2017, 34(11):25-2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07
    [摘要](5966) [HTML](0) [PDF 417.94 K](8269)
    摘要:
    出境生物物种资源查验是保障国门生物安全,遏制资源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及监管现状,分析了出境生物物种资源查验面临的法规不健全、生物物种鉴定能力受限、管控名录缺乏、监管体系缺位等问题,并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出境生物物种资源查验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管制物种名录、健全物种资源查验机构、加强研发与人才培养、加强公众宣传等。
    13  2015—2016年广西梧州市主要病毒性猪病的检测与分析
    戴光文,吴颖航,陈雪英,江精华,韦邦伟,谢丽华
    2017, 34(11):4-7.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02
    [摘要](5950) [HTML](0) [PDF 602.71 K](7663)
    摘要:
    采用RT-PCR及PCR技术,对广西梧州市7个县(市、区)屠宰场2015—2016年送检的1 304份猪组织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对7个规模场送检的70份病死猪组织病料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HPRRSV、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PC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技术,对梧州市7个县(市、区)送检的8 572份血清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对2 066份血清检测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PRRSV、CSF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规模场病死猪组织病料的PRV核酸阳性率为14.3%,PCV为57.1%;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0.41%,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48%。监测结果表明:梧州市流行的生猪高热病主要涉及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2种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该地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14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旻,王姝,王娜,景宏丽,徐立蒲,吴绍
    2017, 34(11):99-10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26
    [摘要](5922) [HTML](0) [PDF 988.47 K](7965)
    摘要: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GFHNV)是一种可感染金鱼等鲤科鱼类,并可导致其死亡的疱疹病毒。为了快速检测病原,本研究根据GFHNV的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tor protein,MCP)序列中的一段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GFHNV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利用PCR反应扩增出的MCP基因,制备了pUC-GFHNV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经试验,该方法检测限最低可达10个拷贝数的目的基因,而且与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甲鱼虹彩病毒(Softshell turtle iridovirus,STIV)、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EHNV)、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以及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等5种水生动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为该病的诊断与病原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15  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简介
    张纯萍,宋立,吴辰斌,徐士新
    2017, 34(3):34-3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9
    [摘要](5894) [HTML](0) [PDF 728.79 K](779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组成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其过程控制,包括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耐药性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等,并介绍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如建立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和耐药性细菌资源库、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数据库、摸清了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状况等。针对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规范我国兽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动物处方药的管理并建立治疗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畜禽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等。
    16  猪乙型脑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庄金秋,梅建国,张颖,莫玲,李峰,沈志强
    2017, 34(11):60-64.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17
    [摘要](5876) [HTML](0) [PDF 522.36 K](7513)
    摘要:
    猪乙型脑炎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血清学和病原学方面入手,综述了猪乙型脑炎病毒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17  口蹄疫O-A-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骆驼的安全性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王涛,张耀文,张寅生,杨小亮,蔡扩军,徐敏
    2017, 34(11):86-88.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11.023
    [摘要](5789) [HTML](0) [PDF 440.37 K](7658)
    摘要: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骆驼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分别进行了2倍注射剂量和3倍注射剂量的安全性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对6月龄以上骆驼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骆驼每峰3.0 mL。该类型疫苗对骆驼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1 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18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分析
    于力,王津津,卢奕良,郑晓聪,贾鹏,何俊强,史秀杰,刘莹,刘荭
    2017, 34(2):101-105.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2.029
    [摘要](5779) [HTML](0) [PDF 1.25 M](7385)
    摘要: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单链短DNA或RNA片段,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对特定靶分子具有亲和力。本研究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首次筛选出针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核酸适配体A2和A15,经过荧光PCR、凝胶阻滞和病毒中和实验,证明了其对SVCV具有结合力和抑制作用,在该病的检测和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19  我国新出现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及特性
    刘华雷,吕艳,王静静,赵云玲,郑东霞,戈胜强,罗瑶瑶,魏润宇,王志亮
    2017, 34(9):1-3.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9.001
    [摘要](5752) [HTML](0) [PDF 503.28 K](7468)
    摘要:
    2010—2012年在全国新城疫主动监测中分离并鉴定出6株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基因型病毒。分离到的XII型新城疫病毒全部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多为水禽分离株,仅有1株为鸡源分离株。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证实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进一步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6株分离株属于基因XIIb亚型,与南美地区的XII型分离株基因型不同(XIIa亚型)。对于国内新出现的基因XIIb新城疫病毒的来源,仍需要更多的监测数据来证实。目前的监测数据表明,这种在我国新出现的XII型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当地造成地方流行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20  浙江省南美白对虾苗种五种流行病病原检测与分析
    郑晓叶,许俊榆,郑天伦,朱凝瑜,曹飞飞
    2018, 35(8):17-22. 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8.005
    [摘要](4964) [HTML](0) [PDF 882.84 K](8125)
    摘要:
    为了解浙江省南美白对虾主产区苗种主要病原的携带情况,对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4个地区的苗种场开展了病原检测。129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1.55%、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20.93%、虾肝肠胞虫(EHP)31.78%、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7.21%,而桃拉综合症病毒(TSV)未有阳性检出。结果表明,SHIV、EHP、IHHNV是浙江省对虾苗种携带的主要病原,需要重点加以防范。从整体分布看,宁波市南美白对虾苗中携带的病原种类最多,且携带率较高,提示宁波市需要加强防控。从苗种来源看,来自福建省虾苗的IHHNV携带率最高,为38.10%;来自海南省和广东省虾苗中存在WSS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17%和2.27%;来自广东省虾苗的EHP和SHIV携带率最高,分别为43.48%和41.30%。由于浙江省南美白对虾苗种主要依靠外地输入,而这些输出地区的苗种病原感染率较高,因此浙江省需要加强从这些地区引入苗种的检疫工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①为提供更好的投稿体验及服务,《中国动物检疫》投稿系统即日起,正式搬迁至知网投稿平台https://zgdw.cbpt.cnki.net/WKD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dw。本投稿系统仅用于查询、处理旧稿件,不再接收新稿件。望周知!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202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