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投稿格式要求及示例
论文摘要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栏目介绍
期刊编排规范
《中国动物检疫》投稿须知
标点符号使用
中图分类法(动物医学部分)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稿件诚信保证
稿件声明
联系我们
标点符号使用
分享:
0
标点符号用法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
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一、点号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一)句末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1
句号
1.1
句号的形式
句号的形式为
“
。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1.2
句号的用法
1.2.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2.2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
请您稍等一下。
2
问号
2.1
问号的形式
问号的形式为
“?”
2.2
问号的用法
2.2.1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
“
?
”
【例】
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
他叫什么名字?
【例】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2.2.2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
“
?
”
【例】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例】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2.3
问号使用注意事项
问号使用比较复杂,容易出错,使用时应注意。
2.3.1
选择问句,只在全句末尾才用
“
?
”
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例】
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2.3.2
倒装问句,全句末尾才用
“
?
”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加问号。
【例】
怎么了,你?
【例】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2.3.3
特指问句,每句末尾都要
“
?
”
(连续发问时)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2.3.4
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
“
?
”
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
“
?
”
。如
“
谁
”
“
什么
”
“
怎么样
”
。
【错误示例】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
?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
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
“
怎么
”
,但都在谓语动词
“
关心
”
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正确范例】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2.3.5
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
【例】
小刘,你到过上海吗?
【例】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2.3.6
叹词
“
啊
”“
咦
”
等用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要用问号
【例】
咦?我的钢笔咋么不见了?
【例】
啊?咋么会是他呀?
2.3.7
问句作主语
一个问句,在一个大句子中作主语,其后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
谁当班长,是一件关系到全班的大事。
2.3.8
问句作宾语
一个问句,在一个大句子中作宾语,其后不用问号,至于该使用什么符号,要视语境而定。
【例】
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2.3.9
“
问
”
字后有无冒号停顿
“
问
”
字后如用冒号停顿,其后的句子视为问句,其后用问号。如
“
问
”
后不停顿,则视为上述
2.3.8
条规定。
【例】
贾母问:
“
黛玉,你读过什么书?
”
【例】
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说只读过《四书》。
3
叹号
3.1
叹号的形式
叹号的形式为
“
!
”
3.2
叹号的用法
3.2.1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例】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3.2.2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
你给我出去!
【例】
停止射击!
3.2.3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二)句内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4
逗号
4.1
逗号的形式
逗号的形式为
“
,
”
4.2
逗号的用法
4.2.1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2.2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2.3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2.4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
顿号
5.1
顿号的形式
顿号表示句中最小的停顿,顿号的形式为
“
、
”
5.2
顿号的用法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例】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5.3
顿号使用注意事项
顿号使用比较复杂,容易出错,使用时应注意。
5.3.1
连词前不能用顿号
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
“
和
”“
与
”“
或
”“
及
”
等,连词前不能用顿号。上述连词一般用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错误示例】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
教育、和
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连词前面几个词语间必须用顿号,而不能用逗号。
【错误示例】
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
,
图书楼
,
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上述句中的逗号应为顿号。
【正确示例】
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楼、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正确示例】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5.3.2
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不必加顿号
有的并列短语读起来并无停顿或停顿很小,并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
中小学生/中外记者/工农业/……
其中
“
中小
”“
中外
”“
工农
”
等之间均不用顿号。
【错误示例】
在广大公安干
、
警的努力下,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例句中的顿号应去掉
【正确】
在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下,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
【错误示例】
这是风
、
马
、
牛不相及的事。
【正确示例】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5.3.3
非并列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错误示例】
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
、
和平里
。
这个例句中的顿号不能用,因为,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正确】
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
。
5.3.4
强调的并列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果把简短的并列短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短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5.3.5
概数之间不用顿号,确数之间须用顿号
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但是如果是数字省略语,且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
【例】
三四里/三五天/十五六岁/五六十种/十之八九
【例】
全文共六部分,却有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例】
全文共六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前两种情况不能用顿号,但第三种情况则必须用顿号
5.3.6
大并列与小并列
如果并列短语之间还有并列短语,那么,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例】
为了方便群众
“
十一
”
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北太平庄至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线。
【错误示例】
为了方便群众
“
十一
”
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
、
前门、东大桥、北太平庄至颐和园
、
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线。
“
动物园
”“
颐和园
”
之后不应用顿号,因为这两处的
“
级别
”
大于
“
前门、东大桥、北太平庄
”
中几个并列词语的
“
级别
”
。
5.3.7
带书名号、引号的短语并列,顿号使用情况
5.3.7
.1
不用顿号的情况
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间可以不用顿号。
【例】
课文(《拿来主义》)中的
“
大宅子
”“
鱼翅
”“
鸦片
”“
烟枪和烟灯
”“
姨太太
”
等,分别比喻什么?
