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检疫》期刊编排规范
为了加强《中国动物检疫》期刊的科学管理,推进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规范化,便利编辑和出版工作,并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交流的需要,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及国际行业规范,结合兽医专业特点制定本规范。
1. 中文刊名的汉语拼音拼写
1.1 拼写规则
国家标准GB 325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按照该标准,“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拼写原则是,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词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主要拼写规则简述如下。
1.1.1 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每个词第1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用大写。例如:
中国动物检疫 Zhongguo Dongwu Jianyi 或ZHONGGUO DONGWU JIANYI(后者是设计需要,可以全大写)
新医学 Xin Yixue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Zhongguo Nongye Daxue Xuebao
1.1.2 结合紧密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的结构(不论词或词组)连写。例如:
地火 Dihuo
资本论 Zibenlun
1.1.3 四音节以上的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称按词或语节分开写,不能按词或语节划分的,全部连写。例如:
线性代数 Xianxing Daishu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 Senlinfa
微积分学 Weijifenxue
非平衡态统计力学 Feipinghengtai Tongji Lixue
1.2刊名应当简明确切,能够准确界定该期刊所涉及的知识和活动领域,并便于引用。刊名应因其字体、字号或编排而易于识别,不和其他与之相伴的细节混淆,无歧义。广告、插图等不得对刊名构成干扰。封面中其他信息的字号应不大于刊名字号。刊名如未能确切反映该期刊的特定主题,应当用一副刊名补充表达。副刊名应紧随刊名,其格式应有明显区别。
1.2.1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等需要,期刊应标注同义的外国文字并列刊名,外文刊名须是中文刊名的直译,一般采用英文或拉丁文,字号应小于中文刊名。如《中国动物检疫》的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
1.2.2 刊名应在封面、目次页和版权标志块内明显位置标明。期刊封面其他文字标识不得明显于刊名。
1.2.3 外文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中文刊名;少数民族文种期刊封面上必须同时刊印汉语刊名。
1.2.4 刊名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刊名变更应从新的一卷(年)开始。变更后原刊名应在显著位置出现至少1年。
2. 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
2.1 拼写规则
2.1.1 中国人名分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例如:
陈昊云 Chen Haoyun
巴图仓 Batsang
2.1.2 汉语姓名拼写法如下。
a. 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杨/立,杨/为民)
b. 复姓连写。(欧阳/文)
c. 笔名(化名)当作真姓名拼写。
例如:单姓单名 杨立 Yang Li
单姓双名 杨为民 Yang Weimin
复姓单名 欧阳文 Ouyang Wen
复姓双名 欧阳文安 Ouyang Wenan
笔 名 矛盾 Mao Dun
2.1.3 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少数民族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可以适用于人名的音译转写。例如:
蒙古族编审Perenglai的汉语名是璞仁来,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为Pu Renlai。
2.1.4 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例如:
李新航 Li Xinhang
3. 版式
3.1 期刊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3.2 开本一般采用A4开本,标准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允许误差范围均为±1 mm。根据目前国内纸张、印刷装订及相应配套设备生产现状,幅面尺寸可以适当变通,但同一期刊在同一年内各期的幅面尺寸应一致。若需要变更,应从新的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3.3 同一期刊各期的正文页码原则上应相对稳定。若需增减页码,应按有关规定报批。
4. 封面
期刊的外表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
期刊的封一上应标明一下项目:
4.1 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
4.2 出版年、卷号、期号(或出版年、期号)
4.3 主办者(刊名一标明主办单位者除外);
4.4 出版者(必要时);
4.5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按GB/T 9999的规定),其印刷格式为(为《中国动物检疫》的)
4.6条码置于封面或封四下方靠近订口处,条码符号条的方向与装订线平行或垂直。
4.7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按GB/T 16827的规定,优先位置为封一的左下角,其次也可为封四的右下角)。
4.8 期刊的单册和合订本,其书脊厚度大于等于5mm时,应按照GB/T 11668的规定,在书脊上排印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若书脊厚度小于5mm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排印上述信息时,可将其排印在封四上据订口不大于15mm的范围内。
4.9 封面上标志项目中的数字应按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
5. 卷、期、页眉、栏头
5.1 期刊一般依次分卷期出版。通常为每年出版1卷,也可以1年出版多卷或多年出版1卷,还可以不设卷。卷的编号应是连续的,用阿拉伯数字从第1卷开始。
5.2 构成期刊一卷的各期,应该按顺序连续编码。每卷的首期编码为第1期。在一卷的最后1期,应在适当位置,如封面,或目次页版头,或版权标志块等,注明“卷终”字样。(《中国动物检疫》没有“卷终”字样,应补齐。)
5.3 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应该设页眉,至少应有篇首页眉,以为读者和检索机构提供方便。一般应分别给出篇首页页眉、单页页眉和双页页眉。正文部分应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示便于读者迅速识别的必要项目,即刊名、出版年月、卷号和期号。
5.3.1 每篇刊文的篇首页页眉应标注刊名、卷、期、出版年月、栏头。
5.3.2 非篇首页的页眉除标注能使读者迅速识别的刊名、出版年、卷、期号外,为便于单张复制,应标明文章的题名和作者姓名,多位作者时一般只给出第一作何,后加“等”即可。由于位置有限,副题名可以略去。有页眉的页码可放在单、双页的两侧切口处(版心以内)。
5.4期刊正文部分可以设栏头,栏头用词应与目次表中的栏目名称一致。栏头一般宜标注在每篇文章的文题上方。如果同一栏目的文章连排,栏头可以排在该栏首篇文章的文题上方。
6. 目次页
6.1 期刊每期应编有目次页。目次页不宜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目次页包括目次页版头和目次表。目次页的版头应标明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目次表的表题为“目次”,英文的目次表的表题为“contents”。在“目次”字样下编排目次表。
6.2 期刊的目次页宜置于封二后的第一页,如需转页,应转到第2页。目次页也可以印在封一、封二、封三或封四。其所在位置在一种期刊中应各期相同。如有必要变更时,应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6.3 目次表起始于封一时,如有必要转页,应转到封二或封四;目次表起始于封四时,如有必要转页,应转到封三。
6.4 目次表的内容一般按题名项、责任者项、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的顺序排列;也可将所在页码置于题名项前(《中国动物检疫》属于后者)。刊出起止页码时,起始页码与终止页码之间用半字线(-)连接表示。
6.5 在题名项和责任者项之间宜留空或以细点线连接(《中国动物检疫》用的细点线)。
6.6 期刊可设立1种或多种栏目。目次条目可分栏目或按文章主题分类分别汇集编排,同一栏目或同一类文章应按其在期刊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栏目名称的字体应与目次条目中各项字体有所区别。
6.7 责任者项为多责任者时,各责任者间可用逗号隔开或留空(《中国动物检疫》用的逗号)。
6.8 分期连续刊载的文章,在目次表所载该文的题名后应分别用“()”加注“待续”“续1”“续前”或“续完”等字样。
6.9 根据需要,目次页可用1种以上的语言给出。
6.10 广告宜单独编制广告目次。在广告目次上方应标示“广告”。
7. 页码
7.1 期刊的页码,应用阿拉伯数字将全卷(年)各期的正文部分依序连续编码,也可每期从第1页开始单独编码。
7.2 在正文部分如有图版和折页,应作为正文的一部分一起编排页码。广告或有不属于正文的其他内容,并能独立成张、可以剔除者,应了另编页码,不得与正文页码混同。
7.3 封一、封二不应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封三和封四,如连续刊登正文,应编入期刊的连续编入页码;如系空白页或只刊载广告和其它非正文内容,则不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
7.4刊物每期的正文部分必须从单页起排,即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该是单数页码。学术类期刊和技术类期刊,每篇文章尽可能避免分散跳页排印,如确有转页的必要,应从中断处加注“下转第×页”,在接页处注明“上接第×页”。每篇文章只应转页一次,不允许因转页而导致接页上的文正产生转页。转页时,只能顺转,不能逆转。
7.5 期刊页码的标志,应置于各页的固定位置。若需变更,宜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8. 版权标志
8.1 期刊每期在封四下方或其他固定位置登载版权标志,内容应包括:
8.1.1 刊名;√(封一和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2 刊期;√(封一、书脊和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3 创刊年份;√(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4 卷号(或年份)和期号;√(封一和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5 出版日期;√(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6 主管者;√(封一和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7 主办者;√(封一和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8 承办者或协办者(必要时);(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9 总编辑(主编)姓名;√
8.1.10 编辑者及其地址;√(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11 出版者及其地址;√(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12 印刷者;√(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13 发行者;√(目次页版权标志块内)
8.1.14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在封一)