【例】
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错误示例】
操场上响起了拉拉队响亮的声音:
“
加油!
”
、
“
加油!
”
【错误示例】
第五册中的《阁夜》
、
《旅夜书怀》
、
《客至》
、
《咏怀古迹(其三)》
、
《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5.3.7
.1
须用顿号的情况
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
【例】
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史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例】
请结合文章《说
“
木叶
”
》说说古典诗歌中
“
木
”
与
“
树
”
、
“
落叶
”
与
“
木叶
”
、
“
落木
”
与
“
落叶
”
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5.4
顿号和逗号误用
5.4.1
带有
“
啊
”
之类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名词加了语气词
“
呀
”“
啊
”“
呢
”
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错误示例】
这里的山啊
、
水啊
、
树啊
、
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5.4.2
在并列几个谓语之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你要不断地进步
、
识字
、
生产。
【错误示例】
她衣服新潮
、
头发齐耳根长
、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
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但并列谓语共用一个宾语时,并列谓语词之间须用顿号。
【例】
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5.4.3
做补语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这个故事讲得真实
、
动人。
【错误示例】
那种叫
“
水晶
”
的,〈长得长长的
、
绿绿的
、
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上述两例中,顿号应为逗号。
5.4.4
做状语的并列介宾短语之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
、
在大青树下
、
在纺车旁边
、
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因为状语都是独立的,形成分句,应用逗号。
5.4.4
.1
不是并列的状语,则用顿号
【错误示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
城市的扩大
,
人口的猛增和生活的质量的提高
,
城市垃圾不断增加
,
“
城市垃圾处理
”
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上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因为
“
随着
”
后面是一个完整的状语,并不是并列的状语。
【错误示例】
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
,
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应将
“
烦恼,苦恼
”
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5.4.4
.2
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用顿号
【例】
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5.4.5
较长的并列短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们之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情况的了解
、
任务的确定
、
兵力的部署
、
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
、
给养的筹划
、
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错误示例】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
钓鱼台的柳影
、
西山的虫唱
、
玉泉的夜月
、
潭柘寺的钟声。
以上两句中的顿号都要改成逗号。
5.4.6
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
“
老
”
字辈
、
一个
“
小
”
辈。
上句中,顿号应为逗号。
5.4.7
在有两个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第一层关系之间误用逗号。
【错误示例】
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
、
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
年结算制度
”
后应为逗号。因为
“
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
”
与后面的两种制度构成了第一个层次的关系,它的内部有了更小的层次,已经用了顿号,故这一层次应用逗号。
【错误示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
、
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
安徽的黄梅戏
”
和
“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
”
以及
“
河南的豫剧
”
构成了第一层次的关系,故后面用逗号,而不应用顿号。
5.4.8
分句间停顿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今年春节,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
、
工程难
、
规模大。
顿号是用于
“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
,
“
任务重
”“
工程难
”
和
“
规模大
”
不是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而是三个句子,因此它们之间不应用顿号,改为逗号。
5.4.9
需强调的简短并列短语间误用顿号
【错误示例】
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
、
录音机
、
照相机。
上句强调须带三样东西,停顿的时间稍长,应使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夜,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郁达夫《故都的秋》)
6
分号
6.1
分号的形式
分号的形式为
“
;
”
6.2
分号的用法
6.2.1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
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6.2.2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2.3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6.2.4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问,不同之处在于分号一般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它的停顿大于逗号。分号只用于复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那么分句之间通常就得使用分号。
【例】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各分句之间连逗号都没有,则不必用分号。如果将
“
做
”
和
“
想
”
后面的逗号都去掉,分号就应该换成逗号。
【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已含逗号的各分句间都需要分号。
【例】
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阴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
“
风景区
”
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
上面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但并不是要在每个层次都加上分号。换句话说,逗号在句子中可以用于表示不同的层次。
7
冒号
7.1
冒号的形式
冒号的形式为
“
:
”
7.2
冒号的用法
7.2.1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7.2.2
用在
“
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
”
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
他十分惊讶地说:
“
啊,原来是你!
”
在
“
话
某某说
话
”
的格式中,
“
说
”
后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
“
你想得美!
”
他笑着说,
“
我还没去过呢。
”
在某某说的后面,如是间接引语,
“
说
”
字后不用冒号。
【例】
他说,他来年一定还来这儿。
7.2.3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例】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
“
绕
”
,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
“
落
”
,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
“
回
”
,即采集月土壤样品返回地球
7.2.4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7.2.5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例】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7.2.6
冒号后的内容理应受到冒号前的动词支配
【例】
他在给我的留言上写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
完全受到
“
写着
”
的支配,这样使用是正确的。
【错误示例】
他在给我的留言上写着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这样用冒号是错误的,因为
“
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
在事理上未受到
“
写着
”
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破折号,因为破折号只要求对紧挨着它的部分构成提示即可。
【例】
他在给我的留言上写着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7.2.7
冒号后不能用
“
即、乃、是
”
等提示词语
冒号不能接着用
“
即、乃、是
”
这样的词语,因为它们与冒号一样,也起提示作用。如果使用,就造成了重复。
【错误示例】
我们的任务是:
即
在每一时刻,都要保卫这座大桥的安全。
【正确示例】
我们的任务是:在每一时刻,都要保卫这座大桥的安全。
7.2.8
冒号所支配的几个部分之间不能用句号
【错误示例】
墙上写着:再苦不能苦孩子
。
再穷不能穷教育。
句号要换成逗号,否则
“
再穷不能穷教育
”
就无法受到冒号的统率。
二、标号
8
引号
8.1
引号的形式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
‘
’
8.2
引号的用法
8.2.1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
爱因斯坦说: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例】
“
满招损,谦受益
”
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例】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
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
8.2.2
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
“
有物有序
”
。
“
有物
”
就是要有内容,
“
有序
”
就是要有条理。
【例】
这种奖负,不要误解为
“
抛来
”
的东西,这是
“
抛给
”
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
送来
”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8.2.3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
之
”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
这样的
“
聪明人
”
还是少一点好。
8.2.4
特定称谓
【例】
“
一、二八
”
战争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
【例】
“
戊戌变法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
8.2.5
引号里还有引号的用法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
他站起来问:
“
老师,
‘
有条不紊
’
的
‘
紊
’
是什么意思?
”
8.3
引号使用注意事项
8.3.1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
【例】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飘飘然忘乎所以,而是要以既得成就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
8.3.2
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
【例】
写文章要做到
“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
【例】
据王梁的《英雄记钞》 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
。
8.3.3
除问号或惊叹号外,引用的话之后的标点不保留
引用的话之后的标点,一般不予保留,但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8.3.4
引文内又有引文,应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区分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引号用双引号,里面的用单引号,单引号之内还有引文,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8.3.5
转述不用引号
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句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9
括号
9.1
括号的形式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
)”。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号“〔
〕”和方头括号“【
】”。
9.2
括号的用法
9.2.1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例】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9.2.2
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用括号
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
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的面比较宽,可以解释语意、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文出处、列举具体内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
9.3
括号使用注意事项
9.3.1
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被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错误示例】
辛弃疾的《青王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观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情景。
上句小括号位置就不正确,因为括号里的内容说明的是“元夕”,故应紧挨“元夕”放在其后面。
【正确示例】
辛弃疾的《青王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9.3.2
句内括号
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句内括号
只注释或说明句中的一部分词语。在使用句内括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9.3.2
.1
用在句中,后面没有停顿
【例】
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
9.3.2
.2
用在句中,此处恰好需要停顿,注意点号要放在括号的后面
【例】
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着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死火》。
9.3.2
.3
用在句末,句末点号要用在括号的后面
【例】
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名著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顿,何宁译。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9.3.3
句外括号
句外括号
一般说来是对全句的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点号后面。
【例】
事不目见耳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9.3.4
括号内最后一个标点的去留
需要注意的还有括号内最后一个标点是否使用的问题。一般来说,问号、感叹号要保留,逗号、顿号需去掉,句号在句内括号中不能保留,但在句外括号中可以使用。
【例】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 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 这些氢气在标准情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 克每升)
【错误示例】
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
。
)
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
句内括号中的解释文字结尾不能用点号,即句号应该去掉。
【例】
他培育了许多鲜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亲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句外括号中的解释文字结尾可以用点号。
10
破折号
10.1
破折号的形式
破折号的形式为“——”
10.2
破折号的使用
10.2.1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行文中通常用
破折号
来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
——
中央大厅。
如果这类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则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
【例】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运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例】
为了全国人民
——
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
——
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10.2.2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
“今天好热啊!