8.1.15 增刊批准号(必要时);
8.1.16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和商标注册号(必要时);
8.1.17 定价(必要时)。
其中打“√”13项是期刊所必有的。
8.2 期刊若有编辑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刊登1次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一般刊登于第1期的适当位置。
9.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
9.1 中图分类号不是期刊必须著录的项目。选择著录中图分类号的期刊,应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标注。一篇文章如果涉及多学科,在主分类号之后还可以标注1~3个相关学科的分类号。各分类号之间用分号(;)。
9.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依次排印在中文关键词下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如果没有关键词的文章,就直接排在正文上方。
9.3 文章编号的编排格式为1005-944X(YYYY)NN-PPPP-CC共20位数字,其中1005-944X为《中国动物检疫》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YYYY为出版年,NN为期号,PPPP文章首页所在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线。比如《中国动物检疫》1005-944X(2010)04-0001-04。
10. 量和单位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0.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0-1:
表10-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
长度 | 米 | M |
质量 | 千克(公斤) | Kg |
时间 | 秒 | S |
电流 | 安(培) | A |
热力学温度 | 开(尔文) | K |
物质的量 | 摩(尔) | Mol |
发光强度 | 坎(德拉) | cd |
10.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10-2
表10-2 国家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
平面角 | 弧度 | rad |
立体角 | 球面度 | sr |
10.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10-3
表10-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 其他表示实例 |
频率 | 赫(兹) | Hz | s-1 |
力,重力 | 牛(顿) | N | kg·m/s2 |
压力、压强;应力 | 帕(斯卡) | Pa | N/m2 |
能量;功率;热 | 焦(耳) | J | N·m |
功率;辐射通量 | 瓦(特) | W | J/s |
电荷量 | 库(仑) | C | A·s |
电位;电压;电动势 | 伏(特) | V | W/A |
电容 | 法(拉) | F | C/V |
电阻 | 欧(姆) | Ω | V/A |
电导 | 西(门子) | S | A/V |
磁通量 | 韦(伯) | Wb | V·s |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密度 | 特(斯拉) | T | Wb/m2 |
电感 | 亨(利) | H | Wb/A |
摄氏温度 | 摄氏度 | ℃ | |
光通量 | 流(明) | lm | cd·sr |
光照强度 | 勒(克斯) | lx | lm/m2 |
放射性活度 | 贝克(勒尔) | Bq | s-1 |
吸收剂量 | 戈(瑞) | Gy | J/kg |
剂量当量 | 希(沃特) | Sv | J/kg |
10.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10-4
表10-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符号 | 换算关系和说明 |
时间 | 分 | min | 1min=60s |
(小)时 | h | 1h=60min=360s | |
天(日) | d | 1d=24h=86400s | |
平面角 | (角)秒 | (″) | 1″=(π/648000)rad |
(角)分 | (′) | 1′=60″=(π/10800)rad | |
度 | (°) | 1°=60′=(π/180)rad | |
旋转速度 | 转每分 | r/min | 1 r/min=(1/60)s-1 |
长度 | 海里 | n mile | 1 n mile=1852m(只用于航程) |
速度 | 节 | kn | 1kn=1 n mile/h=(1852/3600)m/s |
质量 | 吨 | t | 1t=103kg |
原子质量单位 | u | 1u≈1.6605655×10-27kg | |
体积 | 升 | L,l | 1L=1dm3=10-3m3 |
能 | 电子伏 | eV | 1 eV≈1.6021892×10-19J |
级差 | 分贝 | dB | |
线密度 | 特(克斯) | tex | 1tex=1g/km |
10.5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见表10-5
表10-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共20个)
所表示的因数 | 词头名称 | 词头符号 |
1024 | 尧(它) | Y |
1021 | 泽(它) | Z |
1018 | 艾(可萨) | E |
1015 | 拍(它) | P |
1012 | 太(拉) | T |
109 | 吉(咖) | G |
106 | 兆 | M |
103 | 千 | k |
102 | 百 | h |
101 | 十 | da |
10-1 | 分 | d |
10-2 | 厘 | c |
10-3 | 豪 | m |
10-6 | 微 | μ |
10-9 | 纳(诺) | n |
10-12 | 皮(可) | p |
10-15 | 飞(母托) | f |
10-18 | 阿(托) | a |
10-21 | 仄(普托) | z |
10-24 | 幺(科托) | y |
10.6 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见到毫米汞柱(mmHg)就应换算成帕斯卡,即1mmHg=0.133kPa、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105Pa=10.336米水柱。
10.7表示量值时,单位符号应置于数值之后,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汉字空。但平面角的单位度(°)、分(′)和秒(″),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摄氏温度量值仍要留空:30 ℃。
10.8 组合单位符号,一个组合单位中斜线“/”只能有一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也可以mg·kg-1·d-1表示。
11. 数值(量值)范围的表示
11.1 数值范围号采用浪纹号“~”。
11.2 书写百分数范围,每个百分数后面的“%”都要重复写出。如:“18%~25%”。
11.3 书写用万或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得省略。如:“2万~5万”,不应写作“2~5万”。
11.4 书写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幂次都要重复写出。如:“3×103~6×103”不得写作“3~6×103”,也可采用简化的形式,写成“(3~6)×103”。
11.5 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的单位可以省略,只需在后一个量值上写出单位。比如:“10 mol/L~15 mol/L”可以写作“10~15 mol/L”。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是正确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由于后一种表示方法比较简明,也不会引起误解,所以为绝大多数科技书刊采用。
11.6单位不完全相同的参数范围:每个参数的单位必须全部写出。例如:36°~42°18′。
11.7偏差范围:参数与其偏差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1次,并应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15.2 ± 0.2) mm。表示带中心值的百分数偏差时,可以写成(27 ± 2)%,不能写成27% ± 2%,更不能写成27±2%。
11.8 书写单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围,每个量值的单位应全部写出。如:“3′~3′30″”不能写作“3~3′30″”,“2 h~2 h30 min”不能写作“2~2 h30 min”。但可以写作“3~3.5′”和 “2~2.5 h”。
11.9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的表示
年月日采用全数字表示。20世纪70—90年代;2010年6—7月;2009—2010年(用一字线“—”,不用浪纹“~”)。
2010年≠2010 a;1998—99年也是不正确的。
时刻的表示:2010-06-08T10:35:12,其中时分秒均为2位数,分隔符号用冒号 “:”,非比例号“∶” 。
11.10 多位数不能转行,即在同一行中。如:36.04,25%等。
11.11 数理公式的转行:当一个表示式或方程需要断开、用两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记号=, ,-,±,×,·或/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
如:A=a b-
c d=n m。
11.12 阿拉伯数字只能与汉字数字万、亿连用。如:25 000元既可写作2.5万元,也可写作2万5000元;500元不得写为5百元,3000天不得写为3千天。但当“十”“百”“千”为国际单位制(SI)词头时例外:3000米可以写为3千米。
“万”“亿”可同时用于一个大数字中:十三亿一千五百万,可以写为13.15亿,1 315 000万,13亿1 500万,但不得写为13亿1千5百万。
11.13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三位空半个阿拉伯数字(1/4个汉字)的空隙,不用“,”等。
如:1 030,0.414 0等。
11.14 数的修约口诀及示例(见表11-14):4舍6入5看右,留位奇进偶不进。
表11-14 数的修约口诀及示例
口诀 | 示例 | |
已知数 | 修约数(设保留一位小数) | |
4舍6入5看右 | 5.741 8 | 5.7(小于等于4,舍去) |
5.761 8 | 5.8(大于等于6,进1) | |
5右有数便进1 | 5.750 8 | 5.8 |
5右为0看左方 | ||
左为奇数要进1 | 5.750 0 | 5.8 |
左为偶数全舍去 | 5.650 0 | 5.6 |
5.050 0 | 5.0(0视作偶数) | |
无论舍去多少位 | 5.745 46 | 5.7 |
均应一次修完毕 | 不是5.745 5或5.746或5.75或5.8 |
12.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
12.1 点号(7种)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分为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冒号作为句内点号,一般要管到一个句子的末尾。但是冒号的提示范围有时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于管到几个自然段落或段落。
12.2 标号(9种)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12.3 点号的降格使用
可把各种点号表示的停顿时间t作如下排队:
t(句号,问号,叹号)>t(分号,冒号)>t(逗号)>t(顿号)
13. 外文字体
文章中出现外文的,字体应用Times New Roman。
14. 脚注
脚注部分应标“基金项目”和“通讯作者”字样。其中“基金项目”应标明项目来源和项目编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来源之间用分号“;”隔开,项目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通讯作者应标明其姓名。
如:《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第6期第28页的脚注为:
基金项目:863项目的家禽重要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和创新(2006AA10A205)
通讯作者:李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