——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10.2.3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
“呜
——
”火车开动了。
10.2.4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
环境声学;
——
环境光学;
——
环境热学;
——
环境电磁学;
——
环境空气动力学。
10.3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不同。
10.3.1
看是否为正文的重要内容
用破折号
解释说明性的词语(内容)比较重要,
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在朗读时必须读出方能不影响文章意思的完整表达,否则会破坏语言连惯性。
而用括号
解释说明性的词语(内容)
相对不很重要,仅属于正文的补充部分,在朗读时最好不读,否则就会破坏原文语言的连惯性,甚至影响意思的表达。
【错误示例】
世上有两种人(品格高尚的君子和品格低劣的小人),照理说,君子应受人尊敬,小人应遭到唾弃,但偏偏有人怕招麻烦,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句括号内的内容是原文很重要的一部分,放在括号里,单从“听”的角度,就很难弄明白句中“两种人”与“君子”“小人”的关系,而且把括号里的内容读上,原文更通畅,更连贯,因此,应把小括号改为破折号,放在“两种人”的后面。
【错误示例】
执行了职工下岗政策后,江苏诚信洗衣机总厂改变了过去“三多一少”——上班干私活的多,聚伙聊天的多,随意不上班的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少的状况。
句中“
三多一少
”后的破折号当然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但读起来明显别扭,而且很难让人弄清楚破折号引出的句子到哪里结束。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把“
上班干私活的多,聚伙聊天的多,随意不上班的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少
”用括号括起来,二是在“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少
”和“
的状况
”之间再加一个破折号。
【错误示例】
据《史记·凶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和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该句读起来更是不顺畅,应该把两个破折号都换成小括号,分别把“
今河北境内
”和“
今乌拉山和狼山之间的缺口
”括起来。
10.3.2
看能否停顿
破折号兼有点号的作用,可表停顿,因此,注释性的部分在可以停顿的地方,适宜用破折号;不能停顿的地方,适宜用括号。
【例】
从这一则例子可以看出,一部影片的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录电影的
“
目的
”
)可以是多义的
——
至少是可以做出多种解释的,而影片的情绪则往往比较单纯。
11
省略号
11.1
省略号的形式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11.2
省略号的用法
11.2.1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
她轻轻地哼起了 《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11.2.2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11.2.3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11.3
省略号使用注意事项
省略号后而不能用表示停顿的符号,不能再用诸如“等”一类的词语。
【错误示例】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
(《记念刘和珍君》)
上句是鲁迅文章原句,句尾的句号明显使用不妥,但在在鲁迅那个时代标点符号使用尚未规范。
11.4
省略号和破折号的区别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但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断断续续,余声未尽,而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
【例】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项链》)
【例】
鲁大海:……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雷雨》)
11.5
省略号和逗号的区别
逗号有时也可以表示说话的中断。逗号强调的不是说话的断续,而是突出一种紧张情绪,而且要用在反复的词语之间
【例】
你,你,你是谁?
省略号强调的是说话断续,可能说话者有气无力,也可能是说话者边说边在思考。
【例】
你……你……你是谁?
【例】
她吓昏了,转身向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项链》)
12
着重号
12.1
着重号的形式
着重号的形式为“
.
”
12.2
着重号的使用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例】
事业是
干
出来的,不是
吹
出来的。
13
连接号
13.1
连接号的形式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
(
占两个字的位置
)
、半字线“
-
”
(
占半个字的位置
)
和浪纹“~”
(
占一个字的位置
)
。
13.2
连接号的使用
13.2.1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例】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例】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
―
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13.2.2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例】
鲁迅(1881
―
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例】
“北京
——
广州”直达快车。
【例】
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13.2.3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例】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13.2.4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
—
猿人
—
古人
—
新人这四个阶段。
14
间隔号
14.1
间隔号的形式
间隔号的形式为“·”
14.2
间隔号的使用
14.2.1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
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
爱新觉罗
·
努尔哈赤
14.2.2
书名与篇
(
章、卷
)
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
《中国大百科全书
·
物理学》 《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传》
15
书名号
15.1
书名号的形式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
〉”。
15.2
书名号的使用
15.1.1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例】
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例】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例】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15.1.2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15.1.3
公告、声明、法律、决议、通知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名称出现时,也可以用书名号;但不作为完整的名称出现,只强调其内容特征时,诸如计划、启事、中心、任务、目标、题词、节目、晚会及报刊、电视台等栏目名称均不使用书名号。
16
专名号
16.1
专名号的形式
专名号的形式为“
”
16.2
专名号的使用
16.2.1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例】
司马相如
者,汉
蜀郡成都人
也,字
长卿
。
16.2.2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
。
【例】
屈原
放逐,乃赋
离骚
,
左丘
失明,厥有
国语
。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您是第
位访问者
《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 2022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 邮编:266032
电话:0532-85623545 0532-85622559 0532-85642906 传真:0532-85621826 鲁ICP备08016398号-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展开
关闭
展